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吴经熊作为近代中国"现象级"的法律精英,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吴经熊本人受过西方系统的法学教育,对中国文化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自我期许为"超越东西方"。学界普遍认为,吴经熊早期为人为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他中年之后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非法学研究,也被解读为是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过程中遭遇严重挫折后的转向。可是我们检视吴经熊早期的法学作品,发现其法学思想中仍包含很多东方的元素,甚至有"中体西用"之嫌;在对待西方各法学流派的态度上,吴经熊选择性地接收了以霍姆斯为代表的法律实用主义与庞德的社会学法学,这些思想都与中国传统法哲学思维有会通之处。他中年之后致力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的研究,或许正是为了从基础做起、真正"超越东西方",最终实现中国法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3.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三十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他思想开放,应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的概念、法的起源、法的作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学术界轻视法学,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李双元国际私法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元教授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特别在国际私法学领域成就斐然,建树颇丰.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法学研究过程中,他脚踏实地,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李双元的法学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总结和研究李双元国际私法学思想,对于弘扬我国国际私法学优良传统,激励后学,开拓中国国际私法学研究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的干将,卢埃林积极投身于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倡导现实主义的法学研究,且特别推崇运用社会学方法.50年代,现实主义法学逐渐兴盛起来,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卢埃林对此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力图引导法学研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关于法学研究的思想是卢埃林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卢埃林的整体法学思想,以及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的部分影像.  相似文献   

6.
李双元教授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特别在国际私法学领域成就斐然,建树颇丰。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法学研究过程中,他脚踏实地,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李双元的法学思想深邃,商屋建瓴。总结和研究李双元国际私法学思想,对于弘扬我国国际私法学优良传统,激励后学,开拓中国国际私法学研究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山河 《南都学坛》2009,29(2):91-98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秉志是我国著名刑法学家,新中国首届刑法学博士。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刑法学、区际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领域,其刑法学术思想主要内容概括为刑事政策、刑法改革、刑法基本原则、刑法解释、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停止形态、死刑改革、中国区际刑法暨国际刑法、外国刑法、比较刑法等方面。其中不少领域和课题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乃至国际法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史良法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特殊社会环境、民国时期法学教育和自身实践经历的合力的结果。史良法学教育思想的内涵是以培养司法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师资与教材为核心,具体表现在对于旧制度法学教育的批判、培训司法专门人才、重视师资与教材、关心关爱老教授以及对出版工作的推动五个方面。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拓荒者之一,她的法学教育思想依然值得坚持。  相似文献   

9.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杜耀富《邓小平法学思想论》序黎国智杜耀富副教授经历寒暑,勤奋耕耘,写出《邓小平法学思想论》郑重成稿付印。她嘱托我看一遍。作为她的老师和同行,我当然乐于“先睹为快”,随即应允。此书是我省第一部比较系统论述邓小平法学思想的著作,我初读一遍,颇受鼓舞。最近...  相似文献   

11.
从唐律中德法关系的几方面特点来看,唐律虽然也强调"孝亲",但终以"公法"优先于"私德",以"忠君"优先于"孝亲";唐律中"刑罚"的目的着眼于外在行为的调控,而不是道德"教化";唐律强调为子、为臣要"顺上",强调对"人"的服从,而不是"从道"、"从义"。唐律的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种"改造"了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包含丰富的管理智慧,他不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目标,而且也有清晰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思路,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此外,韩非子的一系列寓言、格言,以及独到的思维方式,也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极高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大体上经历了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等几个阶段。尼采以视角主义为杠杆 ,以人类生命为目的 ,以不贬损正当的科学理性为前提 ,对实证主义科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而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尼采的反科学主义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 ,但自身也存在偏颇之处。构建历史理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出现构成了对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颠覆性转折,法律思想领域现代性转折即体现为自然法的衰落和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其中代表性的思想家为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二战之后出现了新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论争,但这并不能改变法律思想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思想扬弃了旧式的唯物主义,从抽象上升为具体,辩证剖析了物质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关系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诠释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反映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应然关系,体现了其唯物史观的成熟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蜕变,对构建新型城镇化市民社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实证主义哲学体系反形而上学的历史使命,认为哲学问题只涉及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一个命题或理论的意义在于对一个适当的可观察语句进行事实检验。笔者试图在逻辑经验主义和法学研究方法之间勾勒出某种逻辑上的联系,发掘出逻辑经验主义遗产中可能蕴含的对法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法律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但是罗马人富于创造性,他们不仅创建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法律思想上也超越了希腊人狭隘的城邦观念,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9.
刘基《拟连珠》思想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孔子、孟子、苟子、墨子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辩证法等先秦元典文献,充分体现了刘基作为“一代文宗”而有的“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为学风格与理论旨趣。《拟连珠》的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一般理论原理,又涵括了人性论、修养论、治国论、人才观等中国传统哲学要义。刘基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是建构在先秦子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具有“先秦诸子学”的秉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是一部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法家集大成著作。它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尊君”思想,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它充分体现了韩非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法”、“术”、“势”为手段给君王独尊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它本质上是一种“帝王”学说.作为一种帝王统治手段的依据,它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客观上弊远大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