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正> 为隆重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67周年,弘扬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和爱国精神,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于1992年3月7日上午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以“孙中山与广东”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民革广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方少逸主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段云  相似文献   

2.
宋庆龄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国之瑰宝”。她的一生是英勇战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本文主要谈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之后,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正确立场,同一切违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国共合作的行为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为创建新中国建立的不朽功勋。1孙中山于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后,宋庆龄没有被悲痛压倒,也没有像当时有些人所希望的那样,因此消沉,“悄然退居幕后”①。她化悲痛为力量,很快地振作起革命精神,勇敢地投入了为实现孙中山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陆史学界所说的北伐,多是指1926年7月6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北伐出师宣言,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进行的北伐战争.它既不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孙中山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也不包括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平定广州商团之乱、杨刘之乱及两次东征;更不包括“四·一二”以后名义上是蒋介石领导的,实由蒋、冯、阎、李四大军事势力合作实现的推翻北洋军阀政权,最终实现中国统一的北伐.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林有能报道:酝酿、筹备多年的孙中山基金会,在孙中山先生逝世65周年之际成立,成立大会于1990年3月11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亨村隆重举行。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协、新华社澳门分社、广州市、中山市等的负责同志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知名人士、学者共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省政协副主席、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祁烽主持了会议,省顾委常委、孙中山基金会会长欧初致开幕词,卢钟鹤副省长宣读了广东省省长、孙中山基金会名誉会长叶选平的讲话,基金会顾问蚁美厚、霍英  相似文献   

5.
民国元二间,尚在就学时代的李大钊,即在其撰述中对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及将临时大总统"让袁"一事有过实事求是的评论。李大钊与孙中山都极为重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续进展,李氏还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9月至1925年3月间,为促成国共合作,李大钊与孙中山多有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演讲"大亚洲主义",早在5年前,李大钊亦曾表述过对日本人所提倡的"大亚细亚主义"的看法,但两人观点并不一致。孙中山逝世后,李大钊撰长联挽之,表达敬意。  相似文献   

6.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在国民党的宣传下,"孙中山"成为国民党与国家的政治象征.为了战后收复台湾、获得民心,国民党强化孙中山与收复台湾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用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而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孙中山的景仰,为光复后国民党在台推广孙中山崇拜奠定了基础.光复后,国民党沿用大陆的宣传方式,全面推广孙中山崇拜,使其成为尽人皆知的国家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国民党在台对国父遗教的宣传与大陆同出一辙,流于形式,因此,并未能完全获得统治合法性,因民生问题而引发"二二八"事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孙中山崇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一、孙中山早年与澳门澳门是孙中山从小熟悉的乡土,以往隶属香山县(1925年孙中山逝世易名为中山县以资纪念),离翠亨村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孙中山的父亲,年青时在澳门的板樟堂街当鞋匠.还有一说孙父年青时在澳门还当过裁缝.孙中山从小常随父母往来澳门与家乡之间.1878年,孙中山12岁,第一次离开故土,随母亲到美国檀香山,是经澳门出国的.1883年,孙中山17岁,再次往香港读书,也是离开家乡经澳门而去.孙中山在港学医其间,常来往港澳,发表反清言论,公开提出“勿敬朝庭”的口号,与杨鹤龄、陈少白、尤列被人称为“四大寇”,经常大胆议政.其时杨鹤龄在澳门的“杨四寇堂”,也常常成为孙中山在澳门时的重要活动地方.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孙中山在长期革命实践后,毅然坚定地改组了国民党,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东征及北伐进军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中国革命大大推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前进,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气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进行一些探讨,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1,(4):105-110
孙中山逝世后,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三民主义作出各种阐释,运用三民主义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邓演达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显现出继承中的超越.本文主要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实现民权主义的途径上及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上三方面阐述了邓演达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日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近代中日友好的伟大使者,他曾自称是“向为主张中日亲善之最力著”,而日本舆论界也称赞他为“日中亲善的楔子”.在孙中山的一生中,15次踏上东瀛国土,侨居时间累计有9年半,约占其30余年革命生涯的三分之一,因之孙中山“视日本无异第二之母邦”.  相似文献   

