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作者创作心理的角度揣测《天狗》一诗中体现出来的言语细节来观照诗人在诗歌细节处理时的着力和处理,发现诗人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对天才的赞誉而非学界以前所说的人性解放和生命新时代生成,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诗人品格中对人自身的赞美和称誉,但我们必须发现诗人的占有偏向的真实内心,即对天才的本能宠爱。  相似文献   

2.
周流溪先生是一位学者,他在英、汉语言学,甚至在历史学领域都作出了令人称道的成绩。他是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华世界语协会理事。然而周先生又热爱写诗,写真正古朴典雅的古典诗,甚至从人的风姿神韵上看,周先生也有几分古雅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3.
论艾青的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二年一月写《东方支部的会合》一诗到今天,艾青写诗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悠长岁月,造就了这样杰出的诗人,是中国诗坛的骄傲。的确,艾青这样的诗人是不多的:空间的障碍在他的歌声面前并不存在,他的作品受到了各国读者的欢迎。他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诗学“声情”论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作为我国古代诗学的一位杰出总结者,充分注意到诗与乐的同一性,极为重视对诗歌音乐美特征及规律的研究,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声情”这一概念论诗评诗的诗学理论家,“声情”论是他的“诗道性情”命题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在他看来,“声情美”即诗歌艺术的“穆耳协心”,亦即在“动听”的同时又道“性情”(包括诗人和欣赏者双方的性情).“声情”论体现了王夫之对古代诗歌艺术审美特质和文体特征的精到认识,在其诗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国文说过,他不是诗人。确实,他不以写诗见称。然而,我们从他的小说里,却分明可以感受到一种诗的情境、诗的意趣、诗的韵味。要问这种感受是怎样来的?细想一下,与他作为小说家的审美态度显然大有关系。在一篇题为《我的歌》的创作谈中,李国文这样写  相似文献   

6.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诗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性精神之光照亮文学、艺术乃至生活的一切领域;学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应该从学诗入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传统的国家,古人讲究"言修身当先学诗".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要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道德情操,更应该大力提倡读诗写诗.  相似文献   

7.
王伟萍 《南都学坛》2012,32(4):43-47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诗     
李渔是位杰出诗人,过去人们只以传奇作家、小说作家、戏曲理论家看待李渔,是不全面的。正如他的朋友所说:"止以词曲知笠翁,即不知笠翁者也。"他在明清易代、社会变革之际写的许多诗,描写历史沧桑、时代悲凉,为民众呼号,歌唱和咀嚼百姓的大哀痛,这些诗乃是他一生所作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是放在中国几千年来无数优秀诗篇中并不逊色的作品。特别是他对民族和亿万百姓的命运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对苍天、对历史进行了呼天号地的叩问,可以说,这些诗是清诗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诗苑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复杂的艺术现象,是诗人对其所处时代的特殊的心灵体验和感应.如王世贞所言:“李长吉师心,故而作怪”.他呕心沥血,以情为诗,使他的诗歌明显地构成一个情感系统.这就给了我们一种暗示:能否从其积淀于诗作之中的潜在意识方面(即王世贞所说的“心”)找到一个导口,从而批郤导窾,揭开长吉诗“怪”的外衣?当我们沿着这一线索摸索出长吉诗的迷宫,蓦然回首时,果然发现:有一条情感的潜流始终支配并统摄着长吉诗的审美意识系统,构成了其全部诗作的主旋律.这就是他诗歌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浓郁深沉的悲剧意识.或许它在诗人创作时是一种无意识,然而却是真实的存在.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李贺的诗歌,就是以悲剧意识为其内核的感情艺术.其它一切外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20世纪诗坛上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取材于自然,但涉及更多的却是人类因素,他从平淡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发掘诗的情绪,人类生存状态,形成了自己独创的诗歌风格.他说:"由于我的背景的缘故,有人称我为自然诗人,但我并不只是一个自然诗人,在我的诗中,你总能发现一点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即自然的背景总要有人类对其加以补充.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一种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十分讲求形象思维,长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意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意象(imase)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主观的意(情感)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结合。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一首诗的意象往往可以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象,狭义的意象则指诗中的个别语词意象,而这些个别语词意象多是为总意象服务的。 诗人的情思,要通过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才能实现。古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是说意象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产物。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在创造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上,无不精心推敲,孜孜以求,以期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的境界。在西方,意象派主帅,诗人庞德说:“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和感情的复合体的东西”,他强调:“一个人与其写万卷书,还不如一生只呈现一种意象”。克罗齐也认为“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成立。”可见,“意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历史的国度,同时也是有着几千年诗学史的国度,诗学的历史与诗的历史几乎一样的久远,被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诗论开山纲领的"诗言志"的观念就记载在<尚书·尧典>之中.中国古代尽管有各种诗学观念、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范畴术语、丰富的诗学文献,但缺少自觉的学科意识,因而记载诗人轶事、讲述诗坛典故、探讨写诗技法的诗话便成为古代诗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孟红 《中华魂》2012,(5):43-44,53
朱德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对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的对联艺术尤有很高的造诣,他善长诗文联语,一生中做诗撰联颇多。正如史沫特莱所说:"在朱德的军人刚毅中,含有诗人的气质。"他不仅工诗善词,而且撰联作对也是为人称赞的高手。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于战争年代撰写的以抒发革命情谊和痛悼志士英烈为内容的挽联是  相似文献   

