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模式是群体意义上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性质,它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构成既是社会的产物,又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消费模式主要受到社会阶层、社会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制度以及人口特质的影响所构成。消费模式作为一种类似于制度的社会构成对社会成员的消费行为起着引导和规约的作用,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由此营造出的一种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对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对中国传媒实践产生的影响为宏观的外部场域;将西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发展演变以及全球性扩张作为研究中国传媒消费语境形成以及消费特征研究的参照,探究中国消费社会相同的形成和发展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实践所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巨大变迁,消费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对经济、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运动休闲消费是纷繁复杂的消费世界的一角,通过对运动休闲消费热的解读,有益于理解当代消费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一、大众文化消费的形成和特点 在探寻大众文化消费形成源头之前,首先必须要找到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主干因素,现代大众文化消费由于受到这些主干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构成一定的文化消费指向。 第一,历史传统。历史传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一种心理凝聚作用。尽管消费者心里有不同层次的分化,但都立足于这一具有继承性文化基础之上,特别是,一定民族具有特定的文化土壤与悠久传统习俗,在持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将逐渐凝聚为既具稳定性与延续性,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统一的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消费结构。 第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或封闭、时代背景的稳定或动荡,都将对大众文化消费活动产生不可低估的直接影响。正是这“总的气候”决定了大众文化消费的纵横发展。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消费必然局限于稳固、陈旧的消费模式与形态,而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则推动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与革新,形成多元化空间、开放性思维、网络化结构三者融合的新型文化消费特征。新的消费需求不断代替旧的消费传统,高层次的消费内容及内在精神动力又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动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越来越被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性的东西所渗透,并逐渐呈现为一种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消费承栽着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一方面它重新塑造着社会需要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又制造了物的新的意义和价值,保证社会制度的延续和创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对大众的影响能够渗透到一切领域中.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充分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并对消费者产生长期的、积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CFPS2016数据,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消费不平等总体上较为严重,且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内消费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提高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有效降低消费不平等,且人力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随生命周期变化而减弱,而亲缘型社会资本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呈“驼峰状”,组织型社会资本则仅对抚养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存在影响;考虑不同消费结构之后,同对照组相比,抚养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低,而起步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高,且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在农户发展型消费不平等中产生的作用最明显;中介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禀赋通过影响农户非农就业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组织型和亲缘型社会资本禀赋则通过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和提高家庭收入地位来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当前其消费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以及视觉消费等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这些消费新趋势的成因以及对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影响,指出消费新趋势促进了新的消费文化和观念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多个领域的革新和进步;同时也对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文中指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与接受美学语境中的文学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在我国渐趋形成,消费社会的形成,将对社会文化生活带来全面而深入的影响。对文学而言,其不仅改变了文学活动的环境,而且也对文学经典确立的原则、经典化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把文学作品置入消费主义图景下接受美学文学吏观这一语境中,从历时性及共时性两大维度来探讨文学经典形成的复杂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维持社会联系的重要传统,如今却愈发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原有社会人情关系产生不确定性影响。文章首先从人情关系网络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乡村人情消费独特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此逻辑下不同务工类型(就近务工和离乡务工)可能对乡村社会人情关系带来的冲击;继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民家庭人情消费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从地区和农户异质性两个方面讨论劳动力外流对农民家庭人情消费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民家庭的人情消费的影响各异,表现为就近务工对农民家庭的人情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离乡务工对人情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意味着离乡务工可能会瓦解或重塑农户原有的乡村社会人情关系,并可能会改变人情消费的方式。此外,农民务工对人情消费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也存在差异;离乡务工对人情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年轻一代的农民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表现出的抑制效应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伦理意义。消费活动与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心理总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貌;消费行为总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后果;消费方式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因而,我们应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合理消费方式和艰苦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弘扬倡俭崇实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1.
审美经济学作为美学和经济学交融结合所产生的新兴学科,研究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些经济现象中的美学问题。在消费社会中,这些问题不仅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审美经济学重实证研究,重对策研究,重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以皇室为首的官僚贵族、豪强地主及富商大贾是社会腐朽的寄生阶层,而广大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种封建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社会消费表现出不同的状况和特征,即地主阶级腐朽、奢侈的寄生性消费与劳动人民的有限消费的对立。我们可以从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和婚姻丧葬等人们社会生活消费的几个最基本方面的实际消费状况,得到充分的证明。秦汉时期两大对立阶级在社会消费上的对立,对秦汉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庭产生后一直是消费的基本单位。现代社会家庭的消费功能日益强化, 对社会生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分析家庭 消费的现状、引导家庭消费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社会生活领域中不断滋生出奢靡浪费、奢僭逾制、消费异化、贫富分化、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诸多消费问题。针对于此,汉政府采取了加强消费引导、提倡黜奢崇俭,实行等级消费制度、抑制奢僭行为,颁布法令严禁奢僭、异化消费行为,实行务本节用的丰财政策以及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等措施,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社会参与和中老年消费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社会参与影响中老年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中老年总消费、日常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对享受性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社会参与能通过影响认知能力、投资与缓解信贷约束间接影响中老年消费,且三者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社会参与对中等收入群体、城市消费群体、中年消费群体的影响更大。因此,未来应创造相应条件鼓励中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加大对中老年人学习信息技术、参与老年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加速适老化社交型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以有效发挥社会参与对中老年消费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消费主要以国内提供的消费品为主,进口消费作为必要补充。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将转为扩大内需,相应推动进口消费深度发展。本文通过透视我国进口消费发展状况,着重揭示隐藏在我国进口消费深度发展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进口消费深度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的正反效应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康消费是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产生的有别于传统的消费观念。履践小康消费的观念,会给我国社会多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因为它具有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实现社会互动、减缓消费需求不足的压力、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开始在全球蔓延,对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形态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学的视角,基于消费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背景,通过对重庆城市居民的调查研究,归纳出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消费活动具有个私性和社会性双重性质。消费在产生正效应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着严重的负效应,形成消费外在化。目前,我国消费外在化泛滥成灾,不良消费约束机制缺失。建设消费伦理,制定消费法规,形成消费道德,强化消费监督,倡导新型消费行为模式,是构建我国不良消费约束机制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挥霍性消费,这种挥霍性消费对主人公等美国人产生了影响,德莱塞最终想表达的是当代思想家罗兰巴特的物的符号意义,鲍德里亚所谈的符号价值的消费,以及布尔迪厄所阐述的消费实践预示着社会等级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