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常规关系认知推理与翻译解码、编码相结合,探索在二者共有的理论背景下,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常规关系认知推理及逆推理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和概括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建立一个新的翻译模式,并以认知角度来指导翻译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2.
好的广告语可以达到显性表述与隐性表述相得益彰,意味悠长,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其解读和创作都要用到常规推理。常规关系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自身的关系,可以抽象为相邻/相似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认知工具。人们依相邻/相似律,通过常规推理便可解读广告语的隐性表达,而广告创作者也可以利用常规关系创造出充满智慧、妙趣横生的广告语。  相似文献   

3.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与人们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从认知语用推理的角度来探析诗词翻译中的认知推理过程。认为译者在诗词翻译中应注意原语的隐形,根据感知中突出的信息点进行推断,通过逐步超越诗词语言表达的潜能与限制来达到认知意识的默契与协调,以最终完成原语与译语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不存在孰优孰略的问题。无论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其实在其译作中体现了一定的常规关系,都实现了翻译的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打破了传统传媒研究的意义透明观, 认为大众传媒是在一种特定的符码系统中运作,受众可能会采取主导、妥协甚至对抗的三种解码立场,强调通过积极解码参与对霸权意识形态编码的斗争。该理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充分阐明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从特定的符码系统中产生,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解码和编码行为。而且,较之信息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和翻译中的改写操纵论,“编码/解码”理论在翻译研究中有着自身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6.
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话人意向是言语交际的目的,也是构成话语意义的基础和核心.以"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为理论框架, 通过分析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的机理, 认为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是人们对语境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即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和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活动是经由信息的编码解码而实现信息语际传递的过程。编码解码是在客观语境中运作的认知实践,由于语境因素的制约而势必具有选择性。译者作为沟通原语作者?编码者?与译语读者?解码者?的中介,其自身也在翻译活动中兼有解码者与编码者双重身份,由此必然要受到编码解码选择性的操纵。论文从编码解码选择性的角度,探讨译者自身选择性与译语读者和原语作者的外在选择性如何相互制衡,进而一起操纵译者主体性而使译者主体性在制约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将翻译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 ,实际上是探讨双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 ,在翻译转换过程中 ,不管是始发语的理解还是目的语的产出都要受到认知的制约。翻译是人脑对语言、文字内涵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 ,只研究语言而不探讨思维不能诠释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内在规律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翻译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10.
委婉言语表达就是将体现交际意图的话里意义隐含在话表意义里发送给对方 ,因此要求编码时言语形式选择正确 ,而解码时含义信息即思想内容理解准确。委婉言语形式的选择受制于交际对象的领悟能力、心理状态、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与交际环境。编码往往采用逻辑手段和修辞方式进行 ,解码则依据委婉言语形式 ,联系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 ,去分析理解规范语言比较信息、变异语言联想信息和逻辑语言推断信息 ,并针对不同情况 ,采用顺应含义信息或话表信息的正面反馈和规避这两种信息的侧面反馈  相似文献   

11.
徐盛桓教授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强调"常规关系"在话语含意推导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话语含意推导过程体现为根据有关的常规关系获取隐性表述,对显性表述作出补足或/和阐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常规关系的语用作用,即常规关系能补足话语显性表述的不完备和语义上的空缺,并能阐释话语显性意义传达的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说话人和受话人思想之间的交流.基于这一点,关联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隐喻研究中,而常规关系原则同样在隐喻的产生、辨认和理解过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常规关系及其规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典格莱斯含义理论及新格莱斯含义理论对含义的界定和分类为基础,讨论了规约含义和一般含义的异同,批评了含义推导研究中将二者等同的现象。并认为一般含义推导中所依据的常规关系及这种关系的规约性问题应从社会文化及历时的层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了英汉网语词汇及其构词特点,解析英汉网语的常规关系,强调人类语言的无限创造潜能,进而探析网语及人类语言的认知共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了英汉网语词汇及其构词特点,解析英汉网语的常规关系,强调人类语言的无限创造潜能,进而探析网语及人类语言的认知共核。  相似文献   

16.
话语含意推导的心理模型分析——以隐喻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语境不仅仅是一个定性的、模糊的概念,它具有清晰的结构,可以表征计算。语境可以分为文本语境、境遇语境和认知语境,每个都有自己的结构和表征计算形式。每个语境形式都有自己的变换模式,科学推理是基于语境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交际、理论方向、内部语言载体、语言认知等角度探讨认知层次语言学理论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逻辑的实践转向,彻底改变了谬误理论的面貌。对人类主体认知执行活动的考察发现,主体的类型、主体可利用资源的多寡以及由主体瞄准的目标所规定的执行标准,决定推理的合情理性或谬误。主体的推理是在认知经济观念框架下的实践推理,传统上判决为谬误的推理,实际上是人们所使用的一种在认知上有效力的“贫乏资源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