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本之盛是清代词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清人将词选本作为体现自己词学思想的工具,对词坛风气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清代词学史上的词选大致有三种:宋人所选唐宋词选、新编历代词选、当代词选。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在清代词史上,几乎每一个流派的出现,每一种思潮的兴盛,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形态,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夏承焘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有杰出贡献者 ,他在词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因此 ,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无疑会对以后的研究产生指导性作用。本文以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依据 ,探究其成功之因 ,主要有两条 :一是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并重 ,二是词内成就词外功夫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部中国词学史,自唐、宋而至于清,亦即至于清季四大家,应当划上一个句号。而词学至清之所谓复兴,其主要标志是传统词学本色论的推进及集成。这是中国词学史上三大理论创造之一。其发生、发展有三个小阶段,由奠基,到充实、发展,到集大成,后两个小阶段,皆于清代完成。其后,现代词学境界说以及新变词体结构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6.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词学久成扞格的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在近代能走向合流,既是词学发展的必然,也与一二关键人物的倡导有关.端木埰即堪称清代词学向近代转型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过渡人物.他在创作方面兼师王沂孙与姜夔,旁涉苏轼,理论上远承张惠言和周济学说,近接金伟君、祁( )藻、周之琦及其尊人的词学观念,以"浙"济"常",以自己的创作、批点和选本,有力拓展了常州词派的理论格局,对"晚清四大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奠定了晚清词学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词学成就极高,其词学建树涉及批评理论、词律理论及词籍校勘理论.词学批评方面他继承常州派词学,而又有所拓展,主张清空寄托;词律上力纠词坛之偏,强调声律艺术与思想内容的结合;词籍校勘方面提出校词、实证与领悟相贯通等方法.郑文焯不仅在晚清民初词坛享有盛誉,在中国词学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汉语离合词主要有四种结构类型,据此可设计问卷对初级、中级、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开展离合词习得偏误问卷调查,得出各水平阶段学生使用离合词产生的偏误率。问卷调查中越南留学生产生的偏误在不同离合词结构类型及不同水平阶段两方面有不同表现,成因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对汉语离合词的教学及留学生学习汉语离合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现代词学中词气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衍;二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衍;三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衍。其中,在第一个维面,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气潜伏流贯与运转自如论的承衍;二是反对有书本迂腐之气论的承衍。在第二个维面,也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作用笔与行气关系论的承衍;二是词人性情与词气关系论的承衍。上述三个维面所包含的不同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传统词学中词气论的内涵,勾画出近现代词学对"气"审美范畴承衍阐说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不仅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观念,更洋溢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这使其《人间词话》在成为20世纪文论经典的同时,也一直经受着不少非议与批评。王国维的词学与创作之间相当一致,只是主张以“自然神妙”的艺术形态来创作“学人之词”,并要求以人生的普泛性哲思来代替“学”之内涵而已。质疑《人间词话》经典地位的声音渊源甚早,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王国维对传统范畴的创造性理论激活与现代性体系建构。王国维的词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其词学建构的经典意义和卓越地位。20世纪词学体制确实存在着内外之分,但在王国维之时,这种内外相对的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实际上王国维兼有体制内与外的双重身份。王国维在文学思想上对胡适多有启迪,但他只可能是相关理论的奠基者,而胡适才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合适人选。只有厘清并合理地解决以上五大关系问题,才能更精准地契入对王国维词学的本体研究,并科学评判相关学术史的发展轨迹,从而推动王国维词学研究整体而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小山词序》标志着宋代词学寄托观念的产生。它揭示了宋代词学寄托论的基本内涵:一是作者须有难以直言的怨恨和不能直吐的愤懑,而又必须言之吐之,故只能用寄言托意的表现方法;二是词的寄言托意一般采用诗骚以来比兴传统的香草美人题材;三是寄言托意之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其合者”是有特定含义的“寄托”,“其下者”则是一般意义的托物言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趣"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趣"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趣"在北宋前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发展到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趣"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对词趣审美内涵、特征、形态、生成与创造等方面的论析。上述两个维面,将"趣"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学批评正变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词作风格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二是从词学流派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三是从词史发展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上述三条线索相辅相成,从不同维面展开了对词作历史发展及其多方面艺术特征与体貌呈现的认识,共构出传统词学正变批评观念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宋翔凤继承了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论词的着眼点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的抒发感情;二是比较注重词的体性特点.在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中,宋翔凤起了承前启后的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词学流派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编纂郡邑词征是词学流派扩大影响力、建构地方词学传统的重要方式。民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传统文学观念备受冲击,当时新编出版的郡邑词征多是传统文人为保存文化而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晶。民国郡邑词征从展示地方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其对地域词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广泛搜求地方词学资源以丰富地方词史的发展脉络,继承并发扬传统词学主张,反驳前人对当地词学的偏见并挖掘新生质素等方式为地方词学争取社会关注和认同。民国郡邑词征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文献资源,其中呈现出的编纂经验和词学批评方式也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强调词的社会功能;主张词要有真挚的感情和晓畅的语言;讲究回荡的表情法;提倡诗词入乐。他的词学思想总体呈现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在中国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转换过程中,他既是过渡性人物,又是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词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学术意义上的“词学”一词,是在明初弘治年间出现的,然后经过明清的发展演进,渐由初期的图谱之学向词乐、词评、词律、词韵、作法等方面拓展,形成了以填词为指向的具有传统意味的“词学”.清末民初,这一传统发生新变,开始出现了“填词”与“研究”并重的倾向.五四运动以后,“填词”的成分在淡化,而“研究”的成分在逐步强化,进而形成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词学”.现代学者不但对“词学”之义界有了明确规定,而且还在研究内容、体系、方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而使得中国词学走向了现代.  相似文献   

20.
词体是中国古代各种文体形式中最具特色,也是最为复杂和精巧的.词的体式,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词的创制、功能、艺术风格以及内在艺术特质的重大理论问题,故对词体的探讨和研究,应该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就词学研究中的词体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对词体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细致和认真的梳理,提出了"原词"与"变词"两个重要的词体概念,进而提出建立词体学的理论任务,并对词体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构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