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吐谷浑与西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吐谷浑,乃慕容鲜卑创建的找国古代民族地方政权,崛兴于晋末十六国乱世,国祥一直延续至唐初,长达三个半世纪之久。这一政权初活动于河西、河源地区,后来渐向西域扩张势力,终于演变为地兼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国家。本文旨在深入考察吐谷浑经略西域的历史过程,从而正确估价这一政权在西域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一、慕利延西破于间非吐谷浑拓境西域之始吐谷泽何时拓境西域?一种通行的说法是始于慕利延西征于问之役。我认为此说并不可信。吐谷浑的崛兴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此支慕容鲜卑始祖吐谷挥原本封地在辽西乌候秦河(今老哈…  相似文献   

2.
<正> 吐谷浑原是徒何鲜卑慕容部一个分支的部落首领名字,后来才成为一个古代民族的名称。他们在青藏高原北部一带活动三百五十余年,在我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史学界关于吐谷浑的经济、政治制度及其社会性质进行了讨论,意见还不尽一致。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吐谷浑的社会经济 吐谷浑和突厥、柔然等的经济类型一样,始终都是以游牧业为主。他们“逐水草,庐帐居,以肉酪为粮。” (《宋书·鲜卑吐谷浑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流行着一种观点,以为吐谷浑其人是吐谷浑部族的始祖,认为慕容鲜卑乃吐谷浑王族唯一族源,完全否认其同赀虏的血缘关系。如此传统观点很值得质疑。 一、关于吐谷浑“谓之阿柴 虏”问题 ——吐谷浑部是在赀虏与氐人融合体基础上新形成的一个共同体 十六国及南北朝时一般称吐谷浑部为吐谷浑国或河南国,《宋书·吐谷浑传》等又记“西北诸杂种谓之阿柴虏”,敦煌及新疆所发现的古藏文写本、简续亦“吐浑”(tho—gon)、“阿柴”(Va—zhu)两名并用之。对此、史家作过各种解释,但都否认其同吐谷浑的血缘联系。丁谦《宋书夷貂传地理考证》说“其国至阿豺始强,故人称为阿柴虏”;王尧、陈践认为吐谷浑进入河湟地区,在这里四处吞并、抄掠,引起许多土著民族的愤恨,遂轻蔑的称吐谷浑为阿赀虏。①日本学者松田寿男则云,因吐谷浑得以称霸于阿赀虏中,以致阿赀虏成了吐谷浑的别称。②周伟洲认为“阿赀虏”或“阿柴虏”当是西北诸族对吐谷浑的贱称。③这些解释都较空泛,缺乏实据。 《南齐书·河南传》云“河南,匈奴种也。汉建  相似文献   

4.
正史“二十六史”中有12部为吐谷浑列了传记,即《晋书》卷97《四夷·西戎·吐谷浑传)、《魏书》卷101《吐谷浑传》《北史》卷96《吐谷浑传》、《宋书》卷96《鲜卑吐谷浑传》、《南齐书》卷59《河南传》、《梁书》卷54《诸夷·河南传》、《南史》卷79《夷貂·河南传》、《周书》卷50《异域·吐谷浑传》、《隋书》卷83《西域·吐谷浑传》、《旧唐书》卷198《西域·吐谷浑传》、《新唐书》卷221《西域·吐谷浑传》、《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吐谷浑传》等。这部分传记在整个正史中的边疆兄弟民族记载中,占…  相似文献   

5.
土族绝非吐谷浑后裔——对土族族源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土族族源研究中围绕“吐”与“土”而论证土族为吐谷浑后裔的观点提出了不同见解 ,从 9个方面阐述了土族 (蒙古尔、察罕蒙古 )族源为蒙古而绝非吐谷浑。  相似文献   

6.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动乱的时代,也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直到隋代,混乱局势才告结束,“五胡”所建的国家政权也随之消失。然而,“五胡”之一的吐谷浑却从西晋末年立国青海而延及隋唐,仍为势力较强、地域辽阔的封建王国,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与强盛统一的隋唐频繁交往,关系友好。本文试对隋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予以论述,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 (一)吐谷浑后裔考察: 吐谷浑为吐番所并后,吐谷浑国虽然被灭亡了,但它的部族和人民,却仍在吐番广大地区中存在。如西部鄯善的太子达延芒结波和原吐谷浑大臣素和贵等仍都拥有重兵,而此后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常随吐番出征,兵力号称巨万,如代宗广德元年(七六三)破长安之役,史称“吐番以吐谷浑、党项兵二十万东略武功。”距吐谷浑亡国已一百年,而其兵仍大量存在,只不过为吐番所役使而已。在吐番境内这样众多的吐谷浑族,自不可能完全为吐番所同化融合,这就给我们以考察其遗族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 吐谷浑自公元四世纪建国青海草原,屡仆屡兴。南北朝时期,西秦、北魏曾多次出兵吐谷浑,企图吞并之,均未能如愿。隋朝建立后,大业五年(609年)炀帝亲自率军攻灭吐谷浑,在吐谷浑地区设置西海四郡,隋末大  相似文献   

