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牵连"风险是同盟政治的特有现象,会使结盟国家付出高昂的代价并损害其国家利益,但它并非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管控和规避。现有文献提出了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即"纠缠"理论和"行动自由"理论,来对同盟政治中的"牵连"风险问题进行解释。本文将首先对"牵连"及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概念"纠缠"进行定义和厘清;然后分别论述"纠缠"理论和"行动自由"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并指出其不足;最后以美韩军事同盟为案例进行理论验证。本文认为,同盟中强势的一方更为担忧受牵连,弱势的一方更为担心被抛弃,规避"牵连"风险的措施对它们在效果上也存在差异。探讨同盟政治中的"牵连"风险问题,对于理解同盟政治和大国结盟外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韩同盟对于保卫韩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70年代的美韩同盟却麻烦不断,撤军问题、人权问题及"韩国门丑闻"成为损害同盟关系的三大问题.虽然韩国"自主国防"的实施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其独立性增强,在同盟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韩国并没有彻底摆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美国仍然占据同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周建仁 《国际论坛》2012,(4):49-55,80,81
本文对国际关系领域已有的同盟解体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批评,认为当前有关同盟解体主要有五种解释路径,"目标实现说"认为同盟目标实现后同盟就会解体,"同盟类型说"认为进攻性同盟、对称同盟和非制度化同盟更容易解体,"国家制度说"则认为民主国家同盟更容易维持,而"国内政治说"认为国内体制变化、人口代际更替以及意识形态分歧会导致同盟解体,"军备同盟效用比较说"认为同盟解体与否与军备同盟之间的效用比较有关。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五种解释的理论逻辑及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推进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一直都是美国拓展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以来,美国尤为强调同盟的重要性,将同盟视为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但是,美国的盟友们并没有设立和美国相同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因美国盟友间战略目标的差异,美国与同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本文以美韩同盟为案例,探讨在中美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的同盟关系如何变化,美国的同盟管理面临着何种困难。本文运用了非对称同盟关系的分析框架,以评估大国和小国结盟时不同的收益和成本计算,论述了权力变迁时期衰退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其同盟关系。案例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崛起且美国加强与中国的竞争,美国结盟的成本变小,而结盟带给美国的收益则增加了;韩国在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收益变小,成本变大;美韩同盟面临着"大国担心被抛弃—小国担心被牵连"的困境。值得强调的是,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是权力变迁时期的结构变化所致,且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很可能普遍存在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5.
使用诠释研究方法,在综合历史事实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战后日本外交战略与日美同盟"非对称性"的关系。"非对称性"前期使得日本得以安心发展经济,完成战后重建和经济腾飞,中后期则促使日本重视自助能力的建设、扩大政治影响力。所以日美同盟的"非对称性"既可以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资源,又可以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隐藏变量。  相似文献   

6.
日英同盟和日美同盟是20世纪日本处于重要转折期时与世界上两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要的结盟。两次结盟的背景、命运不同,但是结盟的确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在不同国际体系下的两次结盟外交,实质上是英、美、日结盟国在各自国际体系下的对外战略和战略运用。  相似文献   

7.
同盟政治是国际政治学界一直在热衷探讨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为了增强抵抗威胁的能力,还是为了获取自主或安全,或是为了“搭便车”,只有当国家利益具有重合性时,同盟才有可能形成。但盟友利益的重合度随着时空的移转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盟友之间的冲突和博弈。斯奈德在对一些同盟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累抛弃模型。但是斯奈德的模型并不具有普适性,对于防御性同盟虽有相当的解释能力,而用于说明进攻性同盟时,则存有缺陷。  相似文献   

8.
作为冷战产物的日美同盟的"再定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形势变化和两国战略调整合力的产物.通过"再定义"进程,日美同盟得到强化,这必将突破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日美两国调整地区安全战略,改变同盟性质,扩大军事合作范围,不仅对它们自身,而且也对亚太、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日美军事合作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实施,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压力将会逯步增大.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 ,美国成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以“共同理念”为基础把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同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共同理念” ,既是美国把同盟国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也是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核心内容。但随着美国政府“单边主义”色彩的增强 ,美国与盟国之间的裂痕也日益显露。“9·11”事件后美国决定绕过盟国自行其事 ,因而降低了盟国的军事作用。美国的同盟政策出现了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理念的临时同盟取代以“共同理念”为核心的传统同盟的势头。这并不是美国外交风格的一个例外 ,而是美国同盟政策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0.
俄、普、奥三方亲善是各自外交政策的基础,但德国统一后,随着欧洲格局的变化,俄德关系逐渐恶化.三皇同盟的形成表面上延续了俄德王朝合作,但其实质却标志着双方关系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企业联盟、企业集团与“共谋垄断”的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联盟作为企业间合作博弈战略 ,是“市场———准市场组织———企业”三分析框架的产物 ,与外部一体化的市场安排相比 ,企业联盟是一种“组织化市场” ;与内部一体化的层级制度安排相比 ,企业联盟是一种“市场化组织”。企业联盟与企业集团在连接纽带、法律地位、经营目标等方面形貌相似 ,极易对之发生认识上的偏差 ,但二者具有实质的差别。中国企业集团化面临着产权模糊、行政干预等现实障碍 ,中国企业应转变战略视角 ,以联盟而非以集团化作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首选。但作为企业间的契约结合与股权结合 ,联盟应时刻警惕其与“共谋垄断”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的铁托不结盟战略思想主张大小国家权利平等 ,限制核武器与核军备竞赛 ,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积极共处 ,反对霸权主义 ,等等 ,这些思想冲击了“大国主导天下 ,小国无足轻重”的观念 ,对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指导性作用 ,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鸡口"文化来源于"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这一成语,"鸡口"文化作为一种低劣的企业文化,制约着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必须超越"鸡口"文化,发展战略联盟,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农民无法从“公司+农户”中受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以“公司+农户”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与农民增收乏力之间的矛盾,文章以江西省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家庭经营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龙头企业实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目前农民无法受益的原因:以妇女和老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村“空心化”现状使得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小;农民和公司的主体地位不对称,农民难以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分配,农户和公司之间是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普遍是小企业,生存的压力已经令其自顾不暇,即使有心也无力让为数众多的农户参与到有限利润的分配中来.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以来,日美同盟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冷战后”向“9.11后”转变。本文在概述日美同盟阶段性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9.11后”日美同盟的基本特征,并从中日美三边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美同盟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政策,与德国订立了"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希望借助"四国同盟"力量压制美国,使美国放弃参战,最终完成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计划,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实质是该"四国同盟"构想的畸变。以此可全面透视日本推动日德同盟政策变化的动因及对策,以及对东亚国际关系和侵华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动态联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动态联盟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组织发展的新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独特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理论基础。构建企业动态联盟要特别关注盟员企业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设计两个关键过程,并要根据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以降低风险,提高动态联盟运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美欧关系围绕一系列多边和双边问题产生的裂隙不断扩大。美欧矛盾的实质在于缺乏对手的美国欲强化其单极霸权地位,而逐渐走上政治联合和统一的欧洲则越来越不能容忍霸道的美国对自己扮演独立角色意愿的漠视。美欧在一系列问题上越来越公开化的争吵特别是法德的反美立场不仅对大西洋联盟构成严峻挑战,也对当今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同床异梦的大西洋联盟能否维持显然值得人们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9.
在新转轨的时代,证券经纪业务所面临的困境有目共睹。以宁波地区证券营业部为特定研究对象,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该地区证券经纪业务的战略模式,即战略联盟,该模式对国内其它地区的证券经纪行业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