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食品监督是检查有关对食品的法律规定是否得到遵守和落实,食品法所规定的目的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对于我国而言,面对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想人民生活更幸福,经济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增强食品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解决对外贸易现状,国家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处理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卫生监管体制和分段监管体制。如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令人担忧。所以,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回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分析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进口食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针对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通过对发达国家典型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特点——美国以品种为主的分散型食品安全监管、日本以食品环节分类的分步监管、德国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结合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监管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监管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证政府成为食品安全供给主体的必然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内分别从机构设置、权力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督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健全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法治时代。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仅靠立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把科学的立法付诸实施,并在这一过程中检验、完善既有法律体系。由于在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行政监管法律制度应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对于国外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也应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制度困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向人们昭示,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梳理我国当前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监管职责不固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位不清,分段监管体制弊端明显,食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监管失控等。尽快出台构造科学的食品安全法是解决当前制度困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强化问责制,理顺监管体制,强化食品链源头和终端的监管等也是完善监管体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法》之监管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创新和重建,实行统一的多部门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的全程监管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需要加快与《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的立法,合理配置食品安全监管权,引入和培育社会监管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与《食品卫生法》相比,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亮点颇多。但纵观《食品安全法》及一年多来的实施情况,仍有一些不尽科学或者与现代法治的发展趋势不尽相符的地方。拟就《食品安全法》的一些欠缺、不足及如何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与运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是否完善,涉及到执法者能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涉及到经营者的道德和自律水平,涉及到社会的监督机制是否完善。但就总体而言,执法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影响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在执法环节又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执法机构设置,二是执法的工作机制。回顾中国食品安全执法体制的变迁,反思我国食品安全执法体制过程中执法机构设置和执法的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品安全执法体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监管对象面广量大,二是监管网络不够健全,三是监管执法仍显薄弱,四是相关部门重视不够。提出了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第一,完善行政监管体系;第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第三,加强监管网络建设;第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第五,加强风险监控防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趋势:无缝隙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立法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红灯频闪。合理汲取无缝隙理论的精髓,重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施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机构设置的介绍、阐述、分析,总结出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特点,对其了解便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以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为主、卫生部门为辅"的食品卫生管理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卫生部门领导、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混合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多部门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实现了从"食品卫生管理"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转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更加科学,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可问责性受到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权的配置逐步完善,从"分段监管"为主转向主要按"品种"划分监管权限;日益强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重视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立法不细致、执法标准不统一和法律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食品安全监管立法措施的基础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和方法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构建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形成联动监督执法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水平;依法建设食品安全快速预警反应机制;构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现状、原因、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而缺乏政府监管视角下具有区域特征的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云南省食品监管现状而言,存在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小,经费缺口明显、检测能力弱,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特色食品管制存在盲点等问题。可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导向性原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成效,通过系统认知“监管主体—利益相关者—监管客体”三者关系,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指标体系筛选,构建一个包括19个投入指标和5个产出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为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该项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乳品安全监管失效的制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特别是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婴幼儿的乳品安全危机事件频频爆发,凸显了我国乳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缺陷。在分析我国乳品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乳品监管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政府监管以及检测体系等方面的漏洞,进而从法规标准、政府监管以及检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品安全公众监督机制的检讨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法上的“公众”由不同职业、社会意识水平人群构成,我国现行立法在设定法律主体地位时缺乏对其进行类型化甄别,形成公众监督制度存在主体角色道德化、功能边缘化、权利行使附从化的不足.出于改善公众与监管者在法益上结盟的考虑,应当重新审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对公众的制度期待,推动公众监督权的实在化,完善公众与监管者、公众与经营者间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它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公共属性.强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监管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监管职能的分散、监管职责的不明晰,容易产生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领域的"反公用地悲剧";同时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具有"经济人"特性,必然出现政府监管失灵、低效问题,导致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社会成本增加.治理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的失灵,需要整合各种监管资源和力量,培育和支持第三部门参与,加大食品违法成本;同时,建立消费者监管的利益驱动机制,提高消费者监管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