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族服饰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土族服饰艺术是土族文化最具特色的显象表征,是土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审美心理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婚姻的缔结不仅改变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网络,也使社会群体的关系网络发生改变.社会日新月异,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各种变化的作用之下,土族婚俗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迁.尽管如此,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土族的婚俗文化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土族婚俗变迁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变迁中争取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发挥作用;同时,当地土族人民所展示出的文化心态也让笔者相信,我们可以用比较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种变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 ,土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土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土族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土族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延续为背景,探讨在历史时空变幻中,土族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经历了怎样的传递和调整过程,以及当前土族精英分子如何利用部分历史记忆和学术资源影响土族民众,土族民众如何利用历史记忆资源获取各种利益,从而为土族族群自我认同的历史变迁及现存的学术争论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往往揭示出一个社区或群体社会历时性演变的发展轨迹。本文选取土族社会家与族属的观念及其结构变迁的个案分析,旨在说明现代土族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社会整合与社区政治经济发展、族际长期有效接触、族群融合以及文化涵化的影响对土族社会文化变迁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深受土族民间信仰的影响,习惯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禁忌、仪式、巫术构成,而神灵观念和内心的信仰是土族习惯法最主要的来源,各种禁忌、巫术直接推动着土族习惯法的有效执行。同时,土族习惯法又维系着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强化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3)收继婚制和娃娃亲制在逐渐消失;(4)婚姻仪式简约化。官亭地区土族婚姻变迁的根源,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与异文化的碰撞、冲突。官亭土族婚姻变迁是土族文化变迁的局部展现,反映了土族人在社会变迁背景中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8.
也谈土族是否有神话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族是否有神话?这是每一个从事土族民间文学研究的专家和工作者们所颇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概而述之,有如下两种观点:其一,土族民间文学中没有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持这种观点的人们从土族形成的年代入手,对土族民间故事中“找不到神话”这种特殊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中国务民族神话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麓,彩云飘拂,威远镇上,春意盎然,互助土族自治县屹立在青藏高原,已经三十年了。 三十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一霎那,而土族之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土族地区和全国一样,逐步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但是,由于土族僻处在祖国西北角的山区,山脉连绵,交通闭塞,距离沿海地区又比较远,土司、地主一直在这里实行封建割据。所以,百多年来土族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文化都很落后。自  相似文献   

10.
丧葬叙事是土族民间叙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土族女性而言,丧葬叙事在她们人生的特定场合对其社会心理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成为制约、疏导、规范女性心理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土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体系从象征思维、结构、具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内容十分丰富,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其程序亦不断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再度掀起,东北亚再次成为全球大国博弈的热点地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以世界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长吉图先导区建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探讨长吉图先导区建设的发展趋势,科学把握长吉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有效推进长吉图先导区建设,推进大图们江开发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法是 2 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 ,由此决定了其性质——公私交融 ,价值——社会效益和社会公正 ,功能——平衡协调经济运行 ,原则——适度规制与适度自由相结合 ,体系——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在维护社会均衡发展基础上的必然耦合。当前超大规模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同性质的文化融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必然促使中国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变化,并要求制度变迁应该及时有效地做出理论上的回应以指导实践。和谐社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变迁背景下的理论总结和价值目标,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地力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杓哇土族乡的一个纯土族自然村。由于特定的历史、自然和社会原因,形成了以农为主牧业为辅的传统生计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兼事务工成为了传统生计方式的补充。在地力山土族家庭经济过程中,生计方式支配着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向,而资源要素在不同方向上的配置最终构成其家庭经济的各个形态,形态之间以及具体形态内部存在的动态性,为其进一步调整提供了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特征的全方位社会转型使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提出了重塑价值观的重要课题。重塑价值观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和解决好"扬弃与渐进"、"反左与防右"、"中与西"的关系,构建集体主义与个体取向、道义与功利、效率与公平、人伦与法制有机统一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宪政价值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经济法是如何以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为目的,从经济民主方面,以及从维护根本经济制度等方面体现宪政价值的。在经济法的自由、公平和发展的价值实现,健全和完善经济法制度体系,加强经济执法和完善经济司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民社会价值观念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是通过有效的整合,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注入未来公民社会价值观念之中,确立一种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强调以个体自主为前提的群体价值观,以经济价值为本位价值,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作用,优化价值调控主体,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都能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是从特定社会集团的立场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具体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的政治原则、行动纲领、价值准则和社会理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趋势 ,面对国内经济生活多样化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多样化的一些新特点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复杂尖锐。因此 ,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重新梳理和认识媒介体制与国家政治体制的关系,运用制度演化理论纵观中国百年来新闻发展史,审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分析认为,在中国这一百多年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每一种政治模式都对应着一种媒介体制;媒介制度的演变往往与学校教育、社会团体的发丛程度以及工商业的兴盛保持一种同步演化的关系;媒介制度系统内外的“制度耦合性”可以解释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层次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