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官话动词重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梅 《学术交流》2006,(11):158-160
西南官话的动词重叠主要有V倒V倒、V起V起、V着V着、V下V下、VV神等。在具体用法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趋向性,即“X”为持续标记的动词重叠式可进入动词重叠句。而“X”为词缀的,一般不能进入动词重叠句,多充当谓语、状语。每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有一定差别,但重叠手段作用于动词使这些动词重叠式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一个共性,即表“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2.
情态动词(ModalVerbs),有的语法家把它叫作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ies)。它既是一种助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又有其本身的词义。其功能是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动作或状态的看法,或表示主观设想。情态动词在英语中虽然为数不多,但用法复杂。同一情态动词在不同语句中和不同场合,常有不同的翻译和解释。如情态动词can,可表示能力(Abilitt)表示许可(Permission),也可以表示可能性(Possibility)。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3.
由于句法形式影响意象的形成,具体的句法位置会影响认知的先后顺序、认知的独立性和对谓词的制约程度.存现句在意象上与同义的非存现句相异,在认知上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即以存在性和存现关系为认知基础、时空背景在句首突显、谓语动词的行为动作义弱化,状态义突显、不定指的存现主体在句末聚焦以及存现句语义未完.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有其自身的语法体系,语序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本文运用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对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的语序进行了较详细的描写:一是介词结构和谓语动词的先后顺序;二是作宾语的词语和谓语动词的先后顺序;三是介词及其所引进的词语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5.
汉语主语的三重性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汉语的主语,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赵元任(1968)说主语即话题。五十年代主、宾语问题讨论中,有施受派和词序派。施受派以语义为依据,认为施事即主语,受事为宾语,词序派以语义为依据,认为谓语动词前的NP为主语,谓语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为宾语。吕叔湘(1979)曾提出主语二重性之说,认为“主语只是动词的几个宾语之中提出来放在主题位置上的一个”。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主语这个语法位置把话题同主宾语所反映的以施受为代表的语义成分联系起来,使关于主语的研究深入了一步。李临定(1985)曾以此为题目,专文讨论了汉语主语二重性问题。的确,同形态繁丰的屈折语相比,缺乏狭义形态变化的汉语主语缺少明确的形式标志,因而汉语主语没有性、数、格之类的语法范畴,从这种意义上说,汉语主语的确没有形态语言中的主语那样的语法地位。但即便如此,汉语主语仍然是一个明确的形式类,它概括着话题及可以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各种语义范畴。从这种意义上看,汉语主语又是有其确定的语法位置的。  相似文献   

6.
张晓涛 《学术交流》2005,(7):143-145
动词能否重叠及如何重叠,其自身的语义特征是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可重叠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表现为一个同质的过程,是动作者主观上可控的,且词义较轻。另外,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应具有情景特征,即进行这种动作、行为的必要性是由具体情境引发的,如果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或不必要的,那么这类动词就没有情境意义,因此一般也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7.
双宾语是古今汉语皆具有的语法现象。但在现代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相当数量的动词是不能带有双宾语的,因此,现代汉语的双宾语句在数量上要少些,在类型上要单纯些。而在古汉语中,几乎所有动词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带有双宾语,因此,古汉语的双宾语,在数量上较之现代汉语,要常见得多;在类型上,要复杂得多。这是古代汉语语法结构上的重要特点。对此,前辈语言学家已经给予了一定  相似文献   

8.
袁梅 《唐都学刊》2002,18(3):98-99
大多数语法著作中 ,将“V1着V2 ”两个动词连用的结构划归连动结构。但是从分析动词V1的语义特征入手 ,可发现动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持续的共时同现性关系。静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行为的方式与动作直接组合的修饰性关系。因此 ,应当将该结构判定为偏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动词的简单形式,也就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光杆动词。早在1978年,吕先生在《漫谈语法研究》一文中说过:“例如‘光杆动词’(没有任何附加成分的动词)的用法,这个题目就好象没有人做过。”①至今十余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不见有人着意开拓。本文试图就这方面的问题作初步探索。一、关于P(V1)句式1·1动词简单形式作谓语[本文用P(V1)来代表]句式指的是谓语由一个光杆动词构成的句式。如:①“你们出去!”慈禧太后向宫女们吩咐。(高阳《母子君臣》)1·2必须承认,多数P(V1)句式的归属是不成问题的,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明…  相似文献   

