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个桃红柳绿的季节,一座山环水绕的楚城,一场场楚风楚韵的好戏。3月26日,经过一年多时间精心筹备的磨山楚文化艺术节,终于在东湖楚城向中外游人展示了奇特的古楚国都市风貌与人文景观以及优美似画的楚国宫廷歌舞和民俗特技表演。此活动将一直延续到6月份。  相似文献   

2.
湖北东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一直以来被学者评价为"很有说头,少有看头,没有玩头".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东湖地区是楚国的腹心之地,具有楚文化、三国文化、屈原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名人文化内容,但是东湖人文资源的发掘和弘扬很是欠缺.对东湖地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重点建设"楚园"来再现楚国的文化精神;凸现楚文化特征,全面展现楚风楚韵;重塑屈原文化;打造东湖风景区风物一条街,以宣传楚地风物的美丽传说;充分利用电子传播媒介,传播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本报讯1995年8月11日至14日,来自美、英、法、德、日等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在武汉东湖碧波宾馆,举行了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设南北文化、长江文化、楚文...  相似文献   

4.
安徽地区楚文化研究在考古学研究层面主要着眼于楚都、楚城和楚墓三个方面。楚都主要是指寿县寿春城,楚城则主要指钜阳城,楚墓发现数量日益增多,需及时整理和发表材料。对近20年来安徽地区楚文化研究工作历程的回顾,有助于把握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诉求,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楚文化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拓空间,应该将楚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与辽阔的空间领域创造出来的辉煌业绩做整体研究,这就需要一种"大楚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楚文化的特点是"巫"。屈原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近现代湘西文化作为巫楚文化的孑遗,成为沈从文创作的源头活水。沈从文和屈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承传了楚文化,使楚文化成为不同时代人们表达文学理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与居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人相比,居于南方长江中游的楚人具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楚文化在初兴之时,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被称为"楚蛮"、"蛮夷",这使楚人从不以中华正统自居,也从来没有文化优越感和排他性,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生机;世居两湖、江汉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提供了汩汩源泉,由此也造就了楚人狂傲冲动的心理特征;荆楚神秘巫祀文化,使楚人从神灵信仰中获得了力量,并由此形成了达观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至今仍然顽强地保存在湖北人身上,体现出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长江干流的巴蜀文化、楚文化与吴文化三大文化聚落的20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中具有稳定的共同价值与文化信仰,反映了该空间不同历史时期风土民情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传承性与生态性,显示了极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原到长江干流的文化空间中,探析其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虚拟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非遗活态传承,可以为长江干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 ,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 ,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 ,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 ,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 ,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 ,也认为不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 ,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96年《楚学文库》18种的问世,以集大成的姿态,多方面、全景观地展示了20世纪楚文化研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在赞赏专家学者对楚文化本体所作的深入的事实清理、价值开掘和精神阐发的同时,也对他们未曾论及曾经如此辉煌的楚文化如何长久作用影响于周秦以后的中国历史文化,表示些许遗憾和殷切的期盼。新世纪的第一个秋天,蔡靖泉教授以一部60余万字的《楚文化流变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为我们弥补了这一遗憾,回应了这一期盼。《楚文化流变史》的首要学术价值,是在…  相似文献   

11.
巫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称,也是楚文化的独特内涵。本文依据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理论,从长江文明发展的整体视角着眼,独辟蹊径,以荆楚大地原始先民的巫术信仰、巫风习俗和祭祀歌舞为切入点,深入考察巫文化如何渗透到楚文化系统之中,并对其内涵、特质及风格产生作用,进而对长江文明产生影响。通过此项研究,旨在勾勒出浸润于巫文化中的楚文化风貌,从而构建起以巫文化为纽带和特质、以楚文化为主要载体的长江古代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是先秦时期楚人所创造的有异于中原文化的一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总和.它融入中华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楚文化的主体产生并分布在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区,但其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大,在先秦时期的诸多区域文化中却是首屈一指的.从楚的历史看,其远祖“鬻熊子事(周)文王”![1],鬻熊曾孙熊绎被周成王封子爵于江汉建国,到公元前223年楚亡于秦,楚几乎和周相始终.在这近千年的时间里,楚在推动和发展经济、创造和传播优秀文化,以及铸造中国统一的进程中,都作出了杰出成绩.在先秦时期,楚是个沃野千里、物…  相似文献   

13.
正巴、楚毗邻,人文互动;"巴楚文化",源远流长。自上周迄今,巴文化与楚文化藉战争、商贸、移民等,在长江中上游文化带与武陵民族走廊文化带内,于长江主线与其支脉清江及武陵山脉、武山山脉构建的核心空间之中,混荣耦合为"巴楚文化"。"巴楚文化"作为"巴楚艺术"的子范畴,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是先秦时期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她的生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和汉水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来看,影响楚文化特质的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矿藏等方面,这些自然因素对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给楚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自然环境因素并不决定楚文化的产生,但它可以延缓或促进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这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所下的定义。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先秦即已形成,它是长江中部以南至珠江流域的一种区域文化。所谓“地方五千里,掉戟百万”即指此。春秋中期是楚文化蓬勃发展时期,由此延伸并不断与外来文化融合、衍生,便形成引入入胜的文化演进的历史景观;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无不受其影响。文化传统对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简直就是人们生存空间和时间中的一个动力场,即使  相似文献   

16.
周代的长江流域洋溢着文明的活力,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各擅风骚。这样分为上中下游来说,只是大致的界划。其实,巴文化是跨长江中上游的,越文化是跨长江中下游的。本文所要介绍的,是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古称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楚文化遗址、遗迹遍布荆楚大地,楚风俗、楚文学艺术和楚国哲学传统流传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当今世界市场由观光型向参与型、体味异国文化风情的旅游浪潮中,一些因古老文化而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如埃及开罗、希腊雅典、中国的北京、西安等,愈来愈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楚文化中心地的荆沙地区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潜力远没有被开发利用,因而如何开发这笔丰厚而独特的楚文化资源,就成为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长江中游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侯汉屏,梅松,朱建斌一、东湖开发区在长江中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是长江中游最早创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方园24平方公里。1991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长江三峡文化,是我国诸多优秀地域文化中的佼佼者之一。它不仅有现代水电文化和大坝工程文化,而且也有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的早期历史文化,如洪荒时期的旧石器文化、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文化、上古时期的早期巴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等等,都有十分精彩的内容,影响颇大,无不受到人们的赞叹和重视,同新建的三峡水库大坝一样,将永远存在长江三峡文化的宝库中。  相似文献   

20.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11,31(5):47-51
种种迹象表明,楚文化已成为曹雪芹《红楼梦》创作的重要文化基石。无论是充斥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悲情意蕴,还是曹雪芹在"以悲为美"审美观念指导下为小说所设置的悲剧结局;抑或曹雪芹在楚文化"女性中心观"指导下对宝玉"女儿"身份及其女性崇拜意识的一再强调;以及黛玉这一形象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带有浓郁感伤气息的楚风流韵,都显示出楚文化所特有的审美情韵对《红楼梦》的多维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