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事实逻辑的不足,却存在着丰富的价值逻辑.然而,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有学者“据西释中”,反思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逻辑理论这一问题.与之不同,张东荪、崔清田和鞠实儿等敏锐地认识到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理论上为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合理性做出了系统辩护.认识和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发展中遇到的逻辑问题,既需要基于文化整体性认识当代文化发展的逻辑要求,解析个体如何做出符合逻辑的选择,也需要正确对待逻辑研究与逻辑应用研究,反思如何以逻辑教育促进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主题,是在把握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揭示资本逻辑的同时超越资本逻辑。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根据资本的生产资料属性和社会关系本质,把资本逻辑阐释为相互规定的两个层次:一是以利益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的增殖逻辑;一是以支配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的权力逻辑。资本在自我运动中通过攫取自然与统治自然、价值增殖与生命操控、价值实现与欲望支配,完成了对物质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欲望系统的吸纳,成为不断增殖的价值和不断扩张的权力。正是增殖逻辑和权力逻辑的相互促进,资本发展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绝对主体”,呈现为不断上升的“双螺旋结构”,并最终塑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政治秩序和文明形态。资本逻辑所包括的文明性和自反性决定了其被扬弃和超越的命运,同时也呼唤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性分析,科学地指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二重性”,即资本存在“物质文明面”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一推动力”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无限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困境;正因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批判了资本逻辑。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忽略资本要素在特定生产关系,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下的运行规律和历史局限性,只强调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无法科学和全面认识资本的规律和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强调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防止陷入资本逻辑困境,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注重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政党领导、人民主体性、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等出发,内在地规定了新时代资本的发展方向和目的,为新时代资本健康发展、避免传统“资本逻辑”及其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各类资本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与做出重大贡献提供了新空间、新潜力和新机会。通过全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范畴是感性杂多提升为意识(经验)的条件,这是康德先验演绎的核心,它采取的是目的论式的存在阐明思路,而不是通过对知性能力的揭示来证明范畴向感性杂多运用的必然性.在前者中康德只能抽象、外在和偶然地说明二者之间有关联.但按照感性与悟性分离的预设和先验演绎的宗旨,应该以后者的方式把先验演绎看成一个逻辑证明要求,即论断知性内在地拥有关于范畴与杂多的关联及其作用机制的普遍原理,因而特殊的感性杂多必然被自然识别而激起其对“权利”的行使.这就要求针对先验演绎问题使用综合方法制作必须包含先验的“杂多”概念的关于知性活动原理的普遍命题,而不能从感觉经验的事实出发以分析方法回溯其条件.然而,由于康德为先验演绎所选定的逻辑起点即抽象的“我思”没有承载和推进综合方法的理论构建能力,所以致使他不可能作此演绎设想.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双重维度。资本通过世界市场使得其抽象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在凸显资本主体性的同时消解和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异己性力量的生成。西方学者对资本逻辑的诊断呈现为回到“前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以及自反“现代性”等多样化的“现代性批判”思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在“解蔽”和“澄明”的双重进路中利用资本自身的内在否定性提出了辩证扬弃资本逻辑的科学解放方案。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一,同时也凸显了全球治理、人类共同命运等问题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上都具有深刻统一性。从社会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服务中的“圈内”购买机制使得社会组织对属地政府产生较大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由此,探讨社会组织跨区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何以可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分析社会组织跨越街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践过程,发现社会组织在突破“圈内”购买困局的行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在地合法性”建构逻辑。社会组织建立“在地合法性”的过程涉及作为逻辑前提的“行业合法性”的积累,作为关键环节的“购买方合法性”的建构,以及作为内在要义的“社区合法性”的达成三重逻辑进阶。具体而言,行业合法性要求社会组织能够搭建良好的组织间合作和关系网络,购买方合法性旨在帮助社会组织建立与属地外辖区政府的信任关系并获得服务项目,社区合法性则关注社会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社区内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满足。社会组织通过获得3种合法性建立其在辖区外的“在地合法性”,成功实现跨区域承接购买服务和组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人:中国当代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逻辑起点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所由以出发的理论上的始基 ,是整个理论体系赖以成立的关键和前提。中国当代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应是“实践的人”。作为哲学、伦理学的范畴 ,“实践的人”是对具体的、经验的人的抽象把握 ,它首先是指“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仅在“现实性上”把本质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受物质条件制约 ,从事实际活动的 ,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 ,而且是把个人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内在地具于一身即二重性存在的人。“实践的人”也是本质上具有道德需要 ,追求全面发展、自我完善之理想人格的人。对于中国当代伦理学来说 ,“实践的人”是预制伦理学之理论建构的基石 ,具有使伦理学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意义 ,还可以范导伦理学反归价值科学的学科性质和人学学科的学科主题  相似文献   

