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3C是中国强制认证“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的英文简称。3C认证即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保护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我国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获得认证的产品统一发放“中国强制认证”标志。凡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这一规定从2003年8月1日起实施。我国对涉及安全、电磁兼容、环…  相似文献   

2.
绿色GDP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中增加对环境资源的核算,从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实指国民经济增长的净增效应。绿色GDP占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尽管目前推行绿色GDP 核算方法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关注绿色GDP,发展绿色GDP,努力增加绿色GDP在GDP 中的比重,应当成为我们内地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打造“绿色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来信     
“择校费”几时休?从有关资料来看,“择校费”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当时一直处于“地下”状态,被教育部门列为“乱收费”。本世纪初,教育部还在文件中称要“巩固和扩大治理‘择校生’问题和乱收费问题的成果”。但是在那时,有的地方政府却出台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承认了高中择校行为。近年来,一些省市相继把择校统一纳入了中考志愿填报。这么一来,高中收取“择校费”似乎就“合法化”了。但“择校费”真的就合法吗?法律的一般适用原则是: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法无明令即禁止”,而对平民百姓来说“法无明令即自由”。公立学校…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将“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作为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引起各方关注。作为一项物业保有环节的税负,物业税从2003年起即在一些省市模拟试点“空转”,2007年起又开始扩大试点。此番《意见》公布,究竟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一旦物业税开征,又将对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最近,两条与“养老”有关的消息引人注意。一个是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披露,2009年初就已获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5个省市,尚没有一个省市出台正式的改革实施方案,也没有哪个事业单位真正启动了改革。  相似文献   

6.
GDP增长vs幸福感下降 警惕GDP成为民众心中的贬义词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核算,2004年中国GDP总量修正后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了2.3万亿元,增加16.8%.中国的GDP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就增加2.3万亿元,这修正后的数据或许对今后的宏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但对已成现实的老百姓生活却没有太大影响,民众更关心自己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一 解决天津成为一个方式,叫“天津方式”。剩下来的就是北平了,是要打,还是要降? 自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已就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与傅作义派出的代表进行过多次谈判。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任何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相似文献   

8.
神木模式好似一面镜子,让只顾“发展”而忽视民生的某些地方政府无所遁形.让一些“中国还没有条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说辞不攻自破。从这个角度看,神木医改无疑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9.
7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5%。专家预计,年内中国GDP总量有望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德国媒体对此事十分关注,但几乎所有报道和评论都比较冷静,认为没有必要为中国GDP快速增长感到担心。德国媒体所以认为没有必要为中国GDP快速增长感到担  相似文献   

10.
澄清GDP“三驾马车”谬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只知道经济增长即GDP的增长与技术进步、生产率、创业、企业家精神、资本形成等等有关系,但和消费、投资没有什么关系,和出口也没有关系。十几年来媒体制造了GDP“三驾马车”谬误,误导了大众,误导了政府,现在继续澄清。 GDP仍然是衡量发展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何以看淡GDP“世界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GDP总量已是“世界老二”,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可以承担“世界老二”的国际责任,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世界老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罗钟泉 《科学发展》2023,(11):20-29
地方政府是城投债信用分析的着眼点,对地方政府扶持城投平台的“能力”和“意愿”的评估是城投债信用分析的基础。地方政府没有直接的偿还责任,对其信用风险的分析,首先应着眼于该城投平台所能提供的产品是否为地方政府所需,即该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是否还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其次应分析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来购买这些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社会发展的演进过程和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伴随着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从“黑色”发展到“绿色”的生态转变,从唯GDP到绿色GDP的价值重构,从“五位一体”到“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延伸三个层面的历史选择和深刻变革。[1]工业文明下造成人们追求单纯发展的GDP,却不顾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如果政府体系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没有根本的改变,政府的信用即所谓的公信力将会逐步丧失,那么“煤矿官股”类的现象将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同时也将导致地方官员“机会主义”式地使用公共权力,于是也就形成官商勾结的恶性循环和机会主义在全社会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GDP增长vs幸福感下降警惕GDP成为民众心中的贬义词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核算,2004年中国GDP总量修正后为 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了 2.3万亿元,增加16.8%。中国的 GDP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就增加2.3万亿元,这修正后的数据或许对今后的宏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但对已成现实的老百姓生活却没有太大影响,民众更关心自己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05年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总体生活满意度为“一般”。在国家经济持续高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民因为贫穷而感到不幸福或者不满意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一部分人并非整体社会的少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政府形象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随着我国“入世”,很多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了树立和塑造理想的政府形象的重要性,将政府形象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无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形象建设上产生一个新的误区,即“衣冠不整,谢绝入内”现象。诸如“衣冠不整,谢绝入内”的告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民政部发出通知,指出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资助项目类型包括发展示范项目、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IJ、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等。资助项目经过申请、评审,现在已经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符号意义。长期以来,由政府出资支持社会组织进行社会服务一直是一个问题,这里主要是认识方面的原因,即对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组织服务(包括社会工作服务)的认识有不正确和滞后的地方。其一,有些人说社会组织是靠社会力量和组织自己的资源开展活动的,与政府资助无关,与政府财政更无关。晓得严重一点,政府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差不多被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其二,把社会组织理解为“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组织就有点与政府不一致的味道,既然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甚至有时还扮演着“压力群体”的角色,当然政府不会支持这种异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边是GDP增加,一边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GDP这个概念这几年着实很火,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经济发展如何、官员政绩多少、民众富裕与否都和它密不可分。正是社会普遍地认为GDP的增加就意味着经济发展财富增加,上级政府就把GDP的增长速度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地方官员更是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9.
《老人天地》2013,(4):5-5
增长:“两个同步”首进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GDP5年间翻一番”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指标,说明中国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显示出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措施确实是比较成功的,没有出现像印度等国经济大幅下滑、物价持续上扬的问题。但如何化解一些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是新一届政府需要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1月8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选拔结果面世,江西省万载县“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新模式”等10个地方政府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最高奖——优胜奖。 本届创新奖参选单位共200多个,初选入围25个项目,经过项目负责人现场陈述、答辩和选拔委员会投票等评选环节,最终万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新模式”等l0个地方政府创新项目入选优胜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