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根据大庆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城市主管部门:一是确立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理念文化;二是社区规划和建筑要做到文化与功能相结合;三是创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继承发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六是加快培养、引进与合理使用文化人才;七是实现大庆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44-2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城市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内涵出发,城市体育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城市体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高度统一,主要体现为:城市体育活动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城市体育活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城市体育活动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体育促进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城市体育活动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学术探索》2012,(6):192-195
2012年伊始,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秦光荣同志的学术著作《和谐城市十讲》一书,作者将自己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中从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对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做了全面深刻的归纳,以鲜活的案例来分析城市建设的得失,在总结人类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些具体实例时,以学者的视角理性地分析和认识城市。全书以"和谐城市"建设为主线,分"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城市定位与发展类型"、"产业与城市竞争"、"城市分布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功能与布局结构"、"环境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与运营"、"经济全球化与开放型城市"、"市民与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与形象打造"十讲,把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深入探讨了新时期构建和谐城市的治道规律,对推进城镇化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该书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上架发行以来,引起了众多关注城市建设的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为了深入贯彻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理解新时期和谐城市建设的创新理念与主要内涵,云南省社科联、云南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织了部分社科专家学者就此书进行了专题座谈研讨。进一步解读了《和谐城市十讲》一书的主题精神和理论创新点。现将专家们的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张玲 《社会科学论坛》2007,(24):108-1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本着"和谐"理念,以"和谐教育"为手段,通过发展"和谐"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市民阶级和市民社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演化的一种城市文明,同时,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市民社会的作用。市民社会与城市特别是现代城市的和谐进步,有一种内在的共生关系。这一理论路径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对和谐城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和谐理念引领高校科学发展,以和谐理念指导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关注底层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之一,因为目前底层社会问题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包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关注和解决底层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必须以关注和解决底层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和谐社会构建;目前应着力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葛晨虹 《河北学刊》2005,25(4):90-9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郭建宁 《学术研究》2006,(11):32-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文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延斌 《河北学刊》2005,25(4):92-9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2.
郭志民 《河北学刊》2005,25(4):95-9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两种理性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文化理念为指导。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的理论支持及思维模式还未到位。在诸多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城市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新引领,中心辐射作用的发挥程度对于城市性质具有决定性,将两者统一到城市和区域发展进程中,对于构建城市区域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人民城市和中心辐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分析,构建了人民城市与中心辐射之间"人群—功能—空间"有机统一的分析框架,指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需把握个体、群体和人民的辩证统一关系,放大中心辐射作用需把握功能、空间和路径三个维度,强功能、提品质是在人民城市建设中放大中心辐射作用的关键举措。以上海主城区为例,围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放大中心辐射作用,提出了双向赋能提升核心功能硬实力和多管齐下协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芒福德的城市功能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8,28(2):191-194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育的必然.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实现育人的和谐、教师的和谐和学生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现代化的推进在中国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只是一种理念,而且也是现实的社会实践。政府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行政发展的价值关系是否和谐,将会影响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发挥,进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我们党"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这一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但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社会科学论坛》2006,42(14):104-10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又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优劣.在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中,要以"和谐校园"创建为中心,在和谐校园创建中培养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之初,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导致双方矛盾升级,这既不符合大学与城市互动共生的规律,也阻碍了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试图从高校办学和城市建设两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目前我国大学和城市互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将"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引入大学与城市的发展中,提出了大学与城市走和谐发展道路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