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的于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高 《西域研究》2002,(1):66-71
11世纪之后,西域南部绿洲的于阗文化进入新的转型期.随着伊斯兰-突厥文化逐渐占上风,其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发生重大文化变迁.在这种文化变迁中,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汉文化与西域其它民族文化之间都在一种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出现整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的于阗,尽管臣服于黑韩回纥,但仍作为一个相当自治的城国而活跃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上,与宋王朝的往来至为亲善,在其携带的黑韩王的国书中,仍沿用唐代和亲称谓,称北宋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北来前期,于阗朝贡使团由“回纥路”入贡;宋仁宗明道元年(1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于阗王统考孟凡人关于汉至北魏的于阗王统问题,本人已有专文探讨,发表于《西域研究》1993年第4期。现续撰本文探讨隋唐时期的于阗王统。一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此时的于阗王仅见一人。《隋书·于阗传》记载:“其王姓王,字卑示闭练。”“王锦帽,金鼠冠,...  相似文献   

4.
段晴 《西域研究》2020,(1):79-89+171-172
关于古代于阗王国之国名的讨论,并非学术界崭新的话题。但是,近年来,发现了更多新的文书,涵盖佉卢文、梵语、于阗语等。本文以新材料为佐证,重新考察了玄奘所谓于阗王国之"雅言""俗谓"背后的语言现象,并引用汉语音韵学家的观点,提出汉文史籍的"于窴""于阗"正是最古老的于阗王国的国号的音译。佉卢文的khotana以及梵语的khottana与"于阗"相承一脉。而玄奘笔下的"瞿萨旦那国",虽然有于阗建国传说的背景,但始终未见应用于官方、民间以及佛教文献。  相似文献   

5.
仲高 《西域研究》2001,(1):81-88
隋唐时期,尤其唐朝是于阗文化的盛世.这期间的于阗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突厥文化、吐蕃文化以及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粟特文化之间呈现一种整合态势.于阗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进行着双向回授.  相似文献   

6.
陈春晓 《西域研究》2020,(2):1-16+170
玉,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涵义和地位。玉石及其制品的外输带动了中华玉石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于阗玉石自上古时代就开始输入伊朗地区,被用于制作刀剑配件、带饰、戒指、杯碗等物件。中古时代以来,亚洲大陆上次第西迁的游牧部族将东方的玉石文化传至伊朗。波斯、阿拉伯语文献记载了有关于阗玉石种类、产地、用途及制造工艺的丰富信息。契丹人在中亚建立西辽政权后,中国的玉器风格也传入伊朗东部地区。至13世纪蒙古人征服伊朗,伊利汗国受元朝玺印制度的影响,将汉地玉石文化移植到伊朗,形成了"以玉为尊"的政治文化风尚。在多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中古时期的中国与伊朗之间,铺就了一条多元多彩的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7.
于阗尉迟王家世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于阗,著名于世,作为我国西陲重镇和中西交通线上的要地,对祖国统一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从秦汉以前建城为国到宋初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执政的尉迟氏王族,在我国历代的地方政权中,作为一方之主,存在的时间最长,其经过始末,颇值得我们探索廓清,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西域的兄弟民族,在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情况和所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左、右豹韬卫系武则天时代由左右威卫改名而来,神龙元年(705)恢复旧名.签署时间为开元十七年(726)的于阗文书上,钤有一方印文为“右豹韬卫□□府之印”的官印.二十余年前已经不存在的官署名,为何还出现在官印上?对于多次出现在西域出土唐代文书中的这种现象,本文从折冲府的统属关系及其在官文书和官印中的正式名称入手,结合府兵制的废除与边地驻军管理体制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释,进而对唐代在于阗设置折冲府的时间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于阗花马考——兼论北宋与于阗之间的绢马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梅村 《西域研究》2008,4(2):44-54
20世纪初,新疆和田以北沙漠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许多于阗马壁画和木板画,年代约在唐代晚期.近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和田又发现一批于阗马壁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壁画表现的于阗马,与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所绘于阗马如出一辙.晚唐以来,于阗久陷吐蕃,与中原一度失去联系.直到五代时期,于阗人才通过沙州(敦煌)与中原有了间接联系,后梁赵喦<调马图>所绘于阗马,可能是沙州使者带到中原的.公元10世纪晚期,中亚伊斯兰政权--黑韩王朝不断向于阗发动圣战,并在公元儿世纪初摧毁了佛国于阗.不过,黑韩王朝统治下的于阗人仍与中原保持联系.于阅与汴梁之间丝绸之路出i北宋丝绸和李公麟<五马图>揭示了这段史实.  相似文献   

