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今后人才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2.
沈毅  张颖  孙阳 《现代交际》2012,(11):241-242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活动,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式,探索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帮助.拓展训练教育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情绪以及意志,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顺利成才、服务社会的基础,高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安全事故发生。为了更好的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长效机制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等职业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较少.笔者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为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聂中宝 《现代交际》2014,(3):189-189,188
中职体育是有别于一般体育和高等体育教育模式的教育,它是针对特定年龄结构、特殊心理层次的特定的体育教育。随着中职学生心理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日趋严重,心理健康已成为青少年被关注的重点。笔者拟通过中职体育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阳光发展,为中职学生的成才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主要形式是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1998年,美国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上来,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心理育人的实效性。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个性。文章首先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育人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心理育人的策略。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伟军 《职业》2012,(23):62-63
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必备条件,它们对于中职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品德水平与心理健康间存在一定关系,品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只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它们的关系,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才能促进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锻炼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从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效性出发,探索了建立心理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目标,以人格培养、职业教育、闲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为基本内容,以多渠道全方位渗透为基本策略,综合应用宣传教育法、渗透教育法、心理咨询与辅导法、自我教育法、环境教育法,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运转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心理发育并不完善,小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犹如一张白纸一般。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养。并且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成熟,所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教师必须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尊重学生自尊心,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心理素养在生活中获得不断的训练与加强。本文将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可为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防御意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视频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推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围绕视频案例的解读、选取、使用原则探讨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生阶段是独立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培养的关键期,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和困惑应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生源构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对策,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促进学生人格以及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感到"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常常只注重抓招生,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的要求有差距.  相似文献   

17.
蔡施思 《现代交际》2014,(12):216-216
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要经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的入学适应问题、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的问题、择业与创业等心理困惑问题等。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从本校学情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之能够真正做到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谊 《职业》2016,(9):116-118
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自我认知等心理状况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家”三方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合作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在人格发展中,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协调,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保持校园稳定,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雷永香 《职业》2016,(11):124-125
现行的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本文就如何构建中职心理教育新模式,破解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要使心理健康课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关键在于将心理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选择案例的典型性原则、心理教育的生活化原则;构建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新模式,探求适合中职学生心理素养及特点的心理教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