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指出作为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同步,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文化教学、文化传播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有其自身的分类及循序渐进的导入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既有国际化大城市风范,又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空间,以西安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对城市空间文化的展示与传播途径分析,结合空间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功能,研究城市空间文化在视觉传播过程中的产生、发展和变异机制。研究认为,城市空间文化作为物质与文化结合而成的综合呈现,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认识,也是人们接受一个城市文化的基本要素; 西安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城市空间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空间的原初设计理念和价值观的成分,还有人们在观看和传播过程中不断赋予它的再生意义,二者之间呈现不确定的联系; 不同类型空间文化有着不同的视觉传播途径和特征,其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和场所精神决定着视觉文化的传播,并对城市文化身份制造和推广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流传与传播的规律,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探讨模因论启发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利用模因的传播过程和特点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环节进行优化的框架。教师指引学习者有目的地掌握特定语言模因、强化和加速其在学生记忆库中的复制和储存,可以帮助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产生于人类认识过程的信息间接传播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西林 《南都学坛》2006,26(5):134-135
在人类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存在一个信息传播的环节。信息传播的两种方式是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间接传播方式包括大众传播、文化储存传播和教学传播三种类型。编辑活动在人类认识过程的信息间接传播环节中产生,分别为出版编辑活动、文化储存编辑活动和教材编辑活动。  相似文献   

5.
由于物理文化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因此在藏区开展物理教育、传播物理文化,是一种在本土文化背景下的"他"文化教育。比较物理文化和藏族文化,对藏汉双语物理教育进行初步的文化思考,从文化视角来审视现实中的藏汉物理教学活动,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是探索藏汉双语物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公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对于公共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跨境交往中的文化传播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距离、空间摩擦力、文化传播势能、文化革新、文化惯性等因素都参与其中。文章以西藏日喀则地区青少年群体流行音乐的偏好选择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音乐这类文化形式在跨境传播和互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发现距离和空间摩擦力在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对跨境文化交往的影响作用相对有限,而基于文化相似性的文化传播势能和文化革新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用传播学中相关理论来分析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误解,文化信息损耗和文化信息附加三种情况。并进而指出,造成文化信息变化的原因与翻译中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本土文化对外传播英语翻译及其教学中,我们应以翻译和教学的目的论为基础,重视本土文化英语翻译和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交际功能特征,采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翻译和教学,确保中国本土文化英语翻译及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目的的顺利实现.以湘西地区为例,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对我国本土文化对外传播英语翻译及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达到该类翻译及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理想目的,促进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目的,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目前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文化学习和老师的第二文化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借此找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第二文化的需求,同时从英语阅读的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教师资源利用以及科研促进文化教学等方面提出改善第二文化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现象是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语言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之一。恰当使用课堂语码转换对语言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文章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功能性语码转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包括顺应语言现实、顺应教师心理、顺应学生实际)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每一种语言都负载着其特定的民族文化。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具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圆周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等方面对中西方语言与思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化了对中西语言文化的认识,对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文章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出发 ,阐述了人类交际体系的理论构成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与母语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之间的区别与共性 ,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特点 ,结合国外语言教学界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性研究 ,提出了几种可行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希望能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应注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错误及其原因进行教学指导。这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语感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语感、语感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明了语感教学应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应分阶段侧重培养,并结合汉语的特点充分利用语境进行教学,以及加强语言实践的原则。最后阐明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语感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而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但长期以来,传统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篇章、文体等语言形式的培养。语言形式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仅有正确的语言形式而对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模式、社会习俗、行为时间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缺乏必要了解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败。因此外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单纯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的渗透,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多种渠道,使学生在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7.
汉语预设研究,对于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以及言语交际学、篇章语言学诸学科的建设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提高汉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汉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优化词典的编写,使之更准确、精微、实用;可以服务于汉语的计算机处理、汉语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介语理论是在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广泛运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中介语和偏误现象的出现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动态的和必然的过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语言交际、偏误形成方式等角度分析中介语和偏误的不同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是要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任务型教学法正是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线,把语言知识放入实际语言交际中来进行实践的教学法。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更具有交际性和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就能使教与学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言语交际的能力,强调言语交际的得体性.现代修辞学理论重视研究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的使用规律,追求最佳交际效果,其思想可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