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动向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区域研究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国的战略与政策演变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学研究首先在那些需要了解中国的国家开展起来。在1 9世纪,英国、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以侵略东方为目的,从收集地区情报的角度开始研究中国。在2 0世纪中叶之后的冷战国际格局中,为了争夺霸权,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需要了解具有不同理念及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根据本国政策的现实需要正式开展了对中国的研究。冷战期间的韩国在国家安保战略和对国外的信息收集及研究等方面一直依附于美国,对于作为敌对国家的中国的研究十分消极,研究成果罕见。…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在总体趋势还是在相关部门所面临的困难方面 ,澳大利亚与英国的中国学研究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 ,由于澳大利亚得益于其地理和政治地位的优势 ,因此它在中国学 ,特别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方面更领先一步。共同点两个国家的中国学研究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同美国相比 ,两个国家的相关研究都处于一种边缘状态 ;两国政府都给予了实际的但并不充足的支持 ;两个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但在如何应对不断增多的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和学者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 ,与中国学在美国所处的中心地位相比较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中国学都显示…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的情形下,一段时期以来,英国和美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范围、方式、程序以及监督救济等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英国和美国为应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挑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尽管它们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略有不同,但其经验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8月 2 0~ 2 1日 ,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一次世界性的中国学盛会。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芬兰、古巴、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捷克、苏丹、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埃及、伊朗、越南、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百余名国外学者和 2 0 0余名国内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中 ,有不少国外学者具有中国背景。这也是一个以文化为主旨 ,高层次、开放性的学术研讨会。到会发表有关中国问题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法国,政治学是比较年轻的,只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最终形成.然而,不论按出版物的数量或其作用来说,政治学在法国社会科学中都占有主要地位.如果说这门学科在美国的发展,主要是在应用的经验研究方面,那么,法国政治学则更着重于理论方面.法国研究人员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特点,并坚持强调这一特点.他们提出的许多论点,在内容和独创性方面都超过美国.法国政治学是作为帝国主义时代国家(或宪法)法科学发展的一种总结而形成的.尽管政  相似文献   

6.
声音     
《青岛画报》2014,(1):5
在"勤奋度"排行中,中国位列第一,其后依次是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荷兰、法国。——全球多地分发问卷调查"勤奋度"从拿地到开发我们能实现在18个月内开一个万达广场。对于五年一届急于出政绩的地方政府来说,万达模式是再受欢迎不过的了。——王健林说在国民仍然对教育抱有极高期待的社会氛围下,自主招生仍有必要继续推进,但教育部门还需认真和科学地设计相关机制,绝对不能"带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学术周报》1992年第1期报道,国际法学协会91年度讨论会首次在亚洲召开,并由日本东京大学于1991年9月3—5日主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波兰、泰国、韩国以及中国等13个国家的法学界人士出席了本年度的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 6月 6~ 7日 ,“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组织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 1 0 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入选论文 72篇 ,共有 45人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这次会议是一次充满理性和创见的学术会议 ,是一次自由、开放的多元学术话语对话的学术会议 ,是一次展现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丰富性、复杂性与现实性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大众媒介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和理解” ,…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达到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必要考察美国对华民意的最新转变及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相关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担心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对华民意的恶化主要受到近年来美国精英对华看法转变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也反映了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疑虑和不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民意仍可能阻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升级为"对抗"或"脱钩",但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很可能会在精英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将为美国政府对华推行更加极端和强硬的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美英学者研究当前我国阶级变化情况据《现代中国研究国际公报》1979年第13期报道,英国伦敦大学非洲与东方学院下属现代中国研究所同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合作,定于今年7月在英国伯克郡举行"中国社会中的阶级和社会阶层"讨论会.讨论会的目的是"把中国的阶级和社会阶层的问题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学范围内进行研究".另据今年初访问过我国的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对华事务负责人安·瑟斯顿谈,自1973年以来,西方学者曾到中国进行过若干城乡社会调查,这  相似文献   

11.
1993年 ,并木赖寿指出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迎来了两大转变 ,一个是将中国革命相对化 ,一个是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换句话说 ,过去 ,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认为 ,革命使中国产生了与历史毫无关联的新社会 ,但现在看来 ,革命所形成的新社会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最新事态而已。这样一来 ,用世界史研究中的普遍论解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逐渐被抛开 ,以传统中国为中心 ,探讨东亚国家特殊性的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此后 1 0年 ,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更重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更注重中国的特殊性。研究对象也呈多…  相似文献   

12.
与法国人的变化不定——他们几乎每个季度都要变换一下哲学舞台——相反,英国的思想家耐心地把概念变成一种钻牛角尖的手段。在牛津大学或者剑桥大学,哲学家心安理得地重新钻研本世纪初以来就存在着的问题。要想理解英国人的哲学研究,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使用一种对于法国人、意大利人或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思想方式。在牛津大学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是苏联前不久去世的一位研究法国历史的史学博士.这篇文章所谈的国外,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对国外历史著作影响的增长谈起,介绍了国外史学界一些原属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向右的转向问题,并以他们的历史著作为例,作了分析和批判.这些材料,对我们来说虽然是经过苏联研究者提供的,但在了解国外历史研究情况方面,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遏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历史渊源的分析 ,结合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 ,指出这一政治学概念在中国长期———尤其是冷战后———被误解、误用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冷战后美国对华奉行的是接触战略 ,这一战略有防范中国的含义与安排 ,但与遏制无关。  相似文献   

15.
国外开展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文献信息。中国学的兴起必然带动美国图书馆对中国文献的收藏。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不断升温,其东亚图书馆也伴随着对东亚地区研究的重视程度而不断形成和发展,数量迅速增加,藏书也各具特色,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教学人员、学者和政府决策人员及时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提供了必要的文献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中国学研究由来已久,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例如,P.德米耶维尔、于儒伯、M.格拉内、C.鲁瓦,李治华、程纪贤、A.列维、J.达尔和F.雅各布等,他们研究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在翻译和介绍中国古代诗方面,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法国最杰出的汉学家之一P.德米耶维尔,他曾于1957年翻译发表了一部法国读者很感兴趣的书:《中国古代诗选》(法国加利玛出版社).近几年来,有关中国诗的法译本虽然没有成批出版,但却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遏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历史渊源的分析,结合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指出这一政治学概念在中国长期--尤其是冷战后--被误解、误用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冷战后美国对华奉行的是接触战略,这一战略有防范中国的含义与安排,但与遏制无关.  相似文献   

18.
印度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和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总体来说,印度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和反应可分为三种:一是视中国为一个友善的国家,主张对华友好;二是认为中国是一种威胁,倾向于对华遏制和包围;三是认为中国将崛起成为一个竞争性大国,主张对华制衡加接触。本文侧重分析处于主流的第三种,重点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军事现代化和地区影响的看法和反应。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2 0 0 0年中期会议于 2 0 0 0年 7月 2 4- 2 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巴西、印度等 46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城市民族文化 :维护与相互影响”。7月 2 4日上午 ,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礼堂如期举行。会议组委会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主持了开幕式 ,并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 ,指出 ,该会议通过对相关议题的探讨与研究 ,旨在增加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发展。特…  相似文献   

20.
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全生 《社会》2002,(5):19-21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社会学家,在国际社会学界广受重视,许多西方社会学者对他进行重点研究.S·拉什曾这样说过:"20世纪最近十多年社会学中最为发展的领域,无论是在美国、英国、德国,还是其它国家和地区,无疑当推文化社会学,而布迪厄是最有影响的文化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