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主张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一个时代,而是两个时代,即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论者,有两派论点。一派论者认为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原来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来,在摩尔根发现氏族制度之后,马克思把亚细亚生产方式放到阶级社会之中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是特殊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史学界一致认为尧舜禹社会政治组织的性质是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盟。近年有人说不是部落联盟,是酋邦。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考察,发现两说都不切合中国历史实际。尧舜禹社会还是原始社会,国家尚未产生,然而,国家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已经萌芽,再前进一步就是国家。它不像部落联盟,也不是酋邦,称之为准国家形态比较合适。部落联盟概念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提出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加以论定。摩尔根的结论从对北美印地安人原始部落的长时间研究中得出,恩格斯则在对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进行…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类婚姻家庭发展史的一些疑问刘家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3至5月。在该书中恩格斯根据关于原始社会和奴隶制度的大量材料,特别是马克思和摩尔根对古代社会研究的成果,科学地分析了人类历史的早期发展阶段,描述了原始公社解体和私...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两种生产说,揭示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摩尔根只是一位具有自发的唯物史观的民族学家,他没有也不可能以唯物史观阐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路易斯·享利·摩尔根,世界史上有名的人种志学家和原始社会历史研究家,著有《血族及亲姻制度》和《古代社会》等书。他是学者,也是“土人之子”。 十九世纪上半叶,欧州一些学者开展了对原始社会的探讨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调查和材料分析,留下了不少疑点和空白。一个出身于白种族的美国人摩尔根勇敢地承担了这一任务。他选定目标,深入到印地安人中间,并把自己过继给易洛奎部落的一个酋长为养子。在四十年时间里,他细心地考察研究印地安人的姻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生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而对人类婚姻史的研究,自十九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刘发岑的《婚姻通史》是我国理论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一部专著,它一问世就得到人们的好评。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抓住了生产力和社会体制对婚姻的决定作用 国外的婚姻史著作,都只重视实证和调查,没有抓住生产力和社会体制对婚姻制度与婚姻生活的决定作用,未能系统地揭示人类婚姻形成及发展的原因与规律性。刘发岑以其二十年的艰辛著《婚姻通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生产力和社会体制作手,系统地分析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当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婚姻生活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把古今中外人类婚姻的全貌展示到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分期的认识,是以对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法肯定的形式表达的。 摩尔根的“史前文化阶段”,是把原始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时期,在每个时期又各分成低、中、高级阶段。 解放后,我国学术界对此分期法提出了种种质疑,并分别提出了“二段论”、“三段论”、“四段论”、“六段论”等原始社会分期理论。近期来,更有些同志批评恩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对原始社会史分期问题开展了新的讨论。在讨论中,论者每每以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成果立论,却极少援引马克思的有关论断。毋庸置疑,摩尔根特别是恩格斯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的研讨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但马克思曾对原始社会史作过精深的研究,讨论中似也不容忽视。笔者认为,研究马克思有关原始社会史分期的论述,对于理解恩格斯“执行  相似文献   

