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是西域边塞诗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虽然艺术性较唐代稍逊,但诗人及诗作数量胜于唐代。在富有特色的西域边塞诗中,还有怀古诗也独树一帜。清代西域怀古诗的基调是唐家风雨汉家烟,大清一统更胜前。唐家风雨汉家烟清乾隆朝统一新疆不久,史官褚廷璋奉旨参与修纂《...  相似文献   

2.
星汉 《西域研究》2002,(2):81-85
为铲除割据势力,平定武装叛乱,反击入侵者,维护祖国统一,清政府曾在西域多次采取军事行动,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的赫赫武功,更是军事史上大写的一笔,以此为题材的西域诗作既是这段史实的反映,又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年间徐步云和纪昀因卢见曾两淮盐引案漏言而同时遣戍西域,两人都留有西域诗作,但徐步云的西域诗却少为人知。作为最早以"新疆"一词为题的创作者、西域统一的见证者、兴屯的亲历者、西域山水风物的歌咏描摹者、土尔扈特部族回归的目击者、清代西域新诗风的引领者,徐步云的西域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也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域边塞诗作为中华诗苑中的瑰宝,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独秀一枝。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屯垦戍边的军民、西游边塞的文人,还是谪贬边关的文官武将、平定边陲的封疆大吏都留下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从总体倾向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许多边塞诗歌颂了中国历代王朝统一西域的功绩,尽管诗作者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免对帝王歌功颂德,但“维护祖国统一”是众多边塞诗水恒的主题。二是许多西域边塞诗往往又寄托  相似文献   

5.
杨廷理的西域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汉 《西域研究》2005,(2):75-80
杨廷理对台湾宜兰的开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在此之前, 曾因事谪戍伊犁。其进入西域的诗作, 几占全部诗作的半数。本文就其西域诗予以评析, 以见其创作心态、创作得失和在历代西域诗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清代民俗题材的诗作在清代西域诗中占有极大比重。从产生和发展来看,清代西域民俗诗的创作具有逐渐深入和成熟的过程,多以组诗的形式、纪实性的手法,呈现具有多元色彩的西域民俗景观。同时,这些诗作也是清代诗人民族自豪感的载体,具有保存社会生活资料的诗史价值,是西域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我们了解清代西域民俗提供了绝佳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7.
清代西域史地学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新疆流人(主要是流放官员)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流人关于西域史地的诗作、流人所修的西域方志、流人关于西域史地的著作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张帀千人丞印"中的"千人"、"丞"可能均为两汉时期的职官称谓,"千人"为曲一级的领兵将官,秩次为比六百石,"丞"为"千人"之属吏,"丞、尉秩三百石。"由此推知"张匝千人丞印"为一枚秩三百石的官吏印。根据外观造型及制作技法来看,该印有可能是在本地制造,"张帀"估计是西域长史管辖下的某一地名。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进行有效官辖,设置西域都护府,并配置一套独立的职官系统,魏晋、前凉时期基本沿袭两汉治理西域的思路,在西域设立西域长史一职,但有关西域长史营的职官系统却不见诸史载。此印的发现则填补了这一空缺,进一步完善了魏晋西域长史营的职官系统,为深入研究两汉至魏晋时期西域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统一新疆,平定准噶尔,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就阿克敦伊犁之行,评述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阿克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署广东巡抚,再署广西巡抚。至到雍正六年(1728年),“因罪夺官下狱”仕途一度受挫。后来曾在征讨准噶尔的前线协办军务。由于他熟悉一些准噶尔事情,被调回京城,由雍正帝面授机宜,于雍正十二年八月充当副使,与另一名副使罗  相似文献   

10.
清代最后一任伊犁将军志锐为人们所熟知,本文通过对志锐诗作的论述,说明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尽管此人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甚至仇视革命,但其尽心守边,关心国事,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为此,他的诗作在清代西域诗中也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龟兹作为西域的绿洲大国,在两汉与匈奴的西域争夺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西汉时与汉友好,学习汉礼仪制度,而东汉时,则成为在匈奴支持下阻碍东汉统一西域的主要势力。从更广的视野来看,两汉对西域经营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西汉王朝自始至终对西域保持了较为有效的统治,而东汉一朝的西域经营表现为"三绝三通"的状态。究其原因,固然与两汉王朝各自的国力强弱不同有关,但不同的西域经营策略不能不说是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汉初,匈奴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日逐王率部投降汉朝,“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西汉在乌垒置西域都护府,“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从西汉中叶起,新疆正式隶属于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就汉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和巩固对新疆地方的统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产生的社会果效,本文作一些考述。  相似文献   

13.
"玉门关"本是汉代设立的关隘,汉唐以来,却携带着班超"生入玉门关"之个人凄苦感与王之涣"春风不度"之地理荒蛮感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息的文学意象。清代以来,在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中,清代文人以远迈前人的豪气,以亲履西域的现实体验感赋予"玉门关"意象全新而丰富的内涵。本文对此作一探析,以期窥探清代国家统一背景下文人的西域情怀。  相似文献   

14.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从西汉中叶起,新疆已正式隶属于中国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西域都护府在维护西域与内地的统一,稳定西北边疆的局势,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和东西文化的交流等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朝前期,准噶尔贵族割据新疆。他们一方面承认清中央政府的统治;一方面又妄图扩展自己的势力,经常武装侵扰喀尔喀、西藏等地,有时还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清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为祖国西部和北部其他部族的安宁,不得不对准噶尔进行武装征讨。在征讨过程中,曾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双方两次派人交涉议和。清朝中央政府两次和议中出使准噶尔的中心人物就是阿克敦。  相似文献   

16.
考察汉代边疆经略的历史进程,西域"使"的作用值得重视。汉代使者立高怀远的人生追求,反映出雄健有为、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汉代西域呈现"三绝三通"的复杂态势,体现两汉西域经略理念与具体方式的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考验历任西域经略者的行政智慧和管理才能。汉代西域使者的人生浮沉与历史评价等问题也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清代西域诗中"毡"意象出现频繁,其种类丰富,毡房、毡裘、毡车、毡帷、毡毯皆是西域生活必需品,这些诗歌间接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状况,折射出内地诗人生活在西域的各种复杂心境。该类诗歌中亦有大量民俗文化信息,是研究西域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清朝将西域改称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新疆一直通称为西域。自从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都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的成员。继《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之后,我国公私著作中均有着关于西域的大量记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传统的西域的概念,实际包括着两部分,一  相似文献   

19.
敦煌遗书P.2555是一卷重要文书,其中陷蕃组诗七十二首,反映出当时唐代开元盛世的边疆格局及其与西北各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P.2555陷蕃组诗集中体现的是唐代开元后期大唐与吐蕃、突骑施、大食、突厥等边疆关系,其创作时间可以推定为开元二十二年冬到开元二十四年秋,不是过去通常认为的敦煌沦陷时期或沦陷前夕。陷蕃组诗作者所称呼的"王都护姨夫"即安西都护王斛斯,唐开元后期镇守西域边关的重要统帅,而陷蕃组诗作者身份为大唐出使塞外戎乡的"富有宰相之望"的吏部尚书、皇室宗亲李暠,不是过去通常所提的毛押牙、马云奇。  相似文献   

20.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13,(3):1-9,154
魏、晋、前凉时期,中原局势动荡,但魏、晋、前凉政权对西域的经营并未中止。承两汉旧制,在楼兰、高昌设置西域长史(西域都护)、西域戊己校尉,驻军屯田。楼兰、高昌屯田制度完备,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持了魏、晋、前凉政权对西域的军政管辖,维护了西域的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