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一位署名安妮·奥斯本的美国中学生,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中国与美国的中学教育进行了对比,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3.
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进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1):58-65
美国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 ,到二十世纪则迅速崛起 ,其丰富的藏书奠定了汉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而数量可观的研究机构、学者和期刊 ,也使其研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深度 ,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美隔绝对峙时期,美国的中国研究先后经历因麦卡锡主义而备受打击阶段、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后的跃进阶段以及70年代后随着财政资助潮消退和中美关系趋于缓和而进入相对停滞状态这样三个时期。隔绝对峙时期美国中国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观照现实、服务现实。中国研究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推动了美国中国研究的发展,使美国中国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注重应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近现代中国问题的风格;但同时损害了研究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5.
刘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84-86
“想象力”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品质。本文通过反思我国20多年的传播学研究,发现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想象力”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传播研究者质疑精神与问题关怀的缺乏、传播研究核心议题对“人”的研究的忽视以及研究方法的僵化三个方面。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了传播学科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城市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城市研究经历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击——回应"、"中国中心观"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模式。在这种种模式演变中,来自法国的年鉴学派对其施加了重大影响,促使其形成向下、向内、多向度的发展趋势。年鉴学派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研究成果在美国中国学界引发了热烈讨论,促进了该领域及美国中国学的整体发展,甚至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反响。扼要梳理美国对中国城市研究的主体线路、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美国成为海外中国学的重镇和代表。与此相应,国内学界对美国的中国学也日益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应当看到,在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分期、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学界还依然存在着严重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全面发展,阻碍了该领域研究的规范化和学术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中国研究始于新传教士的来华活动,他们的研究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文章通过对美国这些新传教士中国研究的主要成就和中国观的简单梳理,就其特点与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教领域的杰出成就与其卓有成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在对1994—2006年CNKI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就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自美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年即将出版的新著《权力的蠢行:美国的单极幻想》(Follies of Power:America’s Unipolar Fantasy),作者戴维·卡莱欧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迪安·艾奇逊教授和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超越美国霸权:西方联盟的未来》等书。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公立学校开始注意学生法律的问题,其中学生的权利问题尤其受到关注。美国学生法律中的学生权利问题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包括学生权利的程序性保障,学生的言论和自由表达的权利,有关停学、开除和转学方面的权利,避免体罚的权利,学生的隐私权等比较重要的方面。从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来谈学生的权利问题,对于研究、探讨学生权利的发展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邱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2):129
中国传播学研究又到了三十年的时间节点,进行历史性的回顾或者总结非常必要.但是,目前中国传播学研究面临着双重匮乏: 研究本身比较薄弱,既缺乏足够有力的事件和研究实绩来证明我们的创造力;也缺乏历史意识和叙述技巧,找不到自己的历史意义.换言之,中国传播学研究还没有历史.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吸收当代历史研究中一些有益的思想资源,重新面对过去和历史、时间和结构的关系,打开历史的空间,让理论探索的眼光深入过去,并尝试在结构中处理时间问题.据此史学思维,可以转换研究思路: 暂时悬置历史,打破简单的时间界线,向过去提出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运用多元方法来重建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叙述,并期待这样的叙述最终会获得历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签订WTO协议,到今年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博弈已经进入到一个逐步升级的历史阶段。通过对国内市场电影票房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电影进口配额的调整会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在对中国电影行业进行SWOT分析,充分了解其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应对美国电影引进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宋一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4-8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场危机后,我国应该对此进行反思,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推进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整体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的金融发展有五个基本取向,即维护安全的基础上推进金融深化,规范秩序的基础上推进金融创新,防止“抑制”基础上防范金融风险,在加强宏观调控基础上改善金融生态,在加强系统建设基础上优化金融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中国"三农"政策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彩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92-96
中美两国"三农"政策有着巨大差别.美国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补贴在不断加大,而中国是"取大于予".正是由于中国政策上的这个特点导致了如今严重的城乡失衡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政策成因与社会后果,提出了目前应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四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2):126-132
美国目前是西方佛教研究的学术中心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中国学者不无裨益。在中国佛教领域 ,他们与中国学者一样 ,偏重于北宋以前的佛教史 ,特别是以禅宗为主的隋唐佛教宗派。而对宋元明清的佛教史 ,他们则引入社会史、人类学等方法 ,特别是在明末清初、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研究方面 ,出现了较具启发意义的新视野。本文还关注美国学者在“佛教中国化”、“儒释道三教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171-175
"八年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中等教育目标嬗变和社会大转折的产物.这项著名的教育实验,旨在探索中等教育新的培养目标,改善中学和大学的关系,兼顾升学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实验过程涉及到教育实验理论、教育原理、课程理论和教育评估理论的构建与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影响,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一项"杰作". 相似文献
18.
接收国际学生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之一。21世纪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在吸引国际学生留学方面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动向:国际学生人数从缓慢下降到迅速增长;国际学生来源国此消彼长,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主体;国际学生学习专业顺应时代潮流,外语学习恢复增长;国际学生学习机构选择趋向稳定,实力与规模存在矛盾;国际学生学费来源比例基本稳定,资助理念发生变化。面临新世纪的挑战,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被视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学生赴美留学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美国部分学者对近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现象产生的基本背景、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均作了较全面考察,提出许多大体上符合实际情况的观点,从而说明他们对此课题研究较有成效。其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中国学术界深入研究此课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他们在探讨过程中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仇华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4)
如何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视角探究中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对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们研究中国外交与战略的重要考量.客观上讲,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还没能为国际关系学创造自己的理论,但其自身有着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正在不断地融入到国际关系学的大学科中.一些美国学者把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脱离了国际关系学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外交政策研究本身,归咎为中国决策过程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程度偏低,中国在国际制度中行为数据较少等.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江忆恩( 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美国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愿意或不能够为国际关系学‘创建’理论,不能把‘中国案例’纳入到学科辩论中.”①本文对美国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正在吸纳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实证研究视角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