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国维与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虽然未能形成自己系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但他为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成立与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设都曾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并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学术成果,记录了现代中国哲学与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创设的历史,也确立了王国维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海内外影响最大且最久的著作。近年来对冯著《中国哲学史》有一些批评本属正常,但有的批评并不符合实际或有所误解。比较对冯著《中国哲学史》的今昔不同评论,笔者仍认为此书对中国哲学史的论述应属最能客观,且最能深观,并认为此书将中国古代哲学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亦有作者之卓识。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有其固有的哲学思想,但哲学这一学科的引进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欧阳哲生 《学术界》2006,11(1):237-247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其主要贡献表现为:在西方哲学介绍方面,大力传播美国哲学———实验主义,在北大首开西方哲学史课程,系统评介西方当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他发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成为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者;他的中国中古思想史研究,亦有其独到的处理;他发表的大量有关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英文演讲和论文,曾对英文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学科,本身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本土思想资源的精神谱系,是在现代性问题与启蒙视域下构建出来,是现代性学问建制与本土思想资料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代表作,是典型的“以西释中”的作品,哲学味道浓郁,提出了一系列有创意、有深度的见解,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下学界出现了一些消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声音,似乎以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所创立的中国哲学史学科毫无意义。我们对于这种观点不能完全认同,因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亦具有现实合理性。“以中释中”更多的是勾起美好的回忆,无法指引中国哲学史学科未来的发展道路。“以西释中”尽管有缺失,但依然具有生命力。当下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应该“海阔天空我自飞”,我们尽可以挥洒自己的笔墨,描绘出多彩的中国哲学史画面。  相似文献   

6.
杨海文 《河北学刊》2004,24(3):10-14
假如仅仅依据西方的"哲学"标准,中国哲学确乎存在"合法性危机".惟有在"特殊性"的哲学形态中去把握"家族类似"的哲学共性,惟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在汉语言世界中得以"自我表达",惟有真正的"问题"和真正地"提问"落实在从"认知性的哲学"(cognitive philosophy)转进到"引导性的哲学"(orientative philosophy)的写作实践之中,我们才能承诺并实施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式创新","中国现代哲学"才能寻找到并完成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7.
金岳霖曾在关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问道:是"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这实际上是关于"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问。文章希望通过对6部反映"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初期的实践与方法的"中国哲学史"专著之写作实践与写作方法的分析,探讨"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初期的得失,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正确地揭示"中国哲学"之形成与发展的本来面貌,从而间接回答"金岳霖之问"。  相似文献   

8.
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与如何理解"哲学"无法分离。哲学作为智慧之思不同于特定的学科,但近代以来又获得了某种学科性。同样,对性与天道、成己与成物的无穷追问,赋予中国哲学以不同于具体知识领域的深沉内涵,而当这种追问被纳入作为现代知识谱系之一的哲学史并成为其考察对象时,它同时也被赋予了某种学科的形式。作为历史中的哲学,中国哲学既表现为在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凝结的不同哲学系统,并相应地呈现为可以在历史中加以把握、考察的对象,又是在历史过程之中不断形成、延续的智慧长河;前者使之具有既成性,后者则赋予它以生成性。就中、西哲学的关系而言,中西之辩不仅是空间性、地域性的问题,而且更内在地隐含着时间性、历史性的内涵。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延续与近代以前的不同在于:它同时也是中国哲学不断参与、融入世界哲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哲学作为思想中的现实,当代中国哲学史理论地表征了当代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总结、概括和反思。在以当代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历史时期为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主线,如何以重要的哲学论争为背景提炼和概括当代中国哲学史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相互关系,如何选择和阐述各个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如何论述各个时期的哲学状况及其发展趋向,这些都是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哲学理念撰写《当代中国哲学史》必须认真研究和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任军 《人文杂志》2005,13(6):36-41
本文从历史、历史哲学、编史学和哲学编史学等基本概念的疏理入手,结合以罗蒂为代表的欧美哲学界关于哲学编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哲学编史学的学术结构可以分为哲学史学史、哲学史的认识论研究及哲学史的编史方法研究,其问题域应包括哲学编史学的一般问题以及局部或具体问题。在哲学编史学与中国哲学史的写作问题的关系之间应注意如何理解哲学和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观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中国哲学史写作中的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