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人都认为重农抑商政策是西汉的主导政策 ,而古希腊、罗马则是商业社会 ,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本文认为 ,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实际上 ,西汉也实行了重商政策 ,而古希腊、罗马也实施了抑商政策 ,之所以这样做 ,这完全取决于它们是否能维护其统治。通过从两者不同的原因、措施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等方面 ,对两者的重商政策作对比研究 ,剖析两者的重商政策  相似文献   

2.
西汉诸侯国官制是西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反映了诸侯国势力的消长,也反映了西汉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关系。"七国之乱"后,西汉推行了一系列诸侯国官制改革措施,以限制、削弱诸侯势力,最终实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汉“抑商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政府推行的“抑商政策”,学者大都认为是一种抑制商业的政策,并将其与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相配套,故有“重农抑商”之说。进而认为正是抑制了商业,才使农业得到重视和发展,西汉前期社会经济才会跳出困境,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只要全面、客观地研究西汉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史的发展,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确实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商业的发展,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西汉政府,特别是西汉前期的几代统治者,对待商业活动,如同对待农业生产一样,积极为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这在西汉的经济史料中,都有明文记载。“利商政策”(笔者试把便利商业发展的政策称为“利商政策”)和“抑商政策”同时并存。因此,如何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历史现象,如何正确理解西汉的商业政策,将有助于我们对西汉的“抑商政策”有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加深对整个封建社会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4.
喻义东 《理论界》2014,(4):76-79
我国的民族恐怖主义犯罪就是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恐怖主义犯罪,其在行为目标、行为特征、存在和活动方式、侵害法益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我国传统的"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不宜作为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预防和惩治我国民族恐怖主义犯罪,必须贯彻"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坚持"严防严打、‘严’字当头"的基本方针,"‘理性’反恐、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基本方法。将"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展开到预防和惩治我国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全过程,形成预防和惩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社会政策,从而确立我国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对宦官政治已作了较深入广泛的讨论,但往往孤立地就东汉、唐、明几个重要的朝代加以论述,而对宦官势力形成与发展的秦、西汉时代却较少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旧唐书·宦者传》:“宦官之兴,肇于秦汉、”对秦、西汉宦官势力形成,发展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汉宦官专权的内容与实质,也可以使我们在研究中国封建政治史时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54-161
西汉前中期,皇权与势族之间的较量是形成当时统治格局的主因。皇权致力于打压各级各类势族以巩固统治,受先秦"王权——贵族"社会及其政治传统以及西汉包容势族力量的制度建构等因素影响,西汉的势族始终是抑制皇权的重要社会势力,吕后专政、霍光专权皆为势族影响皇权的典型事例。刘贺被黜是西汉前中期政治格局演进的一个结果,被黜原因既不是刘贺品性问题,也非霍光为刘氏皇权着想,而是汉代皇权与势族政治集团较量过程中双方力量失衡所造成的特殊政治局面。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的皇权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势族集团及其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亦是决定当时社会性质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的社会亦可称之为"皇权——势族"社会。  相似文献   

7.
秦朝的统治范围尚未达到匈奴、乌桓、鲜卑与西羌的居住地,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在北方、西北设立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基础。西汉时期设置度辽将军、护羌校尉,对北方的匈奴、乌桓、鲜卑和西北的西羌等边疆民族进行管理。东汉王朝沿袭并发展了西汉在北方和西北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将度辽将军、护羌校尉"置真",并设置使匈奴中郎将;三者互为犄角,拱卫北方、西北边疆,从而将中央王朝的治边理念与治边政策实施得更具体,统治势力也更加深入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派提出"全盘西化"说,是为了同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斗争.它不但打击了封建复辟势力,而且移植了大量的资产阶级先进文化,达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当然,"全盘西化"说表现了新文化派对东西方文化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导致一部分国人妄自菲薄,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千方百计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努力促进各民族文化教育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10.
唐朝以其开明的民族政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世之一。然而之所以能有如此开明的民族政策,则是直接受其民族观所影响和支配的。唐朝时的民族观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以发展和完善,"华心"说即其代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民族交往有着诸多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的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首先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伴随着民族交往的扩大,我国民族关系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短期看,"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民族交往,从而使民族关系面临新情况。从长期看,"一带一路"战略为各民族成员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交往以及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例如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在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为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民族地区建设中心城市,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探讨了孙中山民族思想构建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一阶段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其次探讨了关于孙中山民族思想中的一些发展与理论创新问题,认为,孙中山对"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大同世界"的和谐思想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最后,考察和剖析了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强干弱枝"政策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都采取了"强干弱枝"政策,其共同点是都曾迁徙豪强。而汉代"强干弱枝"的新特点是削弱宗藩的势力,汉初高祖刘邦就曾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宗藩的力量,《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有关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经过文、景、武三代的努力,宗藩终于降而与富户无异,对中央构不成任何威胁。但这一政策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它的反面,最终"本末具弱",外戚王莽取代了西汉政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奥什民族冲突影响很深。政治因素是导致此次民族冲突的根源。奥什市长在其著作中说:"乌兹别克分裂势力计谋成立奥什共和国。"目前南部局势仍然不稳,南北对立严峻,"伊扎布特"女性成员数量激增。吉新政府需要加强主体民族内部团结、处理好民族关系、严厉打击和有效控制宗教极端主义。美俄操控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在非传统安全、能源安全方面对中国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工业产品结构组成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工业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下,独立自主正常发展的道路被严重地破坏,加之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也就不可能有合理的产品结构.本文从市场机制角度揭示和分析外货竞销对上海近代民族工业产品结构形成的影响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探讨产品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一些轨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祖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都历史地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历史上对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祖国历史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时期,对于促进各少数民族和整个国家的进一步繁荣,尤其如此。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组成部分——民族语言文字问题,一直认为,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享有平等权利,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这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的体现。这一政策,是写入我国的宪法当中的。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民族和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郝时远 《新疆社会科学》2012,(2):44-62,141,142
文章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中有关改变中国民族政策的若干依据,就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反恐反分裂斗争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等方面,评析了以"去政治化"为内涵的"第二代民族政策"设计。指出了其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误区,同时对该文存在的思想方法、学风等方面的问题予以质疑和批评,认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所谓"国际经验教训"基本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8.
在阐释"范式不可通约性"的含义及其理论根据的基础上,分析"范式不可通约性"论点在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范式不可通约性"是范式最重要的属性,是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重要支点,或者说,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理论逻辑上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反华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联合,通过"东突"、"藏独"等分裂组织在境内外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制造民族矛盾,分裂我国.他们甚至把分裂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身上.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对于粉碎敌对分子的分裂图谋,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汉宦官势力初探张金铣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弄权屡见不鲜。然而宦官人数之多,势力之盛如南汉者,十分罕见。本文试就南汉宦官势力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宦官势力的兴起及其发展南汉宦官势力兴起于高祖刘岩后期。刘岩又名刘团、刘龚、刘美、后梁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