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兹早期哲学的显性理论支源和思想渊源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兹的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高兹的理论思维主要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体悟与萨特的存在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结合以及对萨特的存在主义的运用是在进行了较大的批判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是高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高兹的理论思想支源主要来自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作为其理论的目标支援的则主要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及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思想,这一点既来自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来自于马克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为流传,七十年代以来被它的对手结构主义所代替。当今存在主义已不是西方世界的时髦哲学了。但是,近几年来,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之学说在我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让——保罗·萨特(1905—1980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他一生发表著作五十多种,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存在与虚无》(1943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辩证理性批判》(1960年)。他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今世界上影响广泛的哲学家。由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更多的是以丈学、艺术、电影的形式流传,所以较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国不少人未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其哲学思想,只是津津乐道于他的个别结论,而对其哲学体系实际上模糊不清,使之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作为哲学理论工作者有责任承担起研究、评介和批判这种哲学思潮的重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实事求是地还存在主义本来的客观的面目,使一些人消除对存在主义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报刊杂志上正在开展关于人生观的讨论。在参加讨论的一些文章中,曾有的提到过“存在主义”这一概念,或表露出一些与存在主义相类似的观点。换句话说,存在主义已经引起了一部分青年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分析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的思想本质,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原则界限,对于当前的这场讨论,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和道路,无疑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一)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各国最流行的主要思潮之一。存在主义最初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二十年代末逐渐体系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欧洲。到五十年代,出现了存在主义普遍传播的高潮,它不仅遍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发迹于德国,当时它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人并没有系统地阐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在西方掀起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热潮”,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通过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和著作《唯物主义与革命》、《辩证理性批判》以及各种文学作品,系统地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萨特力图把存在主义入学塞给马克思主义,使它成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萨特有个引人注目的提法,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亦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它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最流行的哲学派别之一,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存在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初,五、六十年代它发展到顶峰,现在开始走下坡路。存在主义首先是一个理论上的哲学派别,但它又不单单是一个理论上的哲学派别,它还通过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绘画等多种形式,影响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乃至影响着西方人  相似文献   

6.
亦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主要哲学派别之一,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十九世纪丹麦的克尔凯郭尔是它的思想先驱。克尔凯郭尔反对哲学的理性,反对哲学研究客观事物,强调哲学应该研究非理性的个人的心理状态。这种非理性主义的人生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源。存在主义正式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中心转到法国,其主要代表人是萨特、马塞尔、卡缪和梅洛·庞蒂等。存在主义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有神论的存在主义之分。二者共同主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他们所说的“存在”,不是指物质,而是指个人的“自我意识”,即排斥理性知识的感情意志的内心体验。存在主义认为,人只是个别的人,而这个别的人是纯粹主观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它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正式形成的,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他们最早使存在主义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被后来的存在主义者们尊为二十世纪存在主义的开创者,成了国际存在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8.
欧阳英 《学术研究》2000,1(6):80-85
在西方,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以自由哲学著称于世的,但是强调自由只是其终极目的,而其真实的存在意义,实际上则在于试图鲜明地表明一种行动观。正因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反映了一种行动观,所以,将毛泽东实践观与萨特存在主义实践观作比较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是現代资产阶級中頗为时髦,也是最腐朽最反动的一支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它特別流行于西德、法国等西欧大陆的某些国家,在西班牙語世界包括拉丁美洲的資产阶級哲学界中也有一定影响。目前,在美国的资产阶级学者中,对存在主义发生兴趣并接受其影响的人也一天一天多起来。一般認为存在主义的始祖是十九世紀上半期丹麦的神秘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梭倫·克尔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文学运动发展的一个动向就是文学与哲学的“合流”。这一动向在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是 ,一方面 ,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存在主义者认为这种实践哲学的最好“实践”就是文学。萨特称自己的文学为“介入文学” ,他号召作家要“介入”社会生活 ,为时代而写作 ,争取倾向性文学。另一方面 ,文学的本质在于“超越”生活 ,力求揭示出掩藏在生活中的“思想”。存在主义哲学借助文学形式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从而形成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维立 《理论界》2007,(8):178-179
