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意义是通过字形表达出来的。现代汉字教学中,我们因无法确知今形与今义之间的意义联系,从而不能正确解读其形、义之间的联系。形义联系脱节导致了汉字记号化问题,《说文解字》中的许多会意字便存在此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词的古义和本义不被人理解所致。  相似文献   

2.
"词簇"与"词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能以某种关系为纽带聚合成一个个族群.正如王力所言:"词汇不是一盘散沙,词与词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词汇也是有条理的."[1]关于这些相互关联的词语聚合体,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词族",而有的学者却称为"词簇"[2]."词簇"与"词族"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意义却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无在”,在古汉语中属相对冷僻的词语,《汉语大词典》解释其义为“不在乎”,不够准确。考察40多个用例,“无在”一般都接续在可选择对象之后,其真实含义应为“一样”“都可以”“没有差别”。“在”有“问”“察”之义,“无在”的上述意义,可能就来自于“无问”“无察”,亦犹“无论”。  相似文献   

4.
谈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死”易“活”难.有人以为词“海”无涯,不管怎样打基础,都无济于事;有人则认为,词语教学就是要强调死记硬背.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我认为,词语教学有一个由死到活的过程,或曰:置之死地而后生.学生刚接触某个词时,总得了解它的含义、词性,这时“死”的东西多一些;以后经常见面,对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所具备的不同的含义和词性都掌握了,理解得深入了些,运用起来就会灵活一点,这时,“活”的东西就多了.“死”与“活”就是这样一对矛盾.没有“死”,也便没有“活”.指望一步登天,一下子把所有词语都讲“活”,或否认记忆在词语学习中的作用,这是不现实的;忽视举一反三,忽视灵活运用,把词语教学看作讲讲、抄抄、背背、的机械动作,这就降低了词语  相似文献   

5.
异形词的"同义"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即都是普通话词语、都是书面语词语、都是并存并用词语、都是同音词语、都是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与同义词的"同义"有别,异形词的"同义"指同义项,同义项的词义完全相同.全等关系的"同义",其内部的理据有差异,只是没有造成包括理性义、色彩义、语法义等词语意义的不同;包孕、交叉关系的"同义",其概念意义有差别,只是不影响词语核心的意义.全等异形词"在任何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包孕、交叉异形词,只有在表示"重合"的义项时才可以互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国民总收入与国民的总收入,不就差一个“的”字嘛,就像中国人民与中国的人民一样,含义上没什么区别吧,相信许多人的想法会是这样.本文就是想对之提个醒:国民总收入不是国民的总收入. 国民的总收入,是偏正短语,如果对之一般的理解是全体国民的收入合计,那么其与作为经济术语的国民总收入,即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初始收入的合计,是显然不同的.两者可各分解为三部分,其含义完全不一致(见表1).  相似文献   

7.
地方普通话是带有方言特征的普通话。地方普通话中有的词与普通话的词形同义异或义同形异,这些词是词语失误的主要对象。规范地方普通话中的词语失误,应删除地方普通话中与普通话无对应词的词,用普通话词替换地方普通话中的不规范词,调整词语的语序、词根和词缀。  相似文献   

8.
汉语俗语词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有着口语和书面语之别的语言(世界语除外),都应该有俗语词。因为社会生活中用口头表达一个意思时用的是一些词语,而用书面语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却可能用的是另一些词语。这种差别总是存在着,只是有的差别大些,有的差别小些而已。在汉语中,这种差别极为明显,尤其在汉初至清末这个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漫长时期。对于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古今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在驾驭词语的古义。词语的古义,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例如: “秋”表示“飞舞”(《汉语·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悄”表示“愁”(《诗经·陈风·月出》:“劳心悄兮。”),“向”表示“窗户”(诗经·幽风·七月》:“塞向墐户。”) 但是,象这类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完全绝迹的词语并不太多。相反,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得以保留的词语却是举不胜举的。了解现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代活跃在今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是古代巴人的祖先,也是今天鄂西土家族人的祖先。如果对“廪君”名号的含义能给出清楚确切的解释,对于巴文化研究和土家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廪君”的含义,虽然有的学者曾指出廪君就是虎君,但并未充分阐释理由,而且也有岐说。有的学者认为,廪君即“林君”。例如徐中舒先生在《论巴蜀文化》中说:“廪君之廪,又与林同。如林钟之林,金文皆以,作或。廪君就是居于森林地带射猎部族的酋长”。笔者认为,“廪君”的含义是虎君,其根据是土家语虎名的语言学背景。至于其另一重要理由——土家族白虎图腾崇拜的宗教文化,有的学者已有论述,本文不拟赘述。  相似文献   

