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婚嫁仪式歌是哈萨克族习俗歌的主要种类之一,纵观整个婚嫁仪式,从"沙仁"、"加尔——加尔"、"森斯玛"、"阔尔斯"、"阔什塔斯"到"别塔夏尔",可以看出它是用歌唱串联起来的一部完整的"组歌"。本文以女性作为切入视角,从女性经历的"分离"、"通过"、"再进入"三个仪式出发,来探究哈萨克族女性婚恋观、家庭观,进一步揭示其体现的女性民俗文化价值,即:标记功能、文化符号、交流教育媒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哈克萨族从早期的乌孙、康居、大月氏、匈奴、大宛、汉人到后期的突厥、黠戛斯、回鹘、契丹、蒙古、俄罗斯等十几个民族的不断融合,于15世纪基本稳定下来,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重点研究了 19世纪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阿拜的文化批判精神、教育哲学、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及对 2 0世纪我国哈萨克族思想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宗教学家阿合提继承了阿拜的宗教观并发展为伊斯兰教神秘主义 ;而唐加勒克等则继承和发展了阿拜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经验主义认识论 ,并对宗教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对我国哈萨克族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哈萨克族人民迎接新时代起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性教育尤其是少数族群的女性教育是近些年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女性教育研究在关注当前之外,还应将视野扩宽至过去,以求对女性现状与发展有更为清楚的理解。文章以哈萨克族为例,解读哈萨克古代传统女性教育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得知:在哈萨克族古代传统社会,女性的培养直接受制于其身体资本的制约,并受由身体资本弱势所致的权力资本丧失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人名的民族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萨克族人名的民族特点主要体现在民族信仰和民族特性上。人名从民族信仰上分为非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两种,在含义上表现了哈萨克族坚韧耐劳、大方忠诚、英勇剽悍和能言善辩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了抒情诗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哈萨克族优秀作品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草原以后,历经了漫长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最终在哈萨克人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哈萨克族伊斯兰化不仅表现为哈萨克族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也包括伊斯兰教顺应哈萨克族传统信仰习俗,使伊斯兰教逐渐“哈萨克化”的过程。与其他定居民族伊斯兰化相比,哈萨克族伊斯兰化的程度相对偏低,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和张爱玲作为中国台湾和大陆两位不同时代的通俗小说家,其作品在很多方面共同体现了女性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着女性的悲剧命运,游弋于尘世的浮萍人生,悬浮于乱世的月光爱情,迷失于莫测的命运罗盘。他们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书写着他们感悟到的女性命运,在平凡的故事中展示了女性的永恒困境。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说唱艺人是民间的,来自普通的游牧人家,深受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具有游牧生活特色的传承方式。哈萨克族口头文学从最初的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发展到有意识的业缘等传承方式,形成了血缘、业缘、书面和巡回等颇具特色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文物着手,通过塔城石刻文字,对哈萨克族古文字的发展。哈汉人民的文化交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契诃夫在他的小说及戏剧中 ,创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形成了一个女性人物长廊。作家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描绘 ,鲜明而尖锐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妇女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妇女问题的分类分析 ,观照契诃夫的妇女观 ,再现其历史价值 ,并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在文本中对于女人有不同的诠释.女性是被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多是在男权话语遮蔽下的空洞、无意识地附属品,而女性作家逐渐尝试着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自主和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性.本文试图从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的不同写作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来寻求女性的自主地位,最终消解男女霸权的中心意识,使文学表现更为丰富和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茅盾始终关注着女性创作,他的女作家作品论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说服力。通过茅盾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研究,可以探析女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史性别权力的客观存在以及女作家在文学史中劣势地位的成因,进而提出避免单一的社会批评为文学史写作的标准,注重女性创作的某些特质,以期改变女性在文学书写中的边缘地位,为女性创作更多地进入文学创作的主流话语情境提供更大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精神生态的和谐,对推动自然生态和谐的重建与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哈萨克当代小说作品对人类精神生态给予了倾情关注,对哈萨克族人笑对死生苦乐的率真之性,淡出利欲仇怨的宽阔胸怀,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对物欲横流导致的人性扭曲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温情的引导;希冀引起人们对生命本真的思索,还生命之本色,给予自然母亲以安宁。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诗歌语言或者进一步说文学语言的标志性特征,前景化策略一直是文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文献中该领域的研究大多为对前景化的效果和手段的分析,罕有对该策略应用动因的系统分析。然而,在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作家应用前景化策略动因的解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笔者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模式:文学作品中前景化策略的运用是基于创造美学效果、引导读者对语篇的认知、构成前景化结构的衔接与连贯这三个基本目的,而作家采用前景化策略的深层动因是实现其交际意图,向读者传达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特定感悟。论文应用大量实例验证了该分析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五四”女性散文的思想内涵。女作家们批判黑暗现实,描摹人生苦闷,倾诉心路历程,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直面人生的勇气,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文化景观 --试论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角色的限定,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为长期处于封建伦理文化压制下的女性文学带来了曙光.对女性之间"姐妹情谊"的关注,展现了一道女性生存真实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8.
莎拉.奥恩.朱厄特被誉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出色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以清秀娟美的笔描绘了新英格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描述的是乡村女性,虽然她们中大多要么是年迈未婚,要么是早年丧偶,但是生活的独立和充满活力性情让她们相互照顾、彼此支持、亲近自然,成为朱厄特作品中具有特殊气质的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在其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 对以往女作家关于疯女人的叙事传统有了很大的突破.相对于将疯女人置于文本的边缘地带,她则将其引入文本中心;相对于将叙述重心放在一个女人被逼疯的结果上,她则把笔墨聚焦在一个女人是如何被逼疯的过程上;相对于倾心描述疯女人壮烈的死,她则注重刻画其艰难的生;相对于疯女人的失语状态,她则赋予了疯女人以充分的话语权.吉尔曼对女作家关于疯女人叙事传统的突破,鲜明地表现了她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简·爱>与<蝴蝶梦>是19世纪及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两部经久不衰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两部曲折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其作者受传统父权制文化的主宰以及个人情感的压抑而产生的宣泄欲求.每部作品都刻画了理性的女主人公和相对而言非理性或怪异的另一类女性人物.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达夫妮.杜穆里埃既认同又改写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角色规范,体现了作家本人创作时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