存在主义哲学,前期以存在主义创始人德国的海德格尔为代表,后期则以法国的存在主义者萨特最负盛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存在主义哲学都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近年来存在主义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受到部分青年学生的关注,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本文就萨特的理论做了客观的介绍、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让——保尔·萨特尔(1905—1980年)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自称其哲学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关心着人”的哲学。自认为其哲学把人作为研究中心,提出了一套存在主义“人学”理论,用存在主义观点分析了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责任等伦理问题。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就系统而集中地阐述了他这方面的观点,本文主要对该书中几个基本观点作简略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一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集中,社会也以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压抑和窒息着个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个体人的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关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但是由于存在主义困于个体的人,对人的情感、情绪等潜意识的因素作非理性的把握,看不到人的理性的力量,看不到人作为阶级的实践活动能够对社会进行变革,因而,存在主义陷入到对人的现实命运的悲叹之中,成为人们自哀自怜的悲观厌世哲学。50、60年代,萨特试图改变存在主义哲学的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爱情的哲学同样蕴含于萨特的思想中,它根源于萨特存在主义的本体论,与其关于他人的理论和关于自由的理论紧密相联。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是在综合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不是该流派的自称,它的主要代表是以“存在主义分析”、“人道主义心理学”、“反精神病学”、“语言治疗学”命名的,并且彼此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些学派的领导人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存在主义哲学思潮通过更多的渠道传入中国。本来,对这种哲学思潮加以研究、批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但是,有的人不加分析地推崇这种思潮,宣扬什么“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和“个人奋斗”的“理论”,有的地方演出宣扬存在主义的戏剧;有的在文学创作中宣扬萨特的存在主义。一部分阅历不深、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年学生,盲目崇拜,企图从存在主义找到“人生的真谛”和“人的价值”,从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对西方哲学思潮的研究和评介,抵制和消除资产阶级的精神污染,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是摆在每个严肃的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此为宗旨,对存在主义哲学作一下剖析。 一、存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 提起存在主义,人们就说到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让·保尔·萨特。其实,萨特是受德国海德格尔影响成为存在主义者的。因此,要了解存在主义,应当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人的存在问题是存在主义产生与兴起的关键,亦是萨特以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着眼点。马克思主义之中应包括存在主义。将人的偶然性存在状态作为人的生存基本结构是萨特思想的一个独特方面,它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共识.而(准)悲剧风格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中国文学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悲剧意识资源,但经典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经由王国维到鲁迅传递到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中,体现出一种既具西方因质又兼容东方底色的悲剧品格.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品性呈现出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过客"式悲剧风格类型,它崇尚由尼采的酒神冲动所导致的毁灭意识和创造精神,因而最逼近经典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格调;其二是非理性的生命冲动与理性的现实存在之间冲突所引起的生存之悲,它更倾向于对悲剧精神所承担的艺术拯救,也更富于审美蕴藉和艺术冲淡意味;其三是对庸常性生存和经验化存在的一种悲切之思,其沉沦化存在本相的书写与东方式命定观的相互制衡形成了悲剧性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9.
赵文靖 《天府新论》2008,(3):148-150
法国新浪潮(New Wave)电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场意义重大的电影思潮与运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由于受到哲学家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巨大影响,法国新浪潮在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存在的领悟以及电影语言的表达上都体现了存在主义美学的长处与局限.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对新浪潮电影的审视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开存在主义美学这个基本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20.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存在主义者都以人道主义自居,而萨特则更以马克思主义者自诩。一九五七年后,他著书立说,声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很“接近”,并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会合”,必须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获得“重生”。萨特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抹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内容,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马克思主义今天是无人地带”,(《给伽罗弟的一封信》)因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贫血症”。他认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这种缺欠,所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它已经“不再同历史一道生活下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后于实践了,它典型概念的实在内容“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辩证理性批判》)他主张只有把消失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之中去,才能“补救”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所以能担负这一重任,因为它重新肯定了人的实在性。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块“飞地”。萨特的这些观点,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思想史上发生的一次由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开始的“决定性变革”,是为各种人道主义的“一切形式的集体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萨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