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义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8-78
以老年助餐实践案例为基础,讨论外生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实践的特征和困境,内生型互助养老实践的组织机制,以及发展低成本农村社区互助养老要处理的两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实践因其标准化运营,导致对互助优势的消解;市场供给型互助养老实践使村级组织的动员能力难以得到发挥。对比而言,由村庄自组织发起的内生型村庄互助养老实践,一方面,通过最大限度地调用村庄内部资源,使互助养老得以低成本地运转;另一方面,在对村民志愿者的动员和组织基础上,通过公共监督和村内信任关系来控制为老服务的风险。这种实践在推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对留守村民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我国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北京市作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高龄化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表明目前北京市高龄老人具有增速快、区域分布不均衡、失能失智问题突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等特点,且由于低龄老人基数庞大,未来高龄化趋势显著。近年北京市在经济困难高龄老人和失能托底的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政策的托底作用已开始显现,社区各种养老资源也在逐步得以盘活。但是仍未能充分解决养老成本高、照护矛盾突出、就医环境和无障碍环境等问题。对此文章从医养结合、宜居环境、扩大服务覆盖面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以无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3):15-18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更为关注。“老有所养”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顺利实现养老的关键。笔者立足于对无锡市四家居家养老中心的实地调研,就目前居家养老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居家养老功能实现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营造健康老龄化理念,重新构建大众的老年观念;其二,制定适应居家养老的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或制度;其三,构建一种适应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麦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58-163,168
根据组织提供的服务类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分为“单一功能支持型组织”和“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以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心贴心”为例,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方面,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为其自身发展需要而积累的“组织发展要素”是发挥同业支持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新生组织的孵化、适当的政社关系的构建对同业圈内支持的需求是同业支持的充分条件。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有利于构建有机的社会组织生态圈,是一种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总体上呈现出“高需求—低供给”的结构性难题,社会组织嵌入能够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弥补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以嵌入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分析框架,分别从认知嵌入、能力嵌入、资源嵌入、关系嵌入四个维度分析社会组织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当前社会组织在嵌入农村互助养老过程中存在认知滞后、能力不足、资源有限与关系不稳等多重脱嵌困境。基于此,提出社会组织应该进行认知重塑、能力重塑、资源重塑与关系重塑等建议,以期为社会组织更好赋能农村互助养老提供经验镜鉴。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互助养老成为化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模式,这一模式对改变消极养老观、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基于法社会学视角,考察了菜园镇互助养老实践中的组织形式、活动类型、信仰纽带等,认为要实现互助养老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政府及时填补法规、政策的空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共同为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和谐人际交往、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不可或缺的法律支持和社会辅助。 相似文献
7.
郭思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2):193-200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3):84-89
"合法性机制"是新制度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机制,也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面对当前我国大量民间组织的"非法性"存在,王村的"三太白会社"却能够通过社团之神祇历史合法性的编造、社团组织结构合法性的安排、社团活动仪式化象征的合法性取向、社团功能之合法性形塑等策略,实现其运作的"合法性机制"。基于中国社会当前合法性秩序是传统和现代、新生和既存、不同场域、不同时空的多向叠加和整合的共同形塑,民间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建构将主要通过国家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国家对社会组织治理术的调整和反思、社会组织自身权威结构的尊严性确立、社会公共性形塑和公民社会的培育等多维度、多时空、多场域下的不同社会组织运作实践和对不同生存环境的智慧型选择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异地务工人员是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他们所享受到的社会服务却明显不足。多渠道多形式培育监管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尤为重要。结合仲恺高新区实际,培育模式如下:家乡政府+本地政府+异地商会+法人企业协同合作、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志愿公益精神的挖掘发展、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监管形式如下:建立完善评估监督制度、逐步完善税收监管制度、加强具体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10.
11.
李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44-50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养老服务项目有力地发挥了辅助和补充政府职能的积极功能,但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复杂的现实关系折射出社会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遭遇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困境,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中的劣势导致其过分依赖政府资金,社会组织疲于应付各种台账检查,社会组织未获得政府足够的过程性支持.借鉴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制度困境的根源在... 相似文献
12.
张赛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328-332
社会福利事业是女性公益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女性公益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递送是女性以公益慈善为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也是女性公益组织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女性公益组织显著优于其他主体的养老服务,具有女性特有的养老服务优长:对老年群体独有的性别关注,与各级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强大志工团队参与养老服务的灵活性,愈趋人性化的精神慰藉与临终关怀,等等,这也是新形势下深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单靠家庭或者社区的力量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政府倡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核心、社区为平台、专业化社会组织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兴起。本文通过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如资金短缺、角色界限模糊、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从而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进程,当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社会组织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困境,制约了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因此,政府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社会组织解决难题,尽早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69-78
通过对山东省612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生活管护、经济来源和精神慰藉等养老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医疗需求旺盛但大病保障薄弱,管护需求迫切但各方照料严重缺位,急需经济保障但收入少消费低,精神困境突出子女社会慰藉少等。由于家庭中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健康、自理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应加快建立家庭、社区、国家和市场联动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养老机构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红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1):41-47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的背景下,全国已有近200万老人在机构养老,未来将有更多的老人到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对养老机构的定性存在分歧,致使政策摇摆不定,或以事业视之,或以产业视之,致使养老机构的发展不能健康有序,养老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从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看,这一机构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上实际存在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承担了养老服务的职责,而赢利能力有限,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应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建设发展养老机构,应该从其非营利属性的本来意义着眼,确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建立宏观的行业管理体制,构建起以老人满意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4-209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的现象不断加剧。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回应当下农村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开始付诸实践。研究显示:农村地区的熟人社会、独特的经济方式以及传统乡土文化为互助养老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村老年人的基本需要是互助养老实践的出发点,各主体之间的互惠是维持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以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香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29-35
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充期和转换期的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其间,先后颁布了《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六项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健康需求、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和其他需求等。较为成功的日本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史告诉人们,无论是养老事业,还是养老产业,都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必须实现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不同需求,才能全面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杨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82-88+184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振兴面临合法性不足问题,这关乎习近平总书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产业振兴中的贯彻落实。通过分析一个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践,发现农村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的制度支持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层政府在项目过程中有选择地制定和执行项目管理制度,这造成的制度不连贯为社会组织带来了合法性不可持续问题。结合既有制度资源看,农村社会组织合法性困境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行业规范不适用于理事会,二是行政制度不持续。行政制度不持续根植于指令治理环境,不能为社会组织提供持久的合法性保障。未来可尝试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开辟制度建设的协商空间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蓓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94-100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2000年我国也开始成为老龄化国家。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老年人比重普遍超过全国平均数。大城市面临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如作为全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上海,上世纪70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