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第六代导演新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第六代导演电影新作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新作显示出影坛新生代的创作活力和艺术个性,其特点主要是关注当下平民生活,注重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美、人情美;作品的电影感强,力求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够,艺术处理未能很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创作一直以来就注重审美效果,这一重视发展到极致就是西方上个世纪的接受美学。在艺术领域里,接受的重要性在电影、电视剧中就更加的重要,因为其高额的投资最终需要观众来买单。如此的高风险就要求影视的创作者深入把握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别是民族性,努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威胁,民族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影视的创作,而且成了衡量影视剧好坏的一个潜在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探讨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第五代”的命名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在整合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的同时完成了“第六代”导演命名的修辞预设。第五代电影的空间美学激生出第六代的创作冲动,却反向促使后者有意淡化线性历史的叙事惯性。第六代电影的“小众”化特色遭到市场冷遇,引发了第六代导演创作转型后产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可以被理解为不同民族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审美个性。它包括两个层次结构:一是外在样态或表层结构,即不同民族审美个性的表层样态;二是深层结构或内在意义,即表现不同民族审美个性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深层结构或内在性格是其存在的核心,表层结构是表现深层审美结构的象征符号。从文化类型学以及少数民族审美实践出发可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审美模式大致分为游牧民族、农业民族、海洋渔猎民族的审美模式三大类。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民族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是中华民族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柔、含蓄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音乐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出的一座艺术宝库,其积累的众多优秀音乐剧目是中国歌舞剧创作的灵感源泉,对中国各领域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剧的发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总结中国民族音乐剧的审美特色,为中国民族音乐剧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艺术贡献突出体现在:他们以"凝视现实"、"抓住现实"、"描画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以影像叙事艺术创造和电影表现的独特性,确立了中国电影的审美品格;以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真实性的美学原则和客观写实的表现手法,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形态;以在民族性格刻画中去挖掘民族现实内涵、从民族欣赏趣味着眼去结构叙事、将民族艺术美学融入镜头影像等探索,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的艺术追求。由此也就决定了第二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民族个性的文化审视——苗族作家王月圣民族文学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十世纪末期鄂西南少数民族文学有影响的作家,王月圣的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民族个性。从无意识寻找 民族个性"到有意识形成创作思想,关注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与时代文学精神相呼应,逐渐步入民族 大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杨盛龙是当代土家族著名散文作家,他创作的民族风情散文不仅以描写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域风情、挖掘各民族文化精神而凸显民族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而且以绘画美和意境美、诗歌美和小说美、象征美和哲理美等多种审美品格显示自己散文艺术的独特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散文艺术表现技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广告创作不仅要注意人类共通的兴趣爱好等共性因素,还应关注各民族的个性因素.台湾不少广告佳作在汲取西方广告精华的同时亦较好地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获取了很好的广告受众效应.立足于精神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三方面探讨民族文化特色在台湾广告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