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62-63
本文通过对优秀记录片选题的探讨,分析了为什么这些选题都集中在鲜为人知的外部世界、为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和普通人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生活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及如何选题。 相似文献
2.
朱晓姝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5):90-91
电视纪录片中"扮演"的存在是否合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文章试图从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西方纪录片的理论探索及实践,人类在寻求真实的过程中对展现过去时空的内在需要等几个层面,说明"扮演"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蔡之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75-77
节奏在电视纪录片中具有一种征服的力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变化的根据,外部节奏则是内部节奏的进一步表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编码过程中,给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节奏,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对实现纪录片的可视性和有效收视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素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54-154
电视纪录片承袭电影的血脉兼容现代电子、教学的成果降生,吮吸着文学、音乐、光学等人类文明的乳汁成长起来。这种超越其任何母体的杂合优势,注定了它今天乃至将来强大的生命力。电视纪录片是为了纪录历史而有意识地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过程进行真实反映的电视节目。这一定义为了在文字上简练、概括,没能够对它的方方面面做更周密的考虑,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解时进行拓展性的说明:1.纪录片的主体是为了纪录历史、传播文明、阐明思想而进行创作的电视工作者纪录历史是纪录片的出发点、是纪录片的重要功能。同时,它也肩负着传播文明、启迪心智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钦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93-896
从纪录片的记录属性入手,结合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具体论述了电视纪录片真实性、客观性、主体性的美学内涵,并试图对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予以概括界定,以期有益于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杨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147-148
文章认为电视纪录片创作中不仅要保持真实可信,而且也要追求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伍林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91-94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走到了一个低谷。主题和内容的单调性、创作的零散性和市场意识的缺乏等问题正阻碍着纪录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创作、生产方式和播出方式三个角度入手,对它的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文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14-17
“审美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电视纪录片创作和批评的价值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和创作过程中“世界—作品—创作者—欣赏者”等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雷红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1-62
人物纪录片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将纪录的视线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上 ,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命运 ,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由此来塑造人物 ,由原来的纪录表象转向纪录心灵。因此 ,人物纪录片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音乐、语言和画面构成的一组组镜头直接指向人物的心灵深处 ,将所要报道的人物的灵魂呈现给了观众。确实让人看到了纪录片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将镜头直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和情感世界 ,这标志着中国纪录片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围绕电视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剖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其它新闻类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强烈的文学属性,从观念、风格、语言、结构、题材、创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电视纪录片是如何表现其文学属性的,以及电视纪录片与真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从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出发,阐述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认为电视纪录片要美丽地讲述真实的故事,必须着力于对人物、事件和背景这些基本构件的表现上. 相似文献
12.
宿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3):80-83
电视纪录片在当代中国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品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含纳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的细节。而电视纪录片的细节具有魅力,首功在于小景别的适当运用。然而,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理论探讨,针对小景别镜头对细节的展示方式这一问题却少见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并着重从观众学和体态学等角度加以论述,旨在弥补电视纪录片的理论缺憾。本文还认为,运用小景别镜头展示细节,固然给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带来了可视性。但不恰当地展示也有可能使片子的内容成色、艺术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文中特别指出了几个具体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6):98-102
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良性发展,固然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媒介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纪录片自身文化生态的平衡:吸纳纪录片传统、面向世界的胸襟和立足当代的融通能力,得益于对电视纪录片的理论研究更加自觉、宽容和多元的文化空间。但步入新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现状是危机与机遇同在,唯一的出路是在讲求社会效应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化、产业化的尝试,即通过具体多样的文化策略和原则来整合现有的栏目化资源,成立专门的纪录片频道,丰富节目市场,培育稳定的受众市场,完善流通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樊晓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对纪录片纯纪录、平铺直叙模式的整体性构成了挑战。故事化背景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注重借鉴和运用故事片的艺术手法,将纪录片叙事表现的真实性与故事片展示情节的艺术性有机结合,使讲述的事实对观众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汪磊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8-101
真实再现成为当代纪录片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之间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纪录片能否以现代电视技术真实再现已经消失的场景和画面,真实再现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对纪录片的影响如何。当代电视技术条件下,使真实再现变得简单而实用,国内外大量的纪录片开始大量使用,如何合理的有度的使用真实再现,使纪录片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观念,值得我们很好的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多元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新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5):106-110
国家形象传播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级各类节目形态的介入与参与.纪录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态,本身具有的真实性、丰富性及人文含量,使其成为“国家形象”传播最直接、最少隔阂的方式和载体之一.因其题材内容的丰富多元、表现手法的丰富多样、传播渠道的立体多元,使其“多元化”传播“国家形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谭文鑫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9-131
《梁思成林徽因》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纪录片佳作。文章认为该片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情感与事业的交响;其二,个人与民族的交融;其三,历史与人文的交织。 相似文献
18.
谭文鑫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梁思成林徽因》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纪录片佳作。文章认为该片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情感与事业的交响;其二,个人与民族的交融;其三,历史与人文的交织。 相似文献
19.
付远森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2):82-86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由前期策划、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来支撑。前期策划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主题、选择故事、选择亮点;现场拍摄的过程是一个收集素材的过程,收集人物、收集画面、收集现场同期声;后期制作的过程是一个剪辑的过程,剪出中心思想、剪出精彩画面、剪出优美音乐、剪出一部魅力四射的优秀作品来。 相似文献
20.
付远森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3)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由前期策划、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来支撑。前期策划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主题、选择故事、选择亮点;现场拍摄的过程是一个收集素材的过程,收集人物、收集画面、收集现场同期声;后期制作的过程是一个剪辑的过程,剪出中心思想、剪出精彩画面、剪出优美音乐、剪出一部魅力四射的优秀作品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