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尔库塞在对工具理性和现代科技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它的解决办法。要消除科技造成的对人的压抑和单向度状态就要超越于工具理性,用新的感性和爱欲解放来进行拯救。哈贝马斯建立起新的合理化框架。新的合理化就是交往合理化,就是强调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恢复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要实现交往合理化就需要建立民主公正的对话秩序,实现话语民主,科技也应当参与其中改变自身过去傲慢的态度,与人们交流关注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无论马尔库塞还是哈贝马斯,他们对当今资本主义的诊断和对科技理性的批判都起源于对于理性的考察和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理性本来应该是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统一,但是理性的分裂导致了理性的肯定性方面的单向度发展,而否定性的丧失,要解除科技的异化就是要恢复理性的本来面目,重新建立理性的批判向度。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重新奠基在于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建立话语民主。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不同,但都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需要进行社会革命,只是革命的条件不相同,马尔库塞认为革命主体主要为青年知识分子,而哈贝马斯认为革命主体为大中学生。因此,他们提出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处方也不一样。马尔库塞诉诸于爱欲解放来医治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而哈贝马斯则通过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来救治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但归根到底,他们的批判理论是一种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物质力量而进行的抽象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毛泽东的科技观、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两人的科技观在四个方面的不同:出发点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发展科学技术所依靠的主体不同;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出路的看法不同;对科学技术和政治的关系的看法不同。两个人的科技观的本质差别在于毛泽东试图走入科学技术,马尔库塞则试图走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科技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作为20世纪西方社会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但由于他们的理论着眼点、思维方式及所处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爱因斯坦强调的是科学之善,注重的是科学的实证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赞美、肯定、积极、乐观的态度;马尔库塞强调的是科学之恶,注重的是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批判、否定、消极、悲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指出技术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统治的合理性,技术强化了社会统治;哈贝马斯把技术合理性看做是一种工具合理性,分析技术如何转变成意识形态,并把技术统治解释成生活世界殖民化;芬伯格批判吸收了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研究成果,重视技术的可选择性,从技术批判理论的角度分析技术合理性与社会统治的关系。技术合理性的社会批判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到芬伯格的演变,为我们正确看待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诸多缺陷.它背离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曲解,否定工人阶级是真正的社会革命主体,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出现了迷失,最终难免陷入革命的乌托邦.通过对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解读和辩证思考,会对开拓哲学视野、理解当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合理性的视角给法治一种元理论的解释,韦伯与哈贝马斯的研究路径各有千秋。韦伯根据波普尔对世 界的三种区分,即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将其目的行为对准客观世界,并以目的行为为取向,型构其形式 理性主义。韦伯的形式法治直接导源于他的形式合理性。哈贝马斯在世界三分的基础上,引入世界的第四个界 面,即生活世界。以此为切入点,哈贝马斯以沟通为行为取向,建构其交往理性主义。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正是通 过对交往理性的建构才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一脉相承,但二者在世界图景假设、哲学基础、理论性质3方面都有所不同:韦伯立足于超验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对立来建构其合理化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意识哲学,建构的合理性是普遍真理的形式合理性;哈贝马斯的合理化理论的世界图景假设是经验世界内的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对立,其哲学基础是语言哲学,建构的合理性是共识的交往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其旨在揭示这种外在性的现存的资本主义文化使人和社会失去了否定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事实。在我国向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了解一下这种振聋发聩的分析和批判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共同理论观点。在其创始人霍克海默那里,"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论已成雏形;马尔库塞在继承其前辈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倾向及其充当控制工具的消极作用,使"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理论趋于成熟;哈贝马斯则在考察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虚假性本质,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新的意识形态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从而使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论得以系统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考察基点,从意识形态概念、关于对意识形态批判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的本质认识三个方面系统比较了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异同,旨在划清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界限,揭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想有效地克服科技的异化,就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传统的科技观误把科技的社会属性看作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发现科技的自然属性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互动关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它们的良性互动,首先应不断加强科技研究与科技管理自身的创新。同时,既要运用科技成果提高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管理支持;又要创新管理环境,发展科技研究,为科技管理创新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撑。从而深化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指导科技工作,推动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现代科技的成果 ,概括传统的和现代的伦理规范 ,研究了现代科技伦理学的有关范畴 ,并具体论证了善与恶、正义和不正义、公正和不公正、平等和不平等、权利和义务、价值和非价值诸范畴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科技水平低下的现实,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家对于农业投入的不足和城乡二元制度是农村科技水平落后的根源,提出了我国农村科技发展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技团体是科技政策的要素之一。在科技团体改革中,二者的紧密联系使改革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化。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多次修正日臻成熟,科技团体的构建、责任及功能也相对完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协会的定位和改革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探索路径,更能够以经验相辅。通过日本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团体的规范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建议中国科技协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建立开放交流体系,立法上借鉴日本的公益法人认定制度,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或资源,面向社会就热门议题举办讲座或研讨。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绘画观传承、沿袭与变革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往往扮演了决定性角色,很大程度上科技发展导致西方绘画观不断嬗变。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科技发展,人文主义复苏,艺术家创造了最高成就的形体写实主义绘画;19世纪后半期,由于科学光学理论出现等原因,印象派画家找到了新的写实绘画突破口;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工业社会多种矛盾尖锐化、摄影术冲击、现代物理学等新科学观确立等,现代画家将注意力转入绘画本体,实验和反叛成了现代画家探索的动力和口号。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伦理学的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 ,加强科技伦理学研究是时代的呼唤。作为科学技术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科技伦理学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间的关系 ;作为职业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科技伦理学又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 ,研究具体科技领域中的种种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