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跟普通话不同的、富有方言特色的广州话称呼语,所介绍的称呼语包括对称(对面称呼)、背称(背后称呼)和对各种人物的指称。阐明广州话称呼语的特点,词义内涵和感情色彩以及构词、造词手法、并谈一谈广州话称呼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6,(3):75-80
称呼语是常见的语言单位,用于指称说话人自己和其他交际者、标识交际者的身份以及管理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从身份和身份建构的视角考察称呼语,通过语言实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交际者如何利用称呼语建构身份,开展交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称呼语实质上是交际者在交际中可以加以利用的语用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仲裁调解活动中,仲裁员身份构建恰当与否关系着调解的成败。称呼语作为一种交际单位,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的符号系统,也是讲话者身份或态度的标记, 反映交际双方的位阶关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称呼语中具有权势语义的机构身份称呼语、职业称呼语和职务称呼语占据较高比例。这显示了仲裁员旨在通过使用该类型称呼语,建构公正的、独立的、充满权威性的身份特征,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灵活使用其他柔化的称呼语形式,以此拉近对话双方的距离,构建平等的对话氛围,促进调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马艳姿  谢晓莺 《学术论坛》2007,30(12):134-137
话语权控制非均衡性是庭审交际的特征.文章以庭审话语为语料,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与认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从庭审参与方的社会地位和强势角色对庭审所起的作用之角度来阐释庭审询问话语的逻辑结构,以及这种角色关系如何影响庭审话语内容的微观建构,揭示庭审对话产生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际关系中的指示计,在动态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用法随语境和交际意图灵活多变。说话人会故意违反一定社会集团人际关系规约,以表达特殊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语码转换的视角探究动态语境中称呼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话语角色和职业话语的研究正日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电视访谈作为发生在职业语境中的大众传播话语类型,其主要参与者——主持人和嘉宾的话语角色受职业话语特征的制约。在访谈的叙事性话语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角色转换与访谈的进程呈对应关系。依据访谈进程,主持人主要承担着叙事话题的引入者、叙事过程的引导者、共同讲述者和听故事者等话语角色;嘉宾则承担着故事的讲述者、会话参与者、主人公等角色。叙事结束时主持人与嘉宾通过对叙事意义的评价,承担着引导者和评价者的话语角色。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人类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交际中称呼语的非常规使用是说话人为了表达预期的情感意义和交际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偏离常规的称呼.因此,分析称呼语的非常规使用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称呼语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突显了语境的重要性,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性解释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也就是说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场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心理等因素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从广义上讲,称呼语的转换属于语码转换的一种。以《红楼梦》为语料,选取其中称呼语语码转换的例子,立足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及语式探析称呼语这一语码转换的现象, 以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称呼语,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权势”与“等同”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社会关系,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权势”和“等同性”的标志。对比研究发现,中西方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不同,权势与等同因素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同,在话语交际中则反映在不同的社会称谓、亲属称谓和人称代词言语行为以及指令言语行为、话语权的控制等言语行为方面。研究有助于人们使用恰当的言语行为来正确处理权势与等同关系,避免中西方文化交流冲突。  相似文献   

11.
J.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转换理论为话语角色类型转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探讨电影文本这一动态过程中的人物话语角色类型和转换问题越发重要,人物选择和转换话语类型对于塑造该人物的社会角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差异及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进 《云梦学刊》2006,27(4):149-151
从姓名称呼、职衔称呼,高层称呼、拟案属称呼等方面探讨了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差异及历史成因,进而分析了两者依托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或相似或相导的语用功能,目的在于找到二者的规律性,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二语课堂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界定。在此通过理论研习和课堂教学反思,得出了教师在二语课堂上学习者,课堂教学组织者,中介者和后叙学习媒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庭审交际中,"控辩对立"规定了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拥有话语权势的一方对会话结构的微观控制。为了达到预期的问话目的,问话主体必须根据问话客体的心理、思维特点等多种因素,在问话句型句式的选择、问话语义焦点的确立、问话语用意向所指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围绕法庭对话的目的,沿着本案事实与法律适用的内在思维逻辑构建会话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仇立颖 《理论界》2012,(9):123-125
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视角对"别说"进行了研究,发现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话语标记语,既具有一般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又保留着较强的实义功能,可与其它变体在话语交际中等价替换。由此可见"别说"的语法化尚处于进程中。文章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称代词和对话框架探究了"别说"话语标记语用法的形成。最后分析了它在语篇建构中所起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模糊语的研究涉及到定义、类型及原因。本文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辛普森一案中的模糊语使用,一方面让读者了解模糊语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让读者认识到模糊语并非歧义语,其社会功能显著。辛普森一案中模糊语的使用体现了如下思想意识和社会意义:原告律师站在支配的地位上说话,目的是为了发现罪证,进而将被告绳之以法;被告不愿站在被支配的地位上说话,目的是为了否定原告律师的指控,进而能被法庭判定无罪。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爬虫软件获得三个小组共600条豆瓣社区帖子,并对15位豆瓣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有助于探讨豆瓣社区中人机互动的特征和人类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豆瓣社交机器人在人机互动中表现出类社会化行为、非人格特质和薄弱的自我建构能力,在虚拟社区中承担着互动参与的激励者和符号象征的结构角色。人类用户在与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中实现身份认同与社群归属,收获单向的“拟情关系”。人类在追求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深度智能化的同时,又对其保持警惕,显示出对技术可供性边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范.戴克、戴炜栋和Givon(1993)的理论为基础,借助英语访谈节目中的真实语料,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 then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构建话语连贯和缓解言语交际中信息间断等语用功能。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and then等话语标记语在交流中的实际作用,以进一步揭示自然语言交际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9.
周芸 《学术探索》2003,(5):74-77
《莽丛中》是日本大正时代 (1 91 2 - 1 92 6)著名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天才之作。小说运用特殊的语用策略 ,在特定的语篇内 ,通过对常规语言衔接规则的偏离 ,生成了具有独特精神特质的小说语言体式。这种语言体式 ,一方面表现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性格 ,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近代日本文学新思潮派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语的识别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语样本对话语标记语的概念进行解释,然后根据Janet M.Fuller提出的两条识别标准对话语标记语辅以实例分析,并指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其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提出话语标记语实际上是对Leech的礼貌原则的补充,最后提及它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