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卫平 《文史哲》2007,7(6):87-9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由于受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等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较少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只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文学才形成了自己时代的中心冲突,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只有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才得以整体显现,并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形态和演变历程,其结果多以个人的失败而告终,其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论库切小说《耻》的寓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一贯重视历史、政治与小说之间的关系,常借助小说表达他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思考。在《耻》中,库切带着极大的困惑描绘了全球性的病症——教授的社会属性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偷窥的欲望与保持隐私的权利,坚守与逃离痛苦,生命的消解与亲情的丧失;通过南非白人后裔面对窘迫的处境做出的或然选择,展示出以个人对抗社会秩序的重新整合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耻》可以被看作一部关于南非后殖民主义的政治小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寓言式解读的诱惑。  相似文献   

3.
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一贯重视历史、政治与小说之间的关系,常借助小说表达他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思考.在《耻》中,库切带着极大的困惑描绘了全球性的病症--教授的社会属性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偷窥的欲望与保持隐私的权利,坚守与逃离痛苦,生命的消解与亲情的丧失;通过南非白人后裔面对窘迫的处境做出的或然选择,展示出以个人对抗社会秩序的重新整合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耻》可以被看作一部关于南非后殖民主义的政治小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寓言式解读的诱惑.  相似文献   

4.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和露丝的遭遇及其行为反映了南非的历史对南非人民的影响。南非的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已经成为历史,然而当今的南非人民却仍然生活在这一制度的阴影之下。小说的主题就是要极力展现南非社会在使人民安居乐业方面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南非的社会融合问题,这个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冲突。从社会现状看,冲突处于什么状态?这些现状是否说明冲突解决方案已见成效?1994年不流血的选举备受赞誉,在国际上尤其如此,说它颁布了进步的宪法,使一个刚结束内战的国家步入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人们公认这是南非取得的伟大奇迹。然而这个国家仍然存在动荡,依然存在社会断裂,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南非的社会融合目前究竟处于什么状态?  相似文献   

6.
反思南非的殖民和种族主义历史是库切小说的基本主题,他的作品往往在若隐若现的历史场景中勾勒人物的命运曲线,描画人类的生存境遇,拷问人性的救赎之路,从而显示出普遍性的意义。综合来看,库切的小说创作主要受到个人文化身份、南非历史与现实和欧洲传统等三方面的影响,这可以看做库切小说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乡村小说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城乡文化的冲突.贾平凹、陈应松和孙惠芬等作家的乡村小说展示了乡村家园在城市挤压下的艰难现实,突出了"地域故土"的失落,彰显出城乡交融中的较量与冲突,追寻着失落的精神家园,悼挽着乡村文明的衰落,思考着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等重大生存问题,揭示了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精神痛苦与内心困惑.当然,这种城乡冲突叙事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铁凝小说忏悔意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晓芳 《云梦学刊》2003,24(2):75-79
铁凝的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忏悔意识。铁凝小说中的姐妹关系中潜藏着个人对另一半自我的审视,罪恶之源潜藏在自己的内心;两性关系侧重于对人类情欲的审视,罪恶表现在失控的欲望冲动,惟有个人的道德自律才是救赎之道;透过母女关系的审视,揭示社会之恶,社会个体要在忏悔与救赎中更新自我。  相似文献   

9.
当代战争小说表现战争生活中人与人的冲突主要是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是其原则,个别作品虽有出入但从未丧失民族的底线,这是由民族观念所决定的。革命战争小说和南线战争小说处理革命、国家与个人三者利益时,虽也遵循上述普遍原则,但已开始思考其悲剧性内涵。这是战争小说表现这类冲突的新质,预示出战争小说的新趋向。在处理方式上,“联系比衬”与“人物聚焦”是20世纪80年代后战争小说处理战争环境下人与人冲突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表面以描写一个孤独少女渴望借助爱情逃离家庭为叙事框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实则不仅影射了近代爱尔兰移民潮,更揭露了其导致的白皮肤性奴这一异常社会现象,以及当时的爱尔兰人对女性纯洁的广泛焦虑感和道德恐慌。小说以独特的反讽话语策略与社会语境和历史隐喻关联为基质,揭示了日常家庭伦理矛盾与冲突背后隐含的核心政治、经济及宗教等话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其作用的大小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符合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和谐、正义是中西方学者从古至今追求的理想目标,形成了包括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诸如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社会冲突等在内的众多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不失是人类的一大思想宝库。然而,当人类社会步入全球化的后工业社会,社会矛盾的传导波及性出人预料。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例。由此社会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握物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正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倡导"中国模式"的和谐社会理念,人类社会在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段志平  马俊峰 《河北学刊》2012,32(4):164-167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评判一个社会稳定与否,不是看有没有社会矛盾或利益冲突,而是看这个社会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社会机制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真正建立社会矛盾化解的多元新型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宋伟卫 《河北学刊》2012,32(3):166-171
刑民冲突是刑法与民法在同时调整相同的法律关系时,在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它一般表现为两类形态,对于因同一法律事实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冲突,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以及司法观念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不容易解决。由于市民社会社会契约、人权保障、自由的理念决定刑法应该从偏重社会保护转向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且在市民社会中,刑法发动的滞后性以及民事制裁和民事责任实现方式的惩罚性赔偿也具备惩罚与预防的功能,因此,在解决刑民冲突时应遵循"民事优先"的一般原则。在处理刑民冲突的具体案件时,还应当考虑被害人的意愿、社会公众的情感、社会形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转型阶段的经济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种经济利益矛盾,是由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制度缺失所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各种经济利益矛盾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政府职能的问题.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其内容就是构建经济转型期的和谐社会.针对当前各种社会经济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源,我们应该从三个个方面着手推进转型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要选择合适的经济利益调控模式;三是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边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作为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人权类型,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网络环境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权利碰撞和冲突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而权利冲突导致了权利边界问题的提出.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是有边界的,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网络信息都不属于知情权的客体范畴.确认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边界,应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技术保障原则、权利行使的合法性原则、平衡与协调原则,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与其他权利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与协调,最大程度地化解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冲突之中,这是历史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与实践的指向就是冲突与斗争,实际上,其政治实践的指向是构建一个理想的人际和谐的社会,斗争与冲突是过程、手段和不得已的选择,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矛盾分析理论中:矛盾存在是必然的,但冲突只是矛盾存在的形式与形态之一,和谐、同一是解决矛盾的目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目标是满足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就构成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利益整合与制度框架内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继鸣  谢志平 《文史哲》2006,3(2):152-159
从价值一元论出发,我们能够相对较严密地解释和剖析人类社会中围绕利益而演化出来的矛盾运动规律。这种剖析是利己和利他并存的价值二元论无法做到的。价值二元论存在内在矛盾,价值一元论是经济逻辑的必然要求。利益可分成生理利益和心理利益,价值一元论可以把利他和利己整合到一起。社会秩序是人类和平而稳定地生活的保障,社会秩序所界定的人与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权利。权力系统界定、维持及改变社会秩序,权力系统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宋衍涛 《齐鲁学刊》2007,(1):139-143
社会冲突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必然现象,社会冲突既具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能,如何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也就是如何使具有负功能的社会冲突转化为具有正功能的社会冲突,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目的事实上就是解决当前所存在的社会冲突问题,或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的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冲突控制和整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