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制约因素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基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新时期推进城市化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但由于受当前的制度政策、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为此,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重点推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特征的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直接决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对其市民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积累两个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困境,探寻其突破市民化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资本缺失、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不足、社会资本欠缺等因素,使得其市民化受阻。为了使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真正成为城市市民,必须从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教育培训体制等方面,破解其市民化面临的困境,进而为其市民化营造制度环境,提供经济支撑、持久动力、外部条件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市民化已是大势所趋。可是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制度上的限制等却阻碍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深化制度改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心理因素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重要方面。以多维视角的人类行为理论与迁移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心理因素由动机、态度、情感、参照点依赖、风险偏好与从众心理构成。从理论上来看,动机、对城市的态度与对相关制度的态度、公平感、风险偏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正向影响,对流动的态度、相对剥夺感与从众心理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负向影响,参照点依赖对新生代农民工意愿的影响方向取决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参照点在收入与权益方面差距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与社会保障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资本有助于完善和补充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不足和缺失,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拓展和成熟,加快其市民化进程。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出发,要通过政府主导培育社会资本、补充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不足,深化并落实制度变革、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型社会资本创造前提条件,加强立法执法、以制度型社会资本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资本、补充政府社会保障方面的缺失等措施,积极培育社会资本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推进其尽快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是制度安排困境、社会资本困境和人力资本困境三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制度、培育社会资本和提升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而其普遍素质阙如的状况却极大地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因此,只有跳出既有的思路,践行发展主义的理念,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全面“提素”,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视角,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和问题基础上,运用现代治理手段,提出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建议,全面推进各项制度协同发展,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新闻媒体、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全国797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遇到困难求助城市市民的数量、主要交往对象以及社区参与情况7个变量对市民化的实现影响显著,其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求助人数与社区参与情况与市民化的实现呈正相关,性别变量中男性农民工市民化的倾向比女性更大,主要交往对象越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越有利于其实现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角度提出了相应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后能够与城镇居民同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核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城市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影响因素, 在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徽省26个县280份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目前身份认同、市民化意愿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市民身份的认同率普遍较低,市民化意愿弱,文化程度和社交情况与其身份认同关联度高。进一步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发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身份认同和对现状满意程度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政府部门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维护其劳动权益,提高其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引导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价值观的阶段性状况,剖析了其矛盾冲突特征,提出了通过利益调节、价值观引领机制建设等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代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9年福建省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表达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且女性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于男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和社会化经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中教育程度的男性农民工更难具有政治表达意愿,而劳动合同则有助于其政治参与意愿的形成;女性农民工政治表达意愿形成的障碍则来自城市经历的增加,而社会网络规模和市民网络规模的扩大均能够有效提升女性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日渐发展壮大,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身份不被城市接纳和对乡村的不认同感,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结构维度,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经济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并随打工经历、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和方向性。据此提出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创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抗拒的一大潮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文化发挥着价值观的引领力、精神生活的诱导力、行为举止的规范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力等内在驱动力作用。发挥文化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驱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诉求。必须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强化培训教育的力度等举措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育发展和缺位视角下的“民工荒”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论述新一轮"民工荒"现状的基础上,以新生代农民工和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主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发展延迟适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间、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改变的角度,从企业主自身素质低导致企业定位低、管理不科学以及企业主诚信教育缺位导致农民工流失、农民工自身职业技能教育和维权教育缺位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