15.
文艺创作,贵在创新,诗尤贵独创。诗的独创,表现在构思上,就要奇异精巧,不落俗套。构思平庸,落人窠臼,诗之大忌;创新,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凡是诗,必须是新颖独创的,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陆机说:“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文赋》),写诗的人,在构思上应当有这种唯恐拾人牙慧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很少知道,哲学家金克木在30年代既是一位现代派诗人,又是一位现代派诗论家。他踏进现代派的行列,经过了一个诗风转换的历程。他开始写诗时,运用的是旧体诗的形式。1933年5月,他在《现代》三卷一期上,发表了《诗四章》,和现代派的众多诗篇一样充溢着哀伤的情调,但意象的联络不象现代派的有些诗那样奇特,诗的题旨也不象现代派的有些诗那样晦涩难懂。诗人1936年出版的诗集《蝙蝠集》里面固然有现代派意味比较  相似文献   

17.
提喻是以部分代整体、由小及大的一种修辞手法。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对提喻法在其诗中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从思维到语言到风格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其总体特征都是提喻性的,因此不能把他看成仅是对某一修辞格的偏爱,而应如诗人自己所说,把他称为提喻派诗人。本文探讨了诗人的流派归属,其提喻法的继承渊源,及时现代自然抒情诗的影响,最后着重讨论了其诗的结构提喻法。  相似文献   

18.
鲍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强烈创新品质的诗人,他不仅把文人乐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还奠定了七言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鲍照同时又是诗赋兼工的南朝文学大家,他以赋法写诗,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文主要从诗体流变、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鲍照诗歌的赋化问题,为鲍照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杰出的现代诗人。她在诗中明确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模仿生活,旨在表达思想;写诗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物质到精神,思想和现实相互交融、渗透的动态的过程;并提出了她的"动态诗学观"。她认为写诗要观察事实的细节、沉入或者潜入未知,以及诗歌本身要能表达诗人的感情,诗要新颖,要能给人以快乐,使生活可以忍受。她的梦幻诗具有超现实主义性质,但她又不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诗人。她把梦作为一种题材和写作方法,表现社会意识,是她未实现的愿望的满足。她的梦幻诗中,半梦和半醒的状态交替出现。她开发潜意识,认为意识和潜意识是并不割裂的,但理性才是主要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曹邺诗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词语陈志强晚唐诗人曹邺,字邺之,一作业之,桂州阳朔县人,生卒年不详。他著有诗集三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曹词部集》。《全唐诗》把他的诗编为三卷。明白如话,是曹邺诗歌的一大特色。他喜欢以歌谣体写诗,以口语词入诗。所以,他的诗大都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