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那么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与他善于批判地继承他的先辈们的优秀思想成果分不开的。尤其是康德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渊源之一。因此,研究黑格尔对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批判,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程,对于我们弄清康德哲学的本质,继续打开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迷宫,进而认识其中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八世纪的德国,在思想界还是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康德的历史哲学几乎建立在这一理念的设定之上.康德的目的论是一个消极性的理念,因此它无法解决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二元论.康德之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如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鉴于康德历史哲学的二元论困境,将康德消极性的目的论转换成积极性的目的论,即将目的论实体化和主体化.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目的论的实体化的表现,他们从这种实体化的理念当中演绎出各自的历史哲学,从而产生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没有目的论,就不可能产生思辨的历史哲学,我们应当重新看待德国古典哲学中目的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继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之后,登上哲学舞台的费尔巴哈,是德国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位,用“清醒的”哲学代替了沉醉的思辨。马克思说,在所有青年黑格尔派中,只有费尔巴哈作了真正的发现,真正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他在劝导那些思辨神学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在批判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斗争中,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费尔巴哈建立了人本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洛斯从黑格尔哲学中到底继承了哪些遗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是人所共知,因而不必提出,更无需探讨的一个常识问题。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一般都持这样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你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欧洲哲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渊源,历来许多学者都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重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对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试就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略作探讨,求教于前辈学者。 (一) 最初,费希特以讲解康德哲学而著称,不久,他认为康德关于“自我”学说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真正揭示“自我”能动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从一个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黑格尔曾经说道:在当时的德国,“哲学给自身规定了这样的任务:即把哲学的基本概念,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作为对象,并加以掌握。”在这个对思有统一的掌握过程中,德国古典哲学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由主观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由形而上学到唯心辩证法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而费希特的思有统一理论即他关于自我和非我统一的理论,便是这个逻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启蒙性质的论述,分别考察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着重说明了康德政治哲学中实践、经验的、实用的特征,费希特关于民族自由的法则和人类自由精神的论述,以及黑格尔辩证的法权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打开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第一个缺口的是康德,但辩证法在康德哲学中只具有消极的意义.费希特从康德裹足不前的地方出发,建立起科学的体系,使这个自由的体系——知识学完全摆脱自在之物的束缚.费希特在创立知识学时有意识地去克服康德哲学那种非体系性的局限,他突出主体能动性在人的认识和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以正反合的模式对对立统一思想做了第一个有意识的表述,把以否定之否定为内容的综合方法贯穿于整个知识学,描述了人的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以费希特为转折点,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发生了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康德和黑格尔各自代表着辩证法研究中两种有着重大区别的出发点。康德把理论理性层面的辩证法称为幻象逻辑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示了辩证法超越理论哲学视野并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黑格尔没有认真对待、理解与吸收上述康德哲学中深具启发性的思想内涵,以一种纯粹思辨的、理论哲学的眼光,使辩证法重新回到了康德试图避免和禁止的思辨理性的立场上。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理性层面上的、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以往我们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学理渊源,更多地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阐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独具的实践理性意蕴被深深掩蔽起来。今天重新思考康德对辩证法作为幻象逻辑的批判,并从他所提示的实践哲学的出发点来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从康德到黑格尔,抽象地发展了人的思维的能动性,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学说,对思维的能动性作了充分、深刻的阐述。批判地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这种批判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在对康  相似文献   

13.
费希特早期的法权哲学既发展了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自然法权理论 ,也概括了法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这部古典哲学著作超越了康德的《法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并以其民主主义的宪法理论而与黑格尔的《法权哲学原理》判然有别 ,因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从该书在近代欧洲法权哲学中的地位 ,该书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 ,西方国家对于此书的反应、评论和研究等方面对这部古典哲学著作相应地予以评述 ,并简明地介绍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康德建立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的先验哲学。他的逻辑是独立于传统逻辑之外的哲学逻辑 ,他的形而上学是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形而上学。他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欧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 ,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黑格尔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先验哲学中的辩证内容 ,批判了它的主观唯心论基础 ,建立了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思辨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哲学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哲学思维经历了实体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的转变。黑格尔提出了思辨辩证思维方式,宣告了传统西方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作为辩证的实践过程思维方式是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思维方式的清理与扬弃,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7.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思维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了人在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他的"我思"直接启发了康德,成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笛卡尔的怀疑思辨哲学无疑是刺破中世纪黑夜的理性之光,他的"我思故我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价值。然而他的理论缺陷也恰恰在于他的"思"与"在"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8.
康德与费希特关于康德哲学之精神的争论,既根源于双方对“自我意识”概念的不同理解,更源于双方对“形而上学”和“科学”概念的不同理解,正是这种分歧构成康德哲学与费希特哲学以及康德之后的德国观念论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老子的消极辩证法向韩非、《易传》的积极辩证法的发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也有康德的消极辩证法向黑格尔的积极辩证法的发展。尽管两者在时间跨度上相差近二千年,在空间位置上相距数千公里,但是作为人类辩证思维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的历史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说,是否承认矛盾对立是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焦点的话,那么,是否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费希持与康德的必然联系出发,论述了费希特辩证法思想的产生与演化。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直接起源于康德的认识论。自我反思的本质是它产生的基础。费希特没有停于康德,从认识论推进到本体论,人类社会的必然矛盾是社会辩证法产生的根由。由于绝对自我本原行动的辩证运动与发展,演进与展现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诸领域的辩证法。费希特的辩证法不同于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起源于康健的本体论,并由本体论而进认识论。费希特的辩证法是“人”的自我作为纯粹理性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体系,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上帝”的自我作为绝对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体系。二者虽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类不同系统的辩证法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