10.
谈谈英语语法中的“-ING分词”任成存英语语法中的ing分词(THE—INGPARTICTHLE)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包括传统语法所指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它在匈于中可担任种种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这显示了它的名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下列例句: A1.靠着点儿窗户!2,扶着点儿桌于! 3.想着点儿我。 4.拿着点儿什么? B1,开着点儿窗户! 2,抬着点儿头。3.挺着点儿胸。 以上A、B两组例句都可概.括为“V着点儿O”句式。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初看起来,除所表达的语义内容不同外,A、B两式在语法关系上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动词+着+点儿+名词”。但是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 A、B两式反映的语法关系有很大区别。 一、A式中的“点儿”已失去作为量 词的意义,而虚化为表示带有提醒意味的祈使语气的语气词。观察A式中的“点儿”并不是限定“V”代表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在近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相比之下,对形容词的研究就显得弱一些。在形容词研究中,针对某些“成说”讨论其分合归属的比较多,而进一步具体考察形容词内部功能差异的则比较少。因此我们对形容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各类学校的语法教学中在有关问题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观念。拿形容词修饰动词来说,不少教材都是略举数例,语焉不详。那么,在形容词中能修饰动词的到底是多数,还是少数?哪些能修饰动词。哪些不能?这方面的差异有没有下位分类上的意义?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全面研究形容词状语类型的基…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方言的AA式叠音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振 《学术交流》2006,(11):153-157
东北方言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叠音动词,其中以AA式的最为典型。这类动词从构成方式上看,可分为叠字的和叠词的两类;从语音形式上看,均为重轻型;从语义内容上看,可分为动作行为、言语声音、状态变化、心理感受等各类;从语法特征上看,它们既不同于叠音状态词,也不同于单音动词的重叠式,它们与后两者是形同而实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形态学角度论证英语是分析、综合性参半的语言,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动词时态是以动词形式变化来表示句子中谈到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关系和说话的时间.汉语动词时态是通过单独或组合词汇来表示句子中动作的发生和状态持续的时间.从两种语言的时态研究入手,分析和比较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描写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和范畴.  相似文献   

15.
复合动词词组,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词组组合起来,做句子的一个成分的语言单位。这里所说的动词词组,包括述宾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还有主谓词组。主谓词组属于哪种性质,目前还有争议。我们觉得,做谓语中心语的动词在句子里处于核心地位,它前面制约着主语、状语,后面制约着宾语、补语,在各种结构成分中,只有定语是跟它没有结构关系的;而作为主语中心语的名词或代词,只同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发生结构关系,它的地位低于做谓语中心语的动词的地位,在主谓词组中,动词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把主谓词组看成是跟述宾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不能区分语义相近的能愿动词而产生的偏误,在能愿动词的偏误中占比例最大。希望、想都是表示愿望的能愿动词,语义都停留在愿望主体的主观意愿阶段,但希望更关注是否表达了话语主体主观意愿,想更关注把意愿变为现实,希望的干预性缺失,而想则较强。二者在语法功能方面的不同是:想常后续使令结构小句,希望通常后续主谓结构小句。  相似文献   

17.
含双向表量成分的施事主语句是配给构式,当主语的数词大于"一"时,可以分化为双重下位构式:A、(言者主语+指令动词)+分配对象集合+配给动作+分配事物集合.B、(言者主语+指令动词)+分配对象集合中的个体+配给动作+分配事物集合.A类构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应关系,B类构式是乘积关系,二者的差异是常规分配和特殊分配这两种不同分配方法造成的.从构式语块来看,配给对象是施行和受动的统一体,具有指称性和数目性双重意义,配给动词主要是自主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表现出非动态性特点.典型的配给句是非现实句.  相似文献   

18.
讲英语的人和讲其他语言的人一样,能够根据动作的时间差表达出确切的时间概念,这种表达时间区别的各种动词形式就叫做时态。现代语法家认为,英语中最基本的时态只有两个,即Past(过去时)和not—past(非过去时),然后再根据这两个基本时态引伸出其他  相似文献   

19.
语义与语法之关系的争议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不同语法理论分化的起点。语义对于语法研究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以汉语动词分类为例,黄正德应用非宾格假设将其细化为两个系列——动作类和状态类,其着眼点恰是动词语义的分析。其分析过程证明语义不仅是非宾格假设理论建构的基点,也是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所以,语义的形式化处理是语义进入语法研究的关键,从而体现语法研究的形式化和系统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徐今 《社科纵横》2013,(1):352-353
宋代是V一V的产生时期,V一V产生之初是动量结构,随后性质发生分化,发展出准动词重叠式和动词重叠式,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不定的少量,主要是表示程度轻和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