9.
宋云西行与吐谷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魏宋云等人西行求法,是古代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所经吐谷浑国的地理位置也一直是史学家们十分关注,并已作过多方面考证的问题。在前几年的文物普查中,我们有机会对由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至今新疆若羌的路线进行初步考察。本文即就宋云等人西行经由青海西部的路线和吐谷浑国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各位读者。 关于宋云西行的时间,史书所载不甚一致,早者认为是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晚者认为是正光二年(公元521年)。而熙平元年之说很可能是《北史》:“熙平中,明帝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赤水的地望,据达崴(崔永红)在《关于吐谷浑部分地名考释观点简介》一文中列举有五种观点:1、兴海县境内说。吴景敖曾主此说,任乃强、曾文琼二人进一步确指“赤水应即是青根河(大河坝河)。赤水城疑即是青根河与水塔拉河汇合处(今西宁玉树公路十七道班处)。”2、共和境内说。日本学者佐藤长认为赤水即在今曲沟注入黄河的乌兰布拉克河,赤水城,亦即西魏改名的树敦城,是乌兰布拉克河畔的恰卜恰。周伟洲在《吐谷浑史》书中亦主此说,“赤水,应即《隋书·地理志)河源郡所治之赤水,在今青海东南的曲沟(或云在共和)。”3、先恰卜恰后兴海说。李文实先生认为赤水为共和县的曲沟水,前凉、前秦、南凉及北魏均名曲沟水入黄河处为赤水。而魏改称树敦城,北周因之,隋移赤水镇于今兴海县,于其地置河源郡。他认为赤水地望隋以前在恰卜恰东南,隋以后在兴海县境内。此外,还有两种说法。日本松田寿男认为赤水有两个地方,一是隋时所置河源郡辖下的赤水县,其地在今柴达木流域与青海之间,也  相似文献   

11.
<正> 根据上期第一部分所述,吐谷浑立国时间既如此其长,而幅员又如此其广,我们对它活动的主要地区情况,就应该有较明确的认识,但由于当时缺乏记载,因此对其中有些地理情况,尚欠明晰。我在《读<青海地方史略>琐议》(见《青海民院学报》1979年3—4期)《再议<青海地方史略>》(见《青海民院学报》1980年1期)两文中,虽曾对其中一些地名和地望等做过探讨,但由于当时手头尚无有关史籍,所论仍不够明确,兹据历代正史上有关吐谷浑的记载,再来做一番考察,虽然仍甚零碎,而或可对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资料。  相似文献   

12.
浅析土族民间文化中的多重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属古代东胡系统的民族 ,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起源于大兴安岭 ,后南徙辽东为慕容鲜卑。后因慕容鲜卑中吐谷浑与慕容★不和 ,率部西迁 ,由阴山到今甘肃临夏一带 ,继而在今甘肃、青海境内氐羌故地建立政权。随着吐谷浑国的强盛、衰落、灭亡 ,逐渐吸收融合周围民族 ,在明代演变成土族。土族民间文化不仅绚丽多彩、异彩纷呈 ,而且给人一种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之感。这种特殊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不仅是承袭其先祖文化的结果 ,而且也是土族形成过程中与羌、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的结果。一土族民间文化中多重宗教信仰 (包括萨满教、…  相似文献   

13.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二十九年九月丁亥 ,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 ,封河南王。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4页 )按 :“秦河二州” ,《宋书·文帝纪》同。《通鉴》卷一二六作“西秦河二州”。考《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云 :“二十九年 ,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亦作“西秦河二州”。本卷下文及《宋书·孝武帝纪》又有元嘉三十年六月辛酉 ,“安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号镇西大将军”之记载。又考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事频仍,地方割据政权不断更迭。在这种形势下,偏居于甘、青、川交界的吐谷浑政权却能长治久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吐谷浑政权在诸多短命政权混战的时代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晋永嘉末,公元312—313至龙朔三年,公元663),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吐谷浑与周邻的关系问题。关于吐谷浑与周邻的一般关系,有的论著已有所论及。本文特别就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的周邻关系与其游牧畜牧经济的特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吐谷浑立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的格局。论文对佛教在吐谷浑社会的传播,以及郭里木棺板画所见原始宗教和道教影响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吐谷浑宗教受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影响,呈现儒释道三教与原始宗教信仰并存的局面,吐谷浑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流传了一千多年,高原古国吐谷浑也灭国一千多年了.  相似文献   

17.
吐谷浑与南北朝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439年,拓跋魏在统一北方之后,开始伸出经营西域之手,同时准备继续南下,统一江南,而南朝宋文帝依恃国力鼎盛,也在历兵秣马,尅期北伐媳倍岳?剑拔弩张。为争取友邦,南北双方对周边少数民族,特别是对柔然、吐谷浑,或拉或打,各自展开了紧张的外交、军事活动。吐谷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展与南北朝的交往的。柔然是南北朝时兴起子匈奴故地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常与北魏互相攻伐。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刘宋王朝与柔然之间通过吐谷浑保持着密切联系,以牵制北魏。《宋书·索虏传》载柔然“自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建立在青海高原上的游牧王国——吐谷浑在遭到其他势力攻击时虽然败的时候多,但往往败而不亡,且屡败屡兴。本文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及地理环境因素诸方面探析了吐谷浑国屡败屡兴的原因,并浅析了吐蕃最终能灭吐谷浑之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吐谷浑谓"阿柴虏"的考证,认为吐谷浑迁至西北被称"阿柴虏"是西北土著羌人对其的一种蔑称,这与吐谷浑吃狗肉的习俗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敦煌吐谷浑人是其中的一支。在战乱纷争的晚唐五代时期,吐谷浑人生生不息,作为吐谷浑王族的慕容氏,在敦煌莫高窟开窟造像,为中国西北边疆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