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黑色冶金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然而,我国并没有在世界铁矿石市场中取得相应的定价权。研究发现,两大主流海运指数均会明显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造成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因此,我国应该从提高海运能力,完善海运衍生品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选择更优的合作方等方面入手,从而改变铁矿石市场现状,进而增强市场控制力。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社会同时受到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这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影响。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城镇低收入家庭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尽管通货膨胀在客观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得到的收益相当有限。通货膨胀使低收入群体产生焦虑感,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迅速扩大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不公平感。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刺激了居民追逐各类资产的热情,助长了社会成员的投机与浮躁心态。如果任由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股市动荡必将危及社会稳定。2008年中国仍将面对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的双重考验,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审慎地应对,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在健全的资源产权制度下,完全竞争比垄断更能确保石油等可耗尽资源价格以利率的速率增长,实现可耗尽资源的最优抽取。我国对可耗尽资源的巨大需求已经不可逆转,这必将促使土地、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煤炭等日益枯竭的可耗尽资源价格迅速上涨,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替代资源和减少生产成本才能对这种可耗尽资源价格上涨起限制作用。面对国内已经出现的可耗尽资源逐渐枯竭的迹象,应加紧研究其社会最优抽取路径和价格变化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可耗尽资源价格上涨过猛或枯竭对国民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步入新一番上涨周期,一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助长了通胀预期,同时,推高了CPI涨幅,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大大超过PPI和CPI涨幅,冲击普通群众生活,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基础成本高,农民具有天然弱势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率曾达到82.38%。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农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坚定不移地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城镇低收入及特殊群体,给予适当补贴,而不能用压低农产品价格来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及调控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生产成本的推动、需求的拉动和突发因素的扰动.总的来说,是价值规律对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农民投入的劳动价值量的修复而产生的一轮价格上涨.由于这些影响因素不会很快消失,由此决定了本轮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或将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加强的趋势.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支出、对CPI等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效用.但必须警惕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演变和通货膨胀有加快的风险.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对于实现当前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四维 《学术论坛》2013,36(1):145-148
糖料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对于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以来,我国食糖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先是快速大幅上涨,2010年底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这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对于制糖企业和糖料种植户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糖价的下跌主要是由于需求不振、库存压力价格和进口增多导致的,因此,为稳定食糖价格,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综观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价格改革是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不改革价格体系,其它结构性改革就很难奏效。然而,价格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内容,相对价格的每一重大变化,必然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分配,并常常伴随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度增长。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会对增加工资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此循环往复,会使隐蔽性通货膨胀转化为公开性通货膨胀。所以,价格改革对于经济改革既是必不可少的,实行起来又是难度较大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时报》3月20日载任重的文章,谈到价格改革中一些带有风险性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出现三个螺旋。 一是“价格——价格”螺旋,即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又反过来带动前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形成比价回归,价格之间相互带动,持续上升的态势。二是“价格——工资”螺旋,即价格的上涨引起工资的提高,而工资的提高又反过来带动价格上涨,形成价格与工资相互牵动、持续上升的态势。三是“价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和政绩的双重压力。我国目前实行地方政府垄断的土地出让制度,许多受"土地财政"理念主导的地方政府通过一些方式抬高土地出让价格(例如实施"饿地政策"),以弥补预算内收入的不足,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却可能会推动居住用地价格和住宅价格的上涨。更进一步,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优势,许多地方政府压低工业用地价格,抬高居住用地价格以弥补机会成本。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以及通过低价出让工业用地进行招商引资力度越强的城市,居住用地供给的受限程度越高,居住用地价格上涨的压力也越大。但上述地方政府行为通过土地市场传导至住宅市场的效果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胀是个国际性问题,而近年我国通胀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即通胀与农业、粮食有很大的关连,农产品短缺价扬成为通胀的主导因素。1994年的严重通胀更是这种主导因素的连锁反应,农产品价格急剧爬升成为一系列物价上涨的“带头羊”。1994年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价格上涨35%,在整个物价总涨幅中占60%左右。涨势尤其是1994年一至三季度,9月份食品价格同期上涨39.2%,粮食上涨62.8%,油料上涨呼2.5%,猪肉上涨943%,蔬菜上涨55.4%。农产品价格如此高涨,不能不说明我国通胀的特殊性为农业滞后及农产品短缺所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  相似文献   

11.