10.
荣新江  朱丽双 《西域研究》2012,(2):1-13,142
前人在讨论于阗年代或王统世系时,根据中原正史记载和敦煌莫高窟画像与题名,对活跃于公元10世纪的于阗国王李圣天的事迹渐次有所表彰,但缺少系统和整体的认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最新的研究心得,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对李圣天一生的事迹做一个总体的考察,包括其名字、称号、即位年代和所用年号、与敦煌的交往与和亲关系,遣使后晋与受封"大宝"等,希望大致描绘出他的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11.
九、十世纪于阗族属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元九世纪中叶于阗自吐蕃王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到十一世纪初灭于黑韩王朝止,我们可以称之为“晚期于阗佛教王国”。公元791年吐蕃占领塔里木盆地以后,汉文正史中的有关于阗的记载十分稀少。938年于阗与中原王朝重新正式往来以后,汉文文献中又有了许多于阗遣使朝贡的记载。本世纪初敦煌文书的出土,特别是其中于阗语文书的释读,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晚期于阗佛教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数十年来各国学者的努力,于阗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于阗史上的重要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晚期于阗佛教王国的种族构成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丽双 《西域研究》2020,(1):96-107+172
10世纪时于阗与其周边政权及中原地区存在广泛的物质交流网络。于阗与西域其他绿州政权物质交流的形式有互赠礼品和直接贸易两种可能。于阗与中原政权之间的物质交流,早期以进贡为主,10世纪中叶以后则发生了从进贡到进贡与私易并行的变化,且私易有超过进贡之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于阗国名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段晴先生撰写了《于阗王国之名新考》,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着重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段文中的相关看法做进一步的论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敦煌壁画中现存有五幅于阗曹皇后画像,均为立像,分别见于莫高窟第98、61、454、4窟及榆林窟第31窟。从装束上看,曹皇后画像大致有两种形象,一种作于阗皇室贵妇形象,另一种略似曹氏命妇形象。曹皇后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她于934年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此后在于阗与敦煌两地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归义军及其到于阗的使臣对她多有"宣问",继李圣天成为于阗国王的从德太子即其亲子。曹皇后晚年可能回到敦煌居住,其卒年难考,但在994年参加阴家宴会时,至少已有七十余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和田出土汉文社会经济文书,为我们展示了于阗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面貌,以及镇守军与当地社会经济关系的一些侧面。我们看到,于阗镇守军向当地百姓收取正税、驮脚钱以及实物等各种税赋,镇守军已经切实地掌握了于阗当地百姓户数和男丁的统计信息。通过文书可以了解于阗经神山至拨换城的道路上馆的一些情形,同时可以看到守捉管理递马的情况。另外,还可以看到于阗镇守军的镇兵也有不少是携带家口居住在于阗,这些家口的相关事务,可能是由兵马使来负责。我们还可以透过文书了解民间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6.
段玉明 《兰州学刊》2010,(10):160-163
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近期出土有《安葬舍利碑》一方,其中记载于阗僧人法藏曾出使宋朝。此事虽不明确见于宋代正史,而其真实性却是不容怀疑的。关于法藏其人,宋代文献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法藏使宋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开宝四年(971)。以前因其曾在"西天"游历,故被宋朝误会成了天竺僧人。  相似文献   

17.
敦煌佛教艺术和古代于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于阗和沙州(敦煌)是近邻,唐朝时期两地的治域,还紧为毗邻。在历史上两地都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十分密切、友好的关系。由于如此,于阗的许多历史故事、佛教传说,都成为敦煌佛教艺术表现的内容,描绘于洞窟之中。这些至今还能为人们所见的艺术品,不仅是两地友好往来的见证,也是我们研究两地历史文化和中西交通史的极为可贵的形象资料。现据所知的情况,谈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 thau这个词常见于和田出土8~9世纪的于阗语世俗文书。据于阗语专家对文书的最新解读,可判断此词当如早年贝利所解释的那样,意为毛织布。近年学者提出的絺?之说或棉布之说仍需商榷。8世纪中叶后于阗毛织布的价格曾一度飞涨,但9世纪初进入吐蕃统治后,其价格复又回落。  相似文献   

19.
沈琛 《西域研究》2020,(3):133-148+172
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中揭示了两地佛教交往的历史传说,但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佛教交往始自于8世纪上半叶,金城公主入藏时期一批于阗僧人来到吐蕃避难。吐蕃统治于阗时期,一些于阗僧人被征召到吐蕃本土,将部分于阗佛典与教法史翻译为藏文,并对吐蕃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于阗佛寺需要向吐蕃镇守军缴纳粮食,寺户需要到各个烽燧与吐蕃士兵一起戍守,客观上促进了基层的佛教交往。部分吐蕃僧人也到达于阗东部佛寺,并带来某些古藏文佛典。吐蕃王朝崩溃之后,于阗宫廷仍有吐蕃人存在,吐蕃佛教化的王权观念也为于阗所继承。  相似文献   

20.
敦煌石窟于阗国王"天子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敦煌遗书P 3 71 3v所记有关“东窟”、“大太子”、“天子窟”等的详细考证 ,认为文书中记载的“天子窟”是 1 0世纪中叶于阗太子从德为其父王李圣天在榆林窟营建的功德窟 ,具体是今榆林窟第 3 1窟 ,这一点也可以从洞窟内现存壁画内容题材加以印证。文中并对与之相关的如于阗和敦煌石窟艺术、洞窟图像与历史政治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