9.
乡村公共空间生产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分别遵循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权力逻辑强调以政府为主导,意在通过权力展示机制、空间规训机制、对话互动机制和双向影响机制,增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实现政府权力的再生产;资本逻辑强调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通过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资本增值目标;生活逻辑强调以农民为主导,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是空间生产的终极目标,具体包括农民自发、精英主导和组织引领三条生产路径。面对三重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存在的供需错位、公共性缺失、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生产,需要构建一种以生活逻辑为价值导向、以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为实现路径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内涵逻辑是经典逻辑的一种重要的扩展类型.内涵逻辑是关于必然、可能、时间、空间、行动、知识、信念、义务和其他内涵概念的逻辑研究.内涵逻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内涵概念,围绕内涵概念给出相应的形式系统,形式系统的语义模型解释及关于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证明等问题.内涵逻辑在哲学问题的分析和自然语言语义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本文概述当代内涵逻辑发展的主要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结论部分给出了关于内涵逻辑与经典逻辑关系的两种观点,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内涵逻辑.  相似文献   

11.
风险范式、资本逻辑与中国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问题在当代人类实践中的凸显,使其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阐释的新视域,而且也成为一种崭新的研究范式,即风险范式。立足于风险范式反思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风险,我们不难看出,风险的出现不过是资本逻辑不断展开和运行的产物,它集风险于一身,内化为一种风险逻辑。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资本逻辑的问题,如何看待资本逻辑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应当积极关注并给出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把“自然物质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有效地宰制着它们,从而创造出强大的生产力系统,驱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由此造成了人的发展的悖论:在极大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导致深刻的人的发展危机。人的发展危机实质在于“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其重要表现形式则是“完全的空虚化”和“全面的异化”。克服人的发展危机,必须以扬弃资本逻辑为前提,让主体性回归人自身,并把资本逻辑置于其掌控之中,这个历史任务由马克思提出来,而由中国共产党人在忠实地履行。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当下,资本逻辑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厘清资本逻辑概念需要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中心,通过依次辨析“资本”“逻辑”和“资本逻辑”三个概念来进行。资本是物、增殖价值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逻辑是以否定性和必然性为核心特质的辩证逻辑,资本逻辑则是资本在否定性运动中所呈现的必然性。其主要表现为三重维度:一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普遍化的必然趋势,二是资本增殖规律和积累规律,三是资本关系普遍化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逻辑通过主导物质生产、形塑社会关系和建构思想观念等形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统治,其由此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只有超越资本逻辑的全面统治,才能使人的解放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资本的增殖本性出发揭示了资本从“物”到“关系”的深刻本质,而对资本“社会关系”本质的揭示也恰恰就是对资本逻辑的生成的起点的描述。资本逻辑是资本通过“关系”本质逐渐攀升到了社会统治地位时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利。但是,资本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因而资本逻辑也会随着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而逐渐趋于暗淡。  相似文献   

16.
资本作为承载着一定生产关系的生产要素,具有依赖物而产生的创造物质财富和文明的一面,还具有依赖其生产关系而产生的破坏现代文明的一面。资本这种双重的逻辑体现了其创造性和破坏性并存的内在矛盾,并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意义在于,必须全面把握资本逻辑的两面性,在充分利用好资本的“创造性”的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策略,警惕其更为本质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是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教育改革.因为当前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公共理性缺失和多重制度阻隔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等不同治理主体在各自不同治理逻辑的驱动下走向了行动中的自由博弈.又由于传统科层制的痼疾,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治理出现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行为偏向”,整个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治理陷入了一种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困境之中,严重阻碍了城乡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组织分析的“多重制度逻辑”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综合变革中多重治理逻辑的关系,在公共理性的主导下安排新的制度设计,构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60°治理模式,改变科层制治理的空间组织形式,驱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量子计算和量子逻辑分别是量子理论发展的两个方向,但是量子计算语境下的“量子计算逻辑”与量子逻辑语境下的“量子逻辑”这两个概念却极易让人混淆.文章首先探讨了量子逻辑与量子计算这两个量子理论发展的不同进路,进而对量子逻辑和量子计算逻辑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最后指出了“量子逻辑”哲学研究未来应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交往范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人类交往的探索完成了对人类传播现象特别是现代传播现象的一种独特解读;这种解读的方法论基础是与他对资本的分析相一致的.资本签发了现代传播工具的出生证明,现代传播活动传递和构成了生产关系,资本的终结就是人类全面交往时代的到来.总之,资本塑造了传播,传播的逻辑体现了资本的逻辑.现代传播是随着资本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的发展而发展的,资本塑造了传播,传播的逻辑体现了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阶段,新帝国主义论以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深入反思资本力量的全球空间扩张.艾伦·伍德与大卫·哈维作为新帝国主义论的重要代表,将美国的资本帝国描述为一种由资本逻辑主导的帝国主义新形式.而围绕资本逻辑的实质、资本逻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资本帝国的危机与出路问题,两者展开了争论.分析这一争论有助于把握西方左派思想家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