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也紧紧地与武装斗争相联系在一起。通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斗争史的研究,将使我们对中国革命斗争的特点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了解。辛亥革命前的历次武装起义,是资产阶叔革命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从事的战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地区的武装起义在其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也较大。它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斗争史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传略     
廖仲恺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完成中国国民党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革命活动,是和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的精神和理想崔建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孙中山最具有革命代表性的先进思想。它集中地反映和体现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权问题——这个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上的革命要求和主张,即以武装革命,椎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宪政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南北议和谢冰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运动。但由于革命者自身的弱点和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致使这场革命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的根本目的并未达到。本文拟从孙中山与南...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晚年的政治思想孙欲声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①,是一位具有顽强意志而又善于思索的革命先行者。他非常自信,一切重大选择,任何人都无法强加于他,总是自己作出决断;他特别谦虚,在事实面前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正确想法,紧跟...  相似文献   

7.
会党元素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革命中地位举足轻重,学界对它却多有否定。其实,借助会党是自然的现实选择,并非脱离群众的军事冒险;孙中山及革命派对会党进行了改造,尽管也存在一些不足;1908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军身上,不过会党在这一阶段仍然是革命中坚,该阶段应该视为新军+会党阶段;所谓"输入式"革命的观点,乃是对孙中山武装革命中的会党元素的漫忽。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为了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严重压迫下解放出来,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无数的革命先行者苦心焦虑地寻求中国的出路,并且为实现他们当时所能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地奋斗.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是永远尊敬和怀念这些先行者的.孙中山就是他们中间一个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委员长,对孙中山战斗的一生都作过很高的评价.毛主席指出:"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起义中,会党元素地位举足轻重,而学界对它却多有否定.其实,借助会党是现实斗争的选择,并非脱离群众的军事冒险.孙中山及革命派对会党进行了改造,尽管也存在一些不足.1908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军身上,不过会党在这一阶段仍然是革命中坚,该阶段应该视为新军+会党阶段.所谓"输入式"革命的观点,乃是对孙中山武装革命中的会党元素的疏忽.  相似文献   

10.
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斗争中,会党是一支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的重要力量。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初,寻求到的第一个支持者即是会党。尽管会党落后、散漫的特性在辛亥革命的历次斗争中或多或少地衍化出消极作用,但史学界在论及其中有些人物对革命的作用时,仍有称之为“开国功臣”、“革命元勋。潭人风在评述会党在反清斗争中的作用时,也称会党无役不与,认为其中某些人物“在民国实不得  相似文献   

11.
过去凡是论及孙中山思想发展道路问题的,一般都认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有的说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以前),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在这以后,他才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逐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1924年国共合作,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换言之,就是认为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从改良主义到旧民主主义,再到新民主主义。 笔者认为,孙中山对中国的政治变革,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革命的,思想发展的过程只有两个阶段,一次转变。即他原来是服膺于白己所刨导的旧三民主义,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转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热心赞助和积极实行者。而1924年重新解释三民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迫切要求挣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改变现状,寻找新的出路,争取国家的富强前途和民族的独立地位.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浪潮中,资产阶级中下层的代表,即革命派的出现,为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形势打开的了新的局面.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杰出的代表是孙中山.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527页)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重大的胜利,是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但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又被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联合力量所扼杀。无数革命党人用头颅和热血换来的民国政权,很快又落入帝国主义的新走狗、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手中。尽管袁世凯复辟帝制最后没有成功,但国家政权还是被北洋军阀所控制,孙中山大半生奋斗的成果——中华民国已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块空招牌。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孙中山面前就摆着两条道路:或者是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曹立前,郭大松从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创立开始,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走过了17年的漫长历程。在这17年的革命发展行程中,以1900年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由于19~20世纪之交清政府统治的日渐腐朽和民心的日渐丧失,迫使一部分人士起来大声疾呼推翻无可救药的清政府统治,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与此同时,革命派分子要求革命势力走向统一的呼声也日趋强烈。当清政府赖以自救的新政政策和对国内革命派人士的高压政策客观上造成了中国革命势力在日本东京的大量聚集时,孙中山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与其他革命派骨干促成了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东京的成立。  相似文献   

17.
自1841年起;香港就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强占之下[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广大港胞的心一直与祖国息息相通,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各个历史时期,他们都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同胞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支持和参与.一孙中山(1866-1925)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香港同胞一贯坚持的反侵略爱国斗争与这次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港不仅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产生地,也是他及其战友建立革命组织、从事革命宣传、筹集革命经费、贮藏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各自组建了反清与共和的统一战线,其中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取得辛亥革命成果的必要条件和途径,两派合作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国。因此,所谓辛亥革命,从广义上说是立宪派与革命派合作共同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运动,从狭义上说是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革命派创建共和国的功绩是通过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取得的,革命派丧失政权并遭到惨败就是其统一战线工作严重失误造成的,统一战线的成败决定了革命党政治斗争的成败。考察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实际作用,有利于研究民国初年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有利于研究中国的国情。立宪派与旧官僚、军官、士绅等旧派的广泛合作,打着“共和”旗号实行军事独裁和开明专制相结合的政治统治,决定了民国初年政治体制。这种体制是立宪派一贯主张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翻版和变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孙中山等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要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他们的政治思想中,民族革命包含反清、反帝两个方面。爱国救国,必须反清、反帝。反帝爱国是先进的中国人走上革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