11.
“哕”义衍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证,指出"哕"义古今词义有异.先秦至两汉间,"哕"义为声徐有节的声音、呃逆及深暗貌;南北朝当是"哕"字义衍变之始,唐时"哕"既有"呕"义,也有"呃逆"义;宋金元时民间以"哕"为"干呕"义,"哕"之古义"呃逆"为"咳逆、呃"所替代;明清以降,有的医家甚至不知"哕"之古义为"呃"者.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德汉两种文字在意义范围和使用习惯上差别很大,有的词语可同时译成不同的汉语,有的在汉语中还很难找到对应的词。因此,对德语字词进行汉译,合理选择词义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上下文的联系,以及在不同语境的应用上,判断出词的确切含义,选出最恰当的汉语词语把它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的语素"白"15个义项,最有构词能力的是①义,其次是④义,再次是②义,最弱是○ 14义;最能产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其次是联合式,最弱的是重叠式;形容词词素构词义项最多,名词词素次之,再次副词词素,最弱的动词词素;语际中的"白"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 11义的语素共义概括其语素变义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语素变义比较近同于语素共义,但有的词语语素义没有概括,有的概括不全.语素"白"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最强的是①义,⑤⑥最弱.  相似文献   

14.
说别义词     
别义词是汉语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词.像反义聚合一样,别义聚合也是在人们心理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聚合强调的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别义聚合强调的则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区别.反义聚合是双向、对等的,别义聚合是单向、不对等的.别义词是由于有参照词的存在才产生的,也是在为强调与参照词的区别时才使用的.别义词使用频率大大低于相应的参照词.词典上对别义词作出说明,有利于读者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殷勤”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即使是现代也还经常使用。由于各家选译选注唐诗宋词者很少对这一词语作注,而这一词语从古到今又有多种含义,从而造成一般读者对之很难准确理解。本文拟从“殷勤”一词的基本含义入手,探究其引申演变意义的脉络,弄清此词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含义及其对诗歌内容表达的作用,并结合诸家之注释加以辨析,以求得对该诗中“殷勤”一词的准确理解。一、“殷勤”一词古今含义的演变“殷勤“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什么?各家辞书解释不一,为了弄清它的发展脉络,有必要对各家之解释重新加以审视。在《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主要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理解阶段,遇到含义难以把握的词语时,译者通过分析与之相衔接的词项,可推断该词的确切合义.在表达阶段,译者通过重构原文的词汇衔接,可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字符功能而论,今独体字不是记号--不表音义的符号;从字形不象形而言,今独体字是记号--不象形的符号.不象形的记号并非不表音义,只是所表音义不是显性的即字形本身象形而显示出来的,而是隐性的即社会约定俗成的.按字符功能划分,今汉字的构字单位有四种:音符、义符、标符、词符.音符、义符、标符是合体字的构字单位,词符是独体字的构字单位.  相似文献   

18.
压制一个人就是剥夺他的自由——自由来自哪里?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个道德家都颂扬过自由。如同幸福和善,自然和真一样,“自由”这个术语的含义是如此之多,以致几乎没有任何解释能够持久。我既不想讨论这个变化万千的词的历史,也不想讨论思想史学家们所记下的有关这个词的200多种含义。我只想考察它的两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语拾诂杨琳由于《金瓶梅》运用了大量当时的方言俗语,加上传抄过程中的鲁鱼亥豕,给后人阅读理解这部有明之百科全书造成不少障碍。虽然前修时贤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金瓶梅》词典也已有三四部问世,但疑词剩义亦复不少。今就前人未曾道及或释而不确不备者...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的"杨状元"杨慎,因谏议"大礼仪"事件遭廷杖消籍,后削官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寓滇30余年.其间写下了著名的<渔家傲·滇南月节词>,词中有大量的云南地区的饮食词语,而这些词语所反映的云南风物有的现在还存在,有的已经消失.考释这些饮食词语,可看出云南饮食文化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