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是近期整理出版的重要甲骨资料,其中所见田猎卜辞设问简单,内容大多卜问田猎的时间和地点、参与者、采用何种狩猎手段、天气、收获、是否有灾等问题。经过初步整理发现,商王在田猎日的选择上是有一定倾向性的,田猎地点相对集中,参与者除商王外,还有尹、旅、某■等王朝官员和军事组织,这些内容进一步充实了以往的田猎研究。  相似文献   

2.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与"狩"、"擒"诸字对举,且所涉之地几乎全是田猎地,故卜辞"省田"即"观猎"。  相似文献   

3.
新出花东卜辞属非王性质,占卜主体是商朝贵族"子",其中所反映出的商王、"子"及"子"的下级贵族之间的贡纳、征求与赏赐情况在当时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殷商后期,低一级贵族常向高一级贵族贡纳物品,主要是用作祭品,这类似于古书中的"助祭";低一级贵族举行祭祀后,常把某些祭品献给高一级贵族,类似于古书中的"献胙";低一级贵族田猎有获时,可能也要把部分猎物献给高一级贵族;为展示恩惠,高级贵族也会赏赐物品给低一级贵族.这些活动应是各级贵族确认臣主关系,同宗之间强化宗法血缘关系,以达到维护现行统治秩序的重要途径,贡纳活动应当已经制度化,即形成了所谓"礼制".  相似文献   

4.
殷商以田猎治军事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猎是殷人常见的社会活动。分析甲骨卜辞后可以看出 :商人田猎并非是军事训练和治军的手段。以往的观点都是以后世田猎作用来印证与解释甲骨卜辞的。殷商时代的田猎还是以逸乐为主要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卜辞中所见商代诸神的权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甲骨刻辞资料的断代爬梳、整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别探讨了王卜辞与非王卜辞中所见商人诸神的权能,分析了诸神施行权能的方式,并勾勒出商代诸神权能变迁大势.  相似文献   

7.
刘源 《殷都学刊》2013,34(1):13-16
安阳民间新见一版出组田猎卜辞记录了犬官向商王报告“有虎”之事,此类内容在殷墟卜辞中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商代后期犬官及田猎制度的难得史料;该版卜辞中的“戍得”又见于无名组,对无名组的分类断代工作有一定启示作用.该卜骨(骨臼在左)虽仅存对边的骨条,仍有助于出组卜辞文例及卜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彦民 《文史哲》2001,(4):80-85
《明义士家藏中国文物展》中两片甲骨卜辞世所罕见。其中第22号版是第三期田猎卜辞,第24号版是第一期有关御祭禳病的卜辞。  相似文献   

9.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学界对旧有卜辞双宾语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出土的花东卜辞材料中双宾语句做了全面的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能对旧说有所补充或发展,从而发现,花东中的包含有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结构的句子共34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比旧有卜辞中此类双宾语句,可以看出花东中的不少格式是新见的.毫无疑问,这将大大丰富我们对古汉语双宾语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最近刊布的殷墟花园庄出土卜辞,讨论了下述三个问题:1.卜辞书刻省略例证;2.一种先祖祭祀的特殊祭序;3.进献割裂的牺牲是商代宗庙祭礼的主要仪法。  相似文献   

12.
朱彦民 《殷都学刊》2004,5(3):1-4,25
~~殷墟甲骨刻辞文例二题@朱彦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认为商朝是方国联盟,从甲骨文“比”字与多王的分析看,这一结论的证据并不充实。从商代的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商文化在大范围内的统一性、商周交替之际表现出的对商王朝共主地位的承认看,商王朝已经是一个集权国家,而不是方国联盟。  相似文献   

14.
芦金峰 《殷都学刊》2008,29(1):26-30
本文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与射有关的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对卜辞中反映的内容,结合“三礼”,来探讨殷商时期的射箭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中的“紤”,为一种丝织品,在H3卜辞中,“紤”有数量、大小、延伸之占,用于宗庙中;由此为探讨“紤”字提供了条件;结合文献材料,考其字为宗庙中所称的“斧”、“黼”、“康(依)”一物三名的一种丝织物品;此字对考察商代宗庙设置,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殷”名号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相似文献   

17.
渔洋文化遗址位于古渡之旁 ,环境优越 ,适宜人类生活。从其所存的甲骨、陶器等文化遗存以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看 ,在商代 ,特别是殷商时期 ,它是一个平民聚居生活的普通聚落。  相似文献   

18.
殷商己族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己族是殷商时期重要的族氏之一,己族的主要居住地应在今山东省寿光一带,己族与垃族合署而构成的复合族徽的含义应是族与族之间的联合关系,而非是主支和分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郭宝钧自1928年第一次参加安阳殷墟科学发掘,至20世纪60年代初仍然坚持在田野发掘第一线,毕生从事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为殷商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并为新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接班人.他著书立说,弘扬民族文化,他的<中国青铜器时代>、<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