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未来的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这里所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论,实际上就是彻底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我们认识和观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法。能不能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最重要的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掌握和学会运用发展论去观察认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发展论是我们正确看待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过光辉胜利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发展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目标,面临着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的压力。在理论上厘清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把理论贯穿于实践,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文化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之中的重要表现。惟其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引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经济界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被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社会》1992,(4)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人员叶南客等撰写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作为“现代化探索丛书”的一种公开出版。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从多学科角度、系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新人发展特征和成长道路的学术著作。人的现代化发展是60年代以来国际共同瞩目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社会主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创建和建设新中国的全部经验表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中国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根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7.
马毓新 《社科纵横》2010,25(10):3-5,10
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起源及其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总结,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涵义和特征,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起到的历史性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一个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现实要求。但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仅如此。社会建设不但是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通过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本义,现实社会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与趋势等问题,考察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的发展轨迹,揭示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工具理性。作者指出: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是双向选择,互为目的与手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9):45-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方式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营造文化氛围、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增强软实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环境、扫除思想障碍、提供现实映证。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作了梳理和概述 ,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为基本点 ,把这种社会主义观放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 ,加以整体的、历史的观照和透视 ,分析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现代化建设有两大任务:一是物质文明建设,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离不开教育的,教育不仅是提高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就现代化建设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概念是在生产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很显然,生产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则要求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党和国家极为关怀人民的生活,对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极为重视。五届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这一东方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课题。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也留下了晚年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遗产。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现代化运动相结合,在70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发出的全面地实现我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制定的一幅宏伟蓝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深入批判他们为了篡党在权在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和“四个现代化”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谬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子孙万代造福,通向共产主义的金光大道。我们要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继承过来,就一定要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自从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社会中的变化表明,在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走上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作为调节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利益关系的核心原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奋斗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抽象的公平正义观并阐释了共产主义公平正义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价值诉求。公平与正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聚焦点,是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诉求、社会各阶层的和谐性诉求的实践呈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体制机制变革的正向能量。  相似文献   

18.
1978年起步的、由四川开端的、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入手的经济改革试点,正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经济改革的实质,是把统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改革成为自负盈亏的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或者把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间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成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直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老的工农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9.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6,(11):26-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及其中国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思考着现今时代和过去时代的空虚和苦痛,思考着白天的谈话和晚间的活动,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涉及存在之最终规律的问题。我想从这位哲人那里得到回答。在人们沉默下来的时候,我竭力搜索枯肠寻求最佳措词,后来我用下面这样一个大问题打断了这位革命家和科学家的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