虚实经济一体化中的价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敏感的神经,也与实体经济贯通和紧密相连.2007年,中国的CPI上涨趋势演变为实体经济领域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但是,这种价格上涨性质仍属于价格调整.现实的问题是,在实体经济价格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虚拟经济领域的价格也需要进行同样的调整.因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使用同一货币,在实体经济领域由于价格上涨而引起货币贬值的前提下,虚拟经济领域同样也需要表现出与货币贬值相对应的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国际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波动变化还受到一些非传统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日益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的瓶颈制约;农产品的金融化趋势日益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波动变化的放大器;农产品的能源化趋势日益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波动变化的助推器;农业产业链垄断势力的形成和增强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50-59
以铁矿石为例,就定价指数化对我国资源性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定价指数化对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影响已超越传统供求因素。研究认为,定价指数化是资源性商品贸易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理论上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存在易受操控的弊端。为应对这一负面影响,本文倡议组建资源性商品价格指数编制监督与评价机构;整合国内资源性商品价格指数;构建和完善各类本土资源性商品交易平台;积极培育金融衍生品交易人才,引导下游企业积极利用金融衍生品交易避险;在具备优势地位的稀土、焦炭、钨等资源国际交易中大力推行指数化定价。  相似文献   

14.
消费品价格与城市化进程——以食品价格为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禽等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源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饲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均耕地面积下降。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猪肉价格和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建立食品价格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来消除消费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下称通胀)压力逐年加大,国人因此优心忡忡。我国通胀何以持续多年,日益趋重呢?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农业滞后型”通胀(又称“农产品短缺主导型”通胀)是我国通胀的明显特征。而农业基础虚化,农业投入弱化,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和农产品供求矛盾激化则又是其症结所在。这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所告诫的那样——一、九十年代中国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通胀是个国际性问题,而近年我国通胀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即通胀与农业、粮食有很大的关连,农产品短缺价扬成为通胀的主导因素。1994年的严重通胀更是这种主导因素的连锁反应,农产品价格急剧爬升成为一系列物价上涨的“带头羊”。1994年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价格上涨35%,在整个物价总涨幅中占60%左右。涨势尤甚的是1994年一至三季度.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9.2%,粮食上涨62.8%,油料上涨72.5%,猪肉上涨94.3%,蔬菜上涨55.4%.农产品价格如此高涨,不能不说明我国通胀的特殊性为农业滞后及农产品短缺所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长期保持在50%以上,即人们生活消费有50%以上的支出花销在食品方面.因此,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价格上扬幅度无疑是人们感受高通胀的“压力表”.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近年来工业品消费市场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相比,其价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开始持续上涨.文章分析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出,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总量不断下降.同时,余留在农村的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应增加,加上一系列惠农政策,人均务农收入不断上升,由此产生的收入效应降低了他们的务农劳动供给弹性.当向城市转移的农业劳动力边际产出大于零,且技术进步不足以抵消劳动投入下降带来的损失时,随着农业劳动投入总量下降,农产品供给的增幅会相应下降,甚至绝对减少,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后,我国及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加快上涨的态势。3—9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3%、3.0%、3.4%、4.4%、5.6%、6.5%、6.2%;自治区分别为4.0%、3.5%、2.6%、3.9%、4.9%、7.0%、7.7%。这表明价格总水平仍在上行的通道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仍在加大。本轮价格上涨与历史上出现的几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当前,价格上涨是在大面积产能过剩的基础上产生的,供求总格局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4000余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还将取消176种进口商品的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近来各大报刊都指出了“降税不等于降价”的事实,尤其指出消费者期望较高的进口电器近期内价格不会有大的回落,但降税会给老百姓带来许多隐性的好处,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不仅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催生地产泡沫,也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供求缺口过大、过度投机、土地财政和卖方垄断是造成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抑制投机、完善分税制、制定与实施反垄断政策是现阶段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理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机制。实际上,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还有非供求机制。本文说明两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非供求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内在机制。生活必需品需求的特点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这使得生活必需品有价格上升的内在趋势,在一定的市场结构,这种内在趋势会变为现实,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在市场力量的推进下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市场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