11.
<正> 1923年2月下旬,孙中山在经历了陈炯明的叛变之后,带着刻骨铭心的教训,也满怀着复兴革命事业的希望,由上海经香港,重返广东民主斗争的战场.3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正式成立,孙中山复位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孙中山三临广州主政,确实不同以往.他在总结两次护法运动的教训基础上,公开放弃了护法的旗帜,并且在苏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开始放弃了对外国列强的幻想,初步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迈出了他晚年最有意义的一步.广州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的斗争,正是发生在孙中山思想的这种激烈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成 《理论界》2007,1(2):192-19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被正式提出到孙中山逝世,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最后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三次嬗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进步,使其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梳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嬗变的轨迹,利于我们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从孙中山逝世到北伐前是蒋介石崛起的关键时期。本文对蒋介石在这段时期的崛起作了分析,认为,蒋介石一方面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打着孙中山的旗帜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另一方面蒋介石打着革命的旗号,玩弄两面派手法,打击左右两派,发展个人势力;同时,蒋介石的个人素质也是他在这个时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于辛亥革命前后积极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其工业化构想集中体现在民生主义学说和《实业计划》之中。他不仅在宏观上提出了发达国家资本、避免垄断和贫富分化的主张,还在《实业计划》中具体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孙中山逝世后,执政的国民党宣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其工业发展政策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构想大体相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另一层面看,其过分强调发展国营工业,虽然避免了私人资本垄断之弊,但国家垄断业已形成。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政策不利于中国工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增合 《文史哲》2001,(4):115-116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76周年之际,由日本创价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21年 3月 11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近百名来自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孙中山的思想观念。人物与事件和国际关系与外交等重大课题展开严肃而又热烈的讨论。兹将会议研讨观点略作概述。 和平与战争交叠更替,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历史发展的行程,也给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注入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孙中山与世界和平问题成为会议关注的主要议题。林…  相似文献   

16.
黄体荣同志编著的《广西历史地理》一书(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第164页是这样叙述滇桂战争的:“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唐继尧阴谋夺取广州革命政府的领导权,集中滇黔两省军队六万多人,要强行通过广西;由于广西反对,滇军围攻南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史众多史论史著,几乎一致认为,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随即身亡一案发生后,孙中山即敏锐地看出,袁世凯是杀害宋教仁的主犯,非用武力解决不可;提出“联日”、“速战”,主张先发制人,迅速展开斗争.经仔细爬梳,特别是对新近在国内外发现的有关史料的考订,我们认为,这是把孙中山对如此重大政治事件的认识与处置态度过于简单化了,不合史实.要知,孙中山处置“宋案”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它不可能不受外界各种政治势力的干扰与影响,随着这种那种政治势力的消长与强弱,他的态度不可能没有变化.本文拟对这一演变过程作一蠡测,试图从一个侧面“寻找真实的孙中山”,“寻找对孙中山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 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一文中谈到革命派与康梁派的关系时指出:“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然而,两派关系并非从来就如此对立.在戊戍政变前后几年,孙中山与康梁派曾经有过一段进行合作的尝试.合作虽未成功,其中原因却值得深入探究,这对于充分认识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思想以及客观评价革命派与康梁派之间后来的对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政党政治到以党建国:孙中山政党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默海 《兰州学刊》2007,6(8):131-134
民国建元之初,孙中山信奉自由主义政治,主张在宪政框架下开展政党政治活动.后来,孙中山放弃了自由主义的政党政治观念,主张"以党建国"或者"以党治国".孙中山政党观念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决定了这个时期中国不宜开展政党政治活动;直接的原因是民元之初的议会政党政治试验的失败使孙中山对自由主义政治产生的怀疑;而苏俄的影响则是孙中山政党观念变化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协办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5月12日至15日在天津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恰逢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两位先生先后访问大陆,台海两岸关系出现新局面的特殊时刻,中山先生研究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来自美、日等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大陆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50余篇,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海内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