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乐民 《理论界》2012,(10):65-67
生态文明需要开启人类幸福观的生态向度,形成一种新的幸福生态观。幸福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为核心原则,强调尊重自然界的存在价值,倡导在创造性生产中获得幸福,并以人的自由解放作为实现幸福生态的最高目标。生态文明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求切实实现公民幸福观的生态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5.
把生态文明看作是工业文明的替代品,仅仅基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理解生态文明.进而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是指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依靠经济技术手段才能奏效,这构成了传统生态文明观的四个基本观点。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的理论反思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生态文明观有待商榷。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体现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障每个人公平享有生态权益的统一,体现了遵循按自然规律办事和体现人类发展生态价值的统一,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依靠经济技术手段,更需要我们树立生态意识。这种新生态文明观所实现的反思超越为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共同发展,如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中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继承者和建设者,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为中国梦的实现的夯实关键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共同为中国梦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因此,当代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融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共同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羁绊。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科学健康的生态文明观,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生态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要求。可通过构建生态教育体系承载、校园生态文化渗透、生态文明体验强化、生态文明主体辐射、制度约束激励保障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日益显现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在续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厚道发展观;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以"生态红线"为生命线的生态安全观。梳理习近平的生态思想,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8
社会生态人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社会生态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然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出发,从处理这五大关系中折射出社会生态人的伦理维度和价值诉求,孕育出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观,即和谐生态伦理观、和谐社会观、生态文明观、生命价值观。这四种伦理价值观维度反映了社会生态人对自然、社会、生态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和伦理构想。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观念与生态文明价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毓春 《北方论丛》2012,(5):136-139
低碳经济观念包括低碳文化观、发展观和创新观.以此为逻辑起点,可以从新的维度阐释生态文明的价值内涵.低碳文化观可以推动社会生态自然价值实现,促进民众生态道德意识养成,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协调发展;低碳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为生态文明提供产业依托,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可以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促进消费方式转变为生态文明提供民众基础;低碳资源创新可改变资源利用方式,低碳制度创新可以推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低碳技术创新则为低碳文明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实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科学汲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克服传统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完善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社会体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观;对传统农业方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改造,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丹娃 《北方论丛》2015,(4):152-154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指导了物质生产、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与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重新反思新公共服务价值取向、管理理念与服务对象,构建生态化的公共服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整体目标的保障。新公共服务中的大众意识应该是生态意识,公众平等实质上是生态平等,新公共服务中政府承担的是生态责任,共享的是建设生态和谐目标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庞丽娟  刘伟 《理论界》2020,(4):15-20
乔尔·科威尔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观,内容主要涉及劳动者自由联合、注重实用价值、以生态为中心的生产等。科威尔在对生态社会主义进行构想的同时也提出了这一构想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组建生态社会主义政党和进行生态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立完整的生态共同体等。科威尔的构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现实启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的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必定从其自身生存的环境中进行索取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是人类满足自我需要,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对这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道德的规范,因此,道德与利益之间就存在着永远的矛盾和张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重要命题.本文重点讨论了社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发展难题.要实现社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需要把握两者相互促进、协调互动关系,将社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生态技术与社会技术相结合;生态文明普及与营造社区特色相结合,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语境下的执政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应对世界性的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理论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内含生态文明的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是一种有生态前提条件的发展,是多要素协调综合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二者相互依存;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文明观的普及和生活价值现的创新,需要社会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观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注重几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生态价值在本文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价值形态,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的价值形态。风险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谐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培育善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态人"以及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回应风险社会的挑战,防止生态风险的全面到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以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对象,其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五个层面来进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应以生态承载力为发展基础,做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以生态文明观指导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注重生态文明城市个性特点建设,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