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推进公众参与是其重要职责。然而,政府在推进公众参与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强化公民意识、健全参与机制和公开社会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公众参与是公共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环节。明确公众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求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公共管理整体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扩大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公众参与的功效,需从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选择恰当的公众参与方式和深度、加强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促进公众与政府间的良好互动及设计完备有效力的监督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优化,以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充分调动经济主体参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都依法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有权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和参与环境管理。公众参与作为 21世纪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已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纷纷通过立法来保障。然而,我国此类立法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提出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是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纠正传统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和整体功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和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发展。公众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出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徐璐 《江淮论坛》2010,(1):113-117
当代公众参与作为参与民主的表现,是在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危机、公民社会已经十分成熟、公众民主意识较强等背景下在西方兴起的。目前我国的立法也掀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这股热潮具有政府主导过多、参与效果差强人意、公众参与能力不强等缺陷。我国应以西方的经验为参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途径,公众参与为补充,改进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浅析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涉及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必然趋势。当下,在实现理性化、公平化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障碍,如经济、科技不发达,公众素质不高,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官本位意识的存在和制度性供给不足等。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积极培育非政府公共组织,才能实现有效公众参与,使社会管理走向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需要公众积极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提供创新保障。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此后,学术界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拟对相关研究情况做一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78-82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能源过度消耗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发展需要政府的主导和规划及企业生产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中,存在着公众低碳意识不强、参与渠道有限、参与主体不足以及参与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要从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建立参与激励机制、创新参与方式、强化参与互动机制以及引导环保组织发展等方面加以完善。通过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公众低碳意识和参与度,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循环经济在我国正由一个经济学理念发展成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战略,并开始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付诸实践。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公众参与,但我国学界对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不够。本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基本理论及其法律基础,论述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意义,概括了我国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并从法制保障、公众素养、制度环境、社会动力和参与渠道五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支持保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嵌入与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政治形态、文化生活环境以及公众的思维、行为、交往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与现实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使公众政治参与出现网络化、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同时,这些特征的出现也使公众政治参与人群愈加低龄化、参与内容凸显生活化、参与过程呈现碎片化、参与路径趋向扁平化以及参与平台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为互联网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表达样式。  相似文献   

12.
周扬明 《理论界》2013,(12):27-29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具有紧迫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组织网络发达、便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增强执政党合法性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优势,比其他组织更具优势。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公众参与的组织保障,可以推进公众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针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的机制建设虽逐步加强但仍存在较多不足的现状,应健全行政决策公开、公众利益表达、政府回应、激励约束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热情,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彰显社会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4.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是践行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引导公众参与低碳发展可实行五大战略:1.利益激励战略:用补贴、税收等经济手段,激发公众自觉自愿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调动市场力量,鼓励低碳生活;2.文化引导战略:通过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科普教育、专业培训、公益活动、榜样示范等多种途径,引导公众树立低碳意识,培育低碳文化;3.立法保障战略: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明确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权利、范围、形式和程序等;4.政治参与战略:在低碳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引入政治参与,从参与内容、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和参与保障等方面入手,完善决策机制;5.社会协同战略:重视NGO作用,加大对NGO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倡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公众应当既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主体,也是政策执行中政策目标指向的客体。如果以"嵌入性—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来描述公众与社会政策制定—执行过程的关系,则建国以来公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角色先后经历了非嵌入的受益者、非嵌入的受损者和嵌入的利益相关者这三个阶段。公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角色转变展示了国家与社会相互建构的历史、现状,也预示着国家与社会相互建构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6.
王彬 《南方论刊》2020,(3):43-45
重庆大巴车坠江事件引发了大家对于公共环境政府危机管理的思考,许多学者认为政府危机管理"失灵"现象屡屡出现原因就是缺少公众参与。因为公共参与危机管理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应变能力,解决"失灵"现象以及确保政府价值取向。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仍存在"两薄弱一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危机教育机制常态化和建立多边危机应急机制来应对公共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7.
吴晓军 《天府新论》2011,(6):98-100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是对城市社会资源的一种分配,它代表广大市民的利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公众对规划方案的认可度。公众在城市规划中扮演自身利益代表者、规划过程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等角色。通过对公众角色的定位,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海峰 《兰州学刊》2012,(8):136-141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人的自我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管理的至高境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人在社会中追求解放,追求自主性以实现主体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蕴和包涵在社会建设的逻辑和实践之中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中,人类也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社会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转型社会的组织和秩序重构的内在需要;作为子系统的社会管理的推进必须是在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进行,社会建设是公民实现社会管理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基础.就当前中国的历史境遇和社会特性而言,社会建设应是立足于人的自主性和公民权利而展开的体系建设,它包括:完善现代公民权利体系、建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保护和发展社会组织、确立社会基础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画洁 《理论界》2012,(6):47-50
公众参与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这其中固然有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原因,公众参与意识的缺位也不容忽视。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剖析我国公众缺乏参与意识的深层、内在原因,并尝试以法律手段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众已经能够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信访、诉讼等制度化途径参与到科技决策过程当中,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参与有效性仍存在不足.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体系;培养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参与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降低公众参与成本;探索建立政府、专家与公众良性互动的科技决策模式;促进公众参与组织化发展,提升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个体与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