9.
顾晔峰 《阴山学刊》2010,23(1):58-62
研究《诗经》中贵族的婚姻形态,是我们了解周代上层婚姻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由此产生的文化特征及意义。蚕婚制在《诗经》时代只是一种残余式婚姻形态,已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媵婚制是一种正在消亡的婚姻形态。聘婚制是《诗经》时代主流的婚姻方式,并且来得比以前更加严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问题。著名的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他出版于1877年的《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按辈份限制同一血缘群体内的通婚范围的所谓血缘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的假说;稍后,恩格斯在他于1884年初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完全接受了摩尔根的血缘婚假说,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作者以谱系法对云南省永德县彝族(利米人)的婚姻史进行了调查,发现利米人的婚姻状况较为特殊,其基本特征为:利米人享有较大的性自由,不仅婚前而且婚后可以和异性朋友在外野宿(俗称“买牛加”),不受社会非难;利米人正式婚姻实行严格的单偶制,不允许多妻。但婚后享有充分性自由(“买牛加”),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其他原因,利米人离婚甚为频繁;利米人实行父方居住及父系嗣继制度。一对正式配偶及其未婚子女或加上单身父母(或其他亲戚)组成的核心家庭是利米人家庭主要形态,儿子结婚后便要分家。利米人的婚姻形态与另文介绍的云南永胜县他鲁人的婚姻形态有若干相同之处。像利米人、他鲁人这样的婚姻形态,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意义在于它们提供了实例,有助于人们摆脱至今仍占统治地位的单线进化论的影响。曾由摩尔根首先提出并经恩格斯归纳出人类婚姻家庭的演化模式,即人类婚姻由血缘婚和群婚到对偶婚再到一夫一妻制,与此相适应的原始群到母系家庭再到父系家庭,已有愈来愈多资料表明,这一把婚姻家庭分为几个发展阶段的模式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2.
曾幸 《南方论刊》2022,(1):68-71
法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因素,通过研究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规范以及相关社会因素,进一步追溯中国法的起源。在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分析视野下,法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氏族习惯法就是早期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律形态,具备了法规范性、公意性、强制性等基本属性,扮演着调节原始社会人类行为的角色。从法的发展历程表明,法并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出现早于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即国家产生之后,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才具有了阶级性特征,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国内世界古代史学界至今存在着一个理论误区:以恩格斯和摩尔根当年的论断为依据,把希腊的“荷马时代”看作军事民主制时期,列入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由此带来的是对早期国家形态作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忽视以及对它的某些重要特点的错误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摩尔根和恩格斯笔下的“荷马时代”①及有关社会现象入手,并以我国商周时代为主要参照系,用比较研究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国家起源的不同路径 关于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摩尔根所建构的分析模式与中国早期历史实际间存在着较大的裂隙,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分析模型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指责。童恩正结合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新成果,列举了其对中国史前史研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①。谢维扬则着重对其“部落联盟”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其“不具有普遍意义”,并引入“酋邦”概念描述中国国家起源前夜的社会组织②。何兹全也开始用“酋邦”和“早期国家”的概念来描述中国早期政治组织③。这一引入新概念和理论、突破摩尔根分析模型禁锢的尝试,得到了许…  相似文献   

15.
氏族,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组织。对于它作为社会组织的特征,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都作了专门研究,在他们的有关著作中都有专门的论述。氏族作为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个人们共同体,它与其他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它与原始群共同体有什么区别?与民族共同体又有什么区别?其中一个本质的、主要的区别,就是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原始群是以游动群居,男女杂交为主要特征,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所以,共同的血缘是氏族共伺体的一个特征。马克思就说过,“氏族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具有同一个氏族名称并以血统关系相结合的血缘亲族的总和。”正因为氏族有这样一个特征,所以不管世系按女系计  相似文献   

16.
1.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原始社会順次进到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資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合乎規律的前进运动的基本方向。当馬克思的“政治經济学批判”在1859年发表的时候,人們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直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版以后,大家才知道:当年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宋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对于入赘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入赘婚逐渐盛行于宋代社会各个阶层.虽然当时入赘婚仍然受到歧视,赘婿在家庭中的处境也不稳定,但在财产继承权方面已经有法可依了,赘婿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所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它在原始社会研究学说史中的历史地位如何?国内外学术界已讨论了半个多世纪,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实际也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谈一些初步意见。一、关于马克思所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和形成概念的方法“亚细亚生产方式”是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中,在还不知道原始社会内的母系氏族及更早的社会形态的情况下,利用当时他所知又还不够清楚的父系氏族、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  相似文献   

19.
鉴于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危机能力增强,英国工人阶级开展共产主义运动自觉意识降低,历史唯物主义遭到反马克思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挑战。在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研究基础上,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无功利交往、以人为目的的劳动等加以深刻阐发,提出“跳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出了最后的理论努力,对早年人学思想加以经验回应,彻底地批判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逻辑,从而呈现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整体视界,这种视界对理解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畜牧渔猎经济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狩猎到畜牧业  在中国远古时期 ,由于农业不甚发达 ,先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渔猎和采集植物 ,所以 ,有人把这一时代称之为“肉食时代。”① 随着社会的进化 ,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逐渐摆脱了饮血茹毛的生活 ,野兽被家畜所代替。农业和畜牧的发明 ,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飞跃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是 ,对于农业和畜牧业谁先产生的问题 ,至今人们的看法还未完全统一。东半球的农业 ,按照摩尔根的观点 ,是在畜牧业发明之后。当时人们种植谷物 ,是为了饲养家畜 ,马克思据此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