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教条,它是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误读和曲解黑格尔哲学的产物.黑格尔从来没有讲过"哲学就是哲学史";中国哲学界所以鼓吹"哲学就是哲学史"无非是想借助于哲学史这样一个哲学与史学的交叉领域把自己陌生的哲学研究消解在自己熟悉的历史研究之中;"哲学就是哲学史"是告别黑格尔哲学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纲领;中国哲学必须告别历史,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陈新 《学术研究》2008,1(4):42-45
一部好的哲学史作品应该是建立在哲学史家对"哲学"和"历史"观念的反恩之上.近代欧洲哲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往往表现出这一点.黑格尔、文德尔班和罗素的哲学史研究不仅阐释了他们理解的"哲学",也引导着近代西方"历史"观念的演变.当前,我们注意到一些哲学家或哲学史家在思考哲学史时,就哲学史作为一种历史表现,仍然习惯于采用19世纪发展出来的那种实在论"历史"现,以获取客现的哲学史为其宗旨,这的确有失哲学家作为反思者的身份.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理论的当代进展对于当代的哲学史研究所忽视的这种尴尬境地应当可以提供相应的提示.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的报告中说:“‘知识就是力量’,尊重知识,欢迎知识,渴求知识,努力把知识变成建设新世界的巨大力量,应当成为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建设者‘所应有的优良素质。”这里,引用了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中的著名格言,这就启示我们,从欧洲哲学史上对这句格言的酝酿,提出和发展,进行一些考察和分析,以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观,充分发挥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力量,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  相似文献   

4.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真实涵义,并不是把哲学归结为哲学的历史,更不是把哲学研究限定为对哲学历史的研究,而是强调哲学与哲学史是历史性的思想与思想性的历史;这个命题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以历史冲淡乃至代替现实和未来,而是以历史性的思想的理论自觉不断地丰富和变革思想性的历史,从而实现哲学思想的开放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独立的、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该学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孕育期,其开端应当追溯到50年代早期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去.80年代是该学科大发展、大丰收的一个黄金时代,但同时也滋生出了自我否定的因素,从而导致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发展始终"处于困境"之中.在"困境"中,该学科也孕育出了新的希望和转机,最终在新世纪到来之后走出困境,创造出了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如何实现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成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本文既依从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又结合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现代转换问题,以此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7.
<正> 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日丹诺夫给哲学史所下的一个著名的定义。多年来,我们都是沿用这一定义来研究哲学史的。它正确的地方是指出了哲学发展中的两军对战这一客观事实,但是却把它看成哲学史中唯一的绝对的东西,从而割裂了作为认识史的哲学史的统一性,这样就容易导致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不把它看成是人类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多样性统一的认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题目不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讲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如何认识多样性的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哲学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把统一性的认识推到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认为认识根本不可能达到多样性的统一,这种理论,就是康德的不可知论。另一种方式是认为多样性的统一固非理性思维所能达到,但可以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但是,如何理解实践的检验作用,目前还有不同的见解。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有些同志认为,实践检验理论,只表现于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二阶段,在认识运动的第一阶段,即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运动阶段,实践只起到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的作用,并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的“势不两立”矛盾观、老子的“两极转化”矛盾观、孔子的“中庸之道”矛盾观,都是各有精华与糟粕的。我们应该全面正确地认识它们,并吸取其精华,除去其糟粕,建立全面的、深刻的、科学的立体矛盾观。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6,(8)
常卫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推进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战略动员,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战略部署。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必须掌握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王意恒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张凤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秦书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要以坚持与创新统一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就不仅希望认识外部对象,而且也希望认识自己。近代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强调关于人性学科在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中心和基础地位,认为没有关于认识主体自己本性的真实知识,人们关于其他事物的知识也是不完备的。休谟指出:“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因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即使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因为这些科学是在人类的认识范围之内,并且是根据他的能力和官能而被判断的。”当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并掀起一场哲学领域中的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时,他也是试图从人的内在结构中寻求认识万物的原则。对于这种人本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来说,人性似乎有某种形而上学的先验结构:这种先验的结构就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基础。康德公开提出了一种先验认识论体系,休谟虽反对超出经验先验观念,但却把人的感性能力视为认识的唯一基础。显然,二者都持人本主义的认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学者广松涉虽然肯定了恩格斯在第一次思想转变中的主导作用,但他无形地放大了这种主导作用,抹杀了马克思应有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以辩证法为突破口,撕裂了马克思恩格斯形象的一致性,制造出"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尖锐对立,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实质。这种对立到了西方"马克思学"那里,则演化为两种哲学原则的对立,彻底撕碎了恩格斯的光辉形象。因此,只有在尊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创刊的《史学理论》杂志,在其《时代、历史、理论》的代发刊词中指出,战后几十年来,国外的历史学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西方的史学理论思想,同哲学思想一样,已经并正在经由研究客体向主体的转变,注意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然而所有这些我们都所知不多,缺乏研究。事实上,西方哲学界对主体、主体认识、主体意识这类课题的研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这个特点,明显地影响了西方对史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性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这个总结特别是针对了近代欧洲哲学的发展,较完整地表述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揭示这个问题的核心内容.但这个概括带着近代欧洲哲学史的特殊性,和三千年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有着重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苏娅 《理论界》2011,(5):67-70
历史语境主义(Historical Contextualism)是当今西方思想史研究,尤其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Quentin Skinner)在《政治的视界第一卷:关于方法》(Visionsof Politics Volume one:Regarding Method)一书中对传统的历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是思想史的方法论研究,而且为哲学史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以该书作为主要文本依据,通过分析斯金纳历史语境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方法及其理论对手,探寻其作为哲学史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价值及限度所在。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驳斥英国托马斯·卡莱尔诬蔑共产主义者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时所作的庄严宣告。它既蕴涵着深途的哲理,又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对历史的高度重视。历史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历史研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种过程的运动规律”(恩格斯语)。而只有揭示人类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历史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历史研究有助于认清国情。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现实社会犹如一个万花筒,包罗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启良(湘潭大学历史系)一人们认识历史,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为横面的,二为纵向的。横面的认识历史,就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作综合分析,找出促成该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描述该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在这里,时间性并不显得重要,因之亦无需...  相似文献   

20.
几乎没有一门理论学科与其历史能够象哲学与哲学史那样,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至每一个大哲学家都把对哲学史的重新诠释作为自己研究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里应当提出的问题是:哲学史究竟有什么意义?其本质是什么?哲学史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创造的思想源泉?显然,这是哲学史方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确立如下思想:(1)哲学作为文化精神之“硬核”,集中展示着人的本体论存在状态及内蕴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基本矛盾,体现着主体对这一基本状态之根本改变的终极关切;(2)哲学史是人类在历史维度中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对自身本体论存在的分裂及矛盾冲突之展现和逻辑融通过程,它既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史,又是自身存在状态的表现史;(3)因此,哲学的对象研究和哲学史的元研究本质上是统一的,哲学史是哲学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