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媒体愈发重视对中国的报道,不过由于中国的信息相对不透明,导致海外媒体在中国设点多,派驻记者多(现注册登记的驻华记者约700人),如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就有驻华记者10名,数量超过驻美国记者。那么,驻华记者的关注点以及目前沟通所存在的问题又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摘 要:《中国建设》杂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办刊原则,将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旧对比的写作手法和借助外宾的表达方式,从政权、民生、文化三个层面构建出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政府与人民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政权形象;百姓生活日益改善、妇女地位不断提升的民生形象;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文教事业不断发展的文化形象。其构建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外宣实践,为新时代对外宣传与国家形象构建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外媒看温州     
《温州瞭望》2016,(5):108-109
正打造黄金海岸带每年4月至10月,温州洞头岛上的海水湛蓝清澈,我们今年要在海边建2个人工沙滩,岛上已经有30多家渔家乐了,还有丰盛的小海鲜家宴,欢迎大家去岛上住一住。日前,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温州洞头的打造黄金海岸带介绍引起了会场的关注。据了解,全省的海洋渔业十三五规划新鲜出炉:一大波滨海公园、人工沙滩、特色渔村和海岸绿道要开建;还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领导人通过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是常用的对外传播方式,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遇到较大困难、对外沟通不畅的时候,借用西方世界和中国都信任的外国记者的笔和镜头传达心声、表明态度、争取话语权,获得了较佳的传播效果.毛泽东与斯诺、邓小平与法拉奇、邓小平与华莱士、江泽民与华莱士四次关键历史时期的四次重要谈话,可以视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与实践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从时代的高度实践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并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鲜红的党旗迎风飘,革命队伍浪如潮,硝烟弥漫驰疆场,枪林弹雨挺胸膛,战火纷飞洒热血,不怕牺牲多豪壮,舍生取义求解放,冲破黑暗见曙光;鲜红的党旗迎风飘,中国人民逞英豪,全国上下齐奋起,一穷二白何所惧,独立自主打硬仗,自力更生志更强,快马加鞭传捷报,古老神州换新貌;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翔宇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鲁迅营构中国形象的历史语境、建构策略、形象序列及价值评估等重要问题,系统地梳理 了鲁迅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话语实践及心路历程,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读走边城     
阮浩 《山西老年》2013,(6):51-51
再读《边城》是近来的事了。对《题记》和一些写实的地方,竟有了新的发现:一是体味到了作家这颗关乎中国社会、思考民族命运、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心。二是探寻到边城实有其地。  相似文献   

10.
"两会"是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产生新闻的重要平台,而西方主流报纸是向世界传播、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两家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从2003年到2007年间关于中国第十届"两会"(共五次)的报道在议题、评价态度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格局的变动以及中国政策上逐渐开放透明化的转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西方主流报纸对"两会"的关注主题和报道范围更加广泛,负面报道也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1.
如今中国已基本控制疫情,社会恢复正常运行.但自疫情爆发以来,法国媒体的涉华报道就多有偏颇.本文选取《费加罗报》官网2020年1月至3月的涉华报道,整理其数量、主题及报道倾向,采用共时性框架和历时性框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法国媒体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并进一步探讨其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将语料库语言学与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以英国主流纸媒在奥运后涉华报道为对象,建立约379万字的语料库,对高频词指向及议程设置、关键词指向报道事件及S+V+O(China)+C类联接进行剖析,批判性探讨英媒针对中国国家形象报道时的特征、立场及议程设置。研究显示:英媒涉华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及政治领域,涉及文化方面较少;英媒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稍带负面性;相较于早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国际形象已经得到相应提升,但从国家层面直接进行形象宣传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单就其诗学意义而言,从语言形象、表征形象、神话形象、家族形象、干部形象等层面梳理《蛙》中的中国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莫言这一中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有关理论解析影片<功夫熊猫>,影片中展示了诸多中国元素,构建的中国形象折射出创作者的心理动机、社会需求和社会文化心理,这种创作诉求为当代中国文化界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内电视屏幕上少有的音乐人文纪录片,《唱片里的中国》对“唱片”进行了媒介考古,并创新性地用视听语言再现了唱片音乐中的时代风貌和声音景观。该片融合了人物故事讲述、音乐现场演出、留声机、唱片媒介史等多种元素,在展现“唱片”这一声音媒介的物质性和传承唱片声音文化所蕴涵的社会记忆以及传播“听觉共同体”认同方面具有创新性。《唱片里的中国》的创新性在于不仅为音乐文化研究增添了史料,而且还展现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以及唱片声音背后国人的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是凡尔纳创作的一部完全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2010年才在中国有了首译本。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在18世纪欧洲掀起的"中国热"风潮余温的影响下,凡尔纳笔下的中国人集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国际论坛》2008,10(4)
《明镜》周刊是对德国公众舆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的对象为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发行的全部《明镜》期刊中重点报道中国和中国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内容上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八个方面。其中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有三:德国的国家利益面临挑战,德国人的文化自信面临危机及"跨文化沉默的螺旋"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
《情人》是杜拉斯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经典小说。小说中的异国形象充满神秘复杂的韵味,作者利用想象和异化的手法呈现出“他者”独具特色的形象特质。而通过梳理其笔下“中国情人”身份、性格和行为等形象特质,探讨作者隐藏其中的想象和异化,发现中国情人的异化特质不仅是作者主观因素地投射,其背后社会层面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中国情人”这一他者形象的解析,揭示出异国对中国文化存在的误读和想象。  相似文献   

20.
对中美相互形象认知的研究是理解中美关系实质的重要前提之一。布什政府上台至今,对中国的形象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其基本中国形象认知有“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不够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潜在的军事威胁”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的全球行为体”等。同时,布什政府的对华形象认知又带有不可避免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的形象认知影响着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