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政治科学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近几年美国政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最基本的分歧出发,对当前美国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中所产生的相关争论进行分类并系统地加以阐述,力图从宏观的学科研究的高度理清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争论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美国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是里根政府的计划能否刺激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一直鼓吹以  相似文献   

3.
稼辛 《东西南北》2013,(2):18-19
1976年,有美国人对维护费用高昂的航母是否有意义而展开争论,结论是只有发展航母才能保证军事机动性和全球威慑力。围绕花钱与赚钱,争论并没就此停止。很多人忽略了航母对经济的反哺作用:建造航母对举国产业升级起着极为重要的拉动作用。航母编队包括航母、舰载机、辅助舰艇等作战单元,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和苏联崩溃已经引发了一场从根本上重新研究世界政治和美国对外政策的热潮。正在学者、实际工作者和政治家们中间展开的这场争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极大区别的分析层次:一个涉及国际关系的性质,另一个则与美国在这种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关。这种讨论已经提出了大量分析意见和方案,然而,伴随这样的政策争论还同时出现了对世界形势的错误理解,因此,重新思考一下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性质似乎尤为重要。如果不以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对华战略中的“敌”性判断及“非对抗”因素段克兢唐永胜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剧变、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争论,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出现“敌”性判断。这一“敌”性判断是美国对华“遏制”或“接触”两类政策的出发点。但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中...  相似文献   

6.
最近苏联、东欧和其他地区的政治动荡,在国际左派中引起了尖锐争论。美国共产党内部围绕改革的争论尤其激烈。一些人主张放弃社会主义概念,认为这在战术上是必要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受个人主义、个人奋斗思想和反社会主义言论的影响,所以应在不宣布自己的实际身份的情况下宣传社会主义目标。还有人强调,马克思主义忽视了许多非阶级的压迫形式,“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术语,不能容纳民主变革所包含的多种目标;自由资本主义可以逐渐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经济民主制或“后自由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实行双轨制,搞一中一台,有限度地支持台独.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观和独特的法理观念决定的.美国的对台政策是不稳定的、波动的,这是由美国在外交中追求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目标的矛盾性决定的,激烈动荡中的美国对外政策思潮和外交政策的争论与分歧,强烈的党派动机和个人野心加剧了美国对台政策的不稳定与波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由于国内经济社会问题的困扰、国际上采取单边行动的影响,其霸权地位面临危机,如何避免衰退、维持霸权成为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在最近几年的讨论中,美国自由国际主义学派表现活跃,通过组织重大研究项目等,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论述和论著,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全球战略观。系统分析美国自由国际主义全球战略思潮的新动向,明确其理论的本质和特点,对于我国全面认识和有效应对美国全球战略新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霸权:衰落还是延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上共出现了大约五次美国霸权衰落论。几乎每次衰落论都遭到霸权延续论的反击。"9.11"事件、"他者的崛起"、金融危机引发了新一轮的美国霸权衰落论与延续论之间的争论。然而,美国霸权的真实现状是美国的硬实力依然坚挺,遭受重创的只是美国的软实力。凭借美元霸权的融资能力、国民的忧患意识和政策的改弦易辙,美国照样能够渡过难关,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延续其霸权。  相似文献   

10.
结构性权力下的美国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一直存在着关于美国霸权的争论 ,本文主要是从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出发 ,根据冷战后的新形势对美国霸权作出评价。现实表明 ,在生产结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上 ,美国依然分别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从整体结构上来说 ,这种优势是更加明显的。美国的霸权有别于以往霸权所表现出来的强迫性 ,它更体现出结构体系制约的新特性 ,这也使得我们需要更好地去分析这种结构性权力下的美国霸权。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与社会》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W.M.利奥格兰德的《对"青年马克思"争论的考察》一文,不久,该刊于1978年春季号上又发表了E.K.亨特的《对利奥格兰德在"青年马克思"探讨上的批评》一文,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马克思著作中"人性"、"人的本质"、"族类"这些概念到底如何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与经济     
我提出一个问题:美国是否拥有足够的比别国更多的控制力量、权威或影响,从而在1972年年末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决定自己的命运.1972年后,我在对过去200年世界经济史的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972年年末起,世界经济已进入第五个康德拉捷夫上升时期.康德拉捷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长周期现象,每个周期大约是40到50年.三十年代中期,他的理论在美国引起经济学家的热烈争论.但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繁荣时期,这种争论停下来  相似文献   

13.
笫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新剑桥派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和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逊、托宾等人之间,展开了论争.由于萨缪尔逊任教的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之一、已故的美国著名凯恩斯主义者汉森任教的哈佛大学,都座落在美国波士顿城附近的剑桥地方,所以西方学术界把他们与罗宾逊等人之间的争论,称为"两个剑桥之争".由于罗宾逊和萨缪尔逊都自称是"凯恩斯派",而且围绕着凯恩斯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天国内大学排名,引起诸多纷争,争论缘由,无非在于上榜与否,排名前 后。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排名的顺序问题,而是排名背后的利益之争。 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年一度的大学排名最具权威性。权威性来自何处,来自于给的标准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这些标准包括学术声望、录取率、校友捐款率、毕业率和师资等等。发出问卷征询的是数千名教育专家、大学行政主管对排名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如一种民主选举机制或一小群人独裁决策)之间怎样相互影响,这是比较经济学极为重要的争论问题.美国的资本家是否控制着美国的政治?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促进还是阻碍着美国的经济增长?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不发达是否有利于一小群自我选举的人的政治统治?封闭性的苏联政治制度是否有助于解决缓慢的经济增长?对此经济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一些人以为政治和经济毫无关联,政治领导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今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其整个制度赖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念在近年来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的这场文化革命首先发难于高等学校,并迅速地波及整个教育界。它集中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对传统主流文化价值的全面批判上,而由此引起的保守主义者和多数开明派人士的反批评,使得文化争论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这场文化革命关系到美国社会的未来,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学按照其基础价值论可分为两大阵营,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大阵营在人与自然、与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处于争论状态。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争论并不在一个问题层面上,从根本上讲这种争论是一种"伪争论"。  相似文献   

18.
家的真相     
《国外社会科学》2007,(2):115-116
美联储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在谈到美国的住宅市场时使用了"大幅度调整"(substantial correction)的字眼.美国的住宅市场正处于困境之中.经过几年的上涨之后,在一些措施的影响下,美国的住宅价格正在下降.今天人们争论的是价格下降的后果,特别是对消费者的影响.美国人是逐渐地,还是突然地减少他们的消费?减少得多,还是少?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学术界有关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争论出现过两次为全世界所瞩目的高潮。一次是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以汉斯·J.摩根索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理论经过近10年奋斗之后终于在美国站稳脚跟,实际上已成为美国政府在冷战时期制定对苏“遏制政策”的理论基础。另一次是在世界两极格局和冷战对峙即将结束之际,大体上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人权外交,美国人权外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是什么? 美国总统卡特在执政期间 (1977~1981),除继承了实力政策外,还突出了外交的"道德"内涵,把人权问题纳入国际关系中.此举,在国际上引起不少冲突,在国内也有很大争论.因此,有人把卡特时期的外交称为美国人权外交.从那时起,美国的人权外交就相传下来. 美国人权外交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它历史渊源和现实政治的需要. (一) 外交传统的影响美国建国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与欧洲封建、殖民帝国相抗衡的.在外交活动中,它经常标榜美国的自由与民主和所谓的外交道德. 美国外交有虚、实两个方面.实的,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