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学术的发展在经历了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所提倡的“经世致用”的治学道路以后,到乾嘉时期,迫于种种政治压力,便开始转到回避现实、埋头故纸的考据道路上。这一时期的学者大都忙于整理旧学:校勘、辨伪、辑佚。补证等等。象整个封建时代就要面临衰落一样,清代学术也随着封建社会行将没落的这个大气候而日薄西山,各个领域都透出死气沉沉的气息。然而,就在这“万马齐喑”的景象中,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却悄然萌生,这就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到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便以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异军突起,活  相似文献   

2.
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领域承先启后的著名学者;正是祁韵士开始了中国学者对蒙古的系统研究和对新疆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考据结合的研究;他选择西北边疆史地既与他习满文充国史馆纂修及谪戍伊犁的特殊经历有关,也与康雍乾三朝用兵西北平叛拓疆及诸多学者转向蒙古新疆学有关;其研究的特点是:实地考查与文献考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的贯彻.祁韵士对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其治学方法和学术影响也泽惠后世.  相似文献   

3.
佟冬主编、张本政和刘家磊等同志编写的《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出版)是近年来中俄关系史研究、也是边疆史地研究著作中较为成功的、独具特色的专著。该书论述了从17世纪中叶至十月革命期间中国东北地区同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含内容包括双方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4.
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兰州学刊》2000,(1):61-63
姚莹(1785年~1852年),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姚莹一生为官四十余年,初任平和、龙溪知县,后调台湾署海防,噶玛兰同知,累迁两淮监掣同知、护盐运使。道光十八年,擢台湾兵备道。道光二十一年秋,与台湾总兵达洪阿一起抵抗英军的侵犯,取得了很大胜利。鸦片战争议和成,姚莹被总督怡良诬以妄杀敌俘,逮问。后以同知直隶州发往四川效用。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命参大学士赛尚阿军事,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一、“喋血饮恨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使风雨飘摇的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良好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但长期以来没有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社会各方面应有的重视,致使这方面研究力量分散,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近几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下,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及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出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论龚自珍西北史地研究与清代官修西北书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龚自珍西北之学与清代有关西北官修书籍的关系,可以看出:清代官修书籍是今天研究龚自珍西北之学时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嘉庆年间,龚自珍就在对清代官修西北书籍的研读中开始接触西北史地,引导他进入西北史地研究领域的人是具有十余年官书修纂经历的程同文。龚自珍在了解并参与清代官书修纂活动中,翻阅使用着官修书籍,由此进行的西北研究呈现出服务于现实的研究目的、议论时政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以祁韵士及其作品《皇朝藩部要略》为先河,涌现出了一大批边疆史地方面的专家和重要著作,何秋涛及其著述《朔方备乘》即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该书主要由以下七部分构成:北徼山川形胜考,北方民族沿革、内属考述,中俄边界形成及中俄关系考述,北部边疆镇戍考述,俄国历史地理研究,边疆地区文献研究。从史料价值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汇集、收录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考证了很多史料的错讹之处,清代俄罗斯学的集大成者。就该书的历史意义来说,主要有: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广阔视角,觉悟、警醒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匡世救国的现实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章永俊 《学术研究》2007,(3):98-104
在第一次边疆和域外史地研究高潮期,史地研究学者约有48家之多。除著名的徐松、张穆、何秋涛三大家之外,还有诸如俞正燮、张澍、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沈垚等一大批研究学者,形成了一个以研究边疆史地为主体,进而推及域外史地等领域的学者群体。从社会身份上看,该群体成员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学者型官吏;二是官吏型学者;三是相对纯粹型学者。这些人士的识见有高低之分,成就有大小之别,甚至学术所崇多有歧异,但他们为边疆和域外史地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本文拟对鸦片战争前后的三类史地学者及其学术成就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钢和泰藏卷》与西北史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文书的发现与研究经过此写卷文书系俄人钢和泰(Baron A、Von stael Holstein)在北京收得,据述系自敦煌散出,携至北京,钢和泰时在北京大学任教,为其所得。原件为已变苍白的纸卷,正面包括和田文与古藏文两种文书,皆为于阗出使沙州使臣于沙州所写之文稿,后又利用此纸背面抄写汉文佛经。故与正面两种文书皆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东汉西北边疆政策述评高荣东汉时期,由于国势不振和政治中心的东移,其西北边疆政策也由汉武帝时的积极进攻主动进取变为消极防御、被动退守。其间,东汉王朝虽曾几度命将出征,但“其目的在攻匈奴,非为西域”。①就总体而言,东汉消极退守的西北边疆政策并没有根本的改...  相似文献   

11.
清代高度重视西北的交通体系建设,清政府沿河西走廊、内蒙古及外蒙古地区建成了完备的西北边疆交通体系,并逐步完善,为有效治理边疆将提供了可靠保障。左宗棠消灭阿古柏侵略者的战争期间,完善旧的运输体系,开辟了新的运输线路,即从归化城、包头向西,不经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间道到达巴里坤。同时,还开辟了俄国粮源及运输线路,确保了军粮供给,使通往新疆的交通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之后,顾颉刚的学术生涯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向,从之前专注上古历史的考证、辨伪转而从事研究中国的历史疆域和边疆民族。1934年《禹贡半月刊》的出版和禹贡学会的成立,便是一个标志。顾颉刚本人指出此乃中日关系恶化、民族危机深重所致,但从他当时留下的日记和书信,又可以看出他之从事边疆史地的研究,与他长期爱慕谭慕愚(又名谭惕吾)有着密切的关系。谭慕愚的爱国热忱和行动是促使顾颉刚学术兴趣转向的重要契机,而且顾颉刚与谭慕愚的来往还间接地影响了顾颉刚的古史研究。探讨顾颉刚、谭慕愚及殷履安(顾颉刚妻子)之间的三角关系不仅呈现了顾颉刚学术生涯中民族情感和个人情爱的交互作用,而且有助于展现五四学人婚恋和情感生活的复杂和多面,为从情感史的角度考察中国近代学术变迁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3.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辛勤耕耘了数十年,陆续出版了5本成果的结集:《厄鲁特蒙古史论集》、《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中国边疆研究论稿》、《跬步集――新疆史探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14.
侯德仁 《西域研究》2007,28(4):127-134
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盛状况和原因的综合研究,并且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代表人物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研究的现状予以了重点回顾和评析,肯定了百年来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显著成绩,而且明确指出了以往研究中视角狭隘、缺乏整体关照、研究对象不均衡等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分布在今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区的善部,按当时来人的指说,主要指的是吐蕃、党项和移居汉水流域的少数回纥及于阗人。这些散居广袤的蕃部,在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下,其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与当地汉人共同对开发我国古代西北地区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拟就当时着部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作以简要介绍。川谷农业是北宋时期西北缘边州、军著部农业的基本概貌与特色。大凡居住在川谷地带的警部,已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有房屋庐含,饲养家禽,种植.五谷。他们一般都“恋土田,护老弱”,…  相似文献   

16.
契丹是游牧于西拉沐沦河、老哈河一带的古代民族。在辽太祖、辽太宗东征西讨创建国家的过程中,征服了诸多民族,创建了一个版图辽阔的草原帝国。辽朝对游牧于漠北的"阻卜"各部族前后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征服,将各个游牧部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使得辽朝西北边疆地区逐步稳定下来。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治理,辽设置了西北路招讨司,派遣契丹贵族出任西北路招讨使,建立边防城,移民屯田,加强了漠北草原与辽内地之间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使有辽一代的西北边疆一直处于辽的有效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威胁、巩固西北边防,展开了大规模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为提供后续的财政支持,汉武帝及时进行集中社会财富的财政改革以及将屯垦戍边正式作为减轻财政负担的重要途径。从汉武帝经略西北边疆的必要性、财政改革的及时性以及汉武帝维护西北边疆安全的策略性几个方面,可见汉武帝财政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域在唐代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唐廷将西北边疆安全体系建设放在高于其他边疆地区的位置上.在安全体系中,以屯垦固边为先导,以屯垦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屯垦文化为后盾,有效构建了西北边疆安全的体系.因此,较之汉代,唐朝出现了"东则不及,西则过之"的盛世局面,基本消除了西北边患,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季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是在我国边疆地区陷入全面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虽然面临国难时艰,清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封建王朝的终结,清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也走向了终结,开始向近代历史地理学转变。因此,清季西北边疆史地学具有总结性和嬗变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中国和中国的边疆 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①、华夏地区,到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所统辖的地区,近代始才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共有的国家为中国,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具有了现代意义国家称谓.总之,中国概念的演变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