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正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探讨的是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及其表义功能的承传。研究表明,V1V2V1V2式产生于元末明初;V1V1V2V2式产生于唐代。V1V1V2V2式承传了唐前VV式的表义功能,表示动作行为的久长或反复多次;而V1V2V1V2式承传了唐后VV式的新功能,表示短时、尝试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1):131-135
双音节动词重叠最早出现在明代初期或早于明代的作品中,早期共有四型八种格式:基本型(ABAB式/AB一AB式)、后置宾语型(ABABO式/AB一ABO式)、中置宾语型(ABOAB式/ABO一AB式)、已然型(AB了AB式/AB了一AB式)。直到清代中晚期双音节动词重叠才主要选用ABAB式和ABABO式,其他格式逐渐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4.
冯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79-82
语言的复音化现象是中古汉语面貌的显著特征,而副词是词汇组成的中坚力量,通过对副词复音化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考察复音副词在中古时期的基本面貌。成书于初唐时期的《陈书》中的双音节副词语料丰富,并且其中盛行于中古汉语的占绝对优势,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5.
6.
于思湘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74-78
汉语中的介宾型合成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文章主要从它同介宾短语在构成材料的性质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两个角度阐述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据,从语法分析的一贯性原则、便于分析称说、利于教学三个层次阐明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文章还从该类型合成词的语素类型、语义类型、粘着性三个不同侧面揭示了其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7.
贾爱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37-41
本文认为字形的类化主要是汉语中伴随着词形的变化产生的一种字形的变易现象,也就是词汇在双音化过程中或双音化后,对原有的汉字构形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为有些字体因此而改变了形符,有些字体因此而加上了新的形符。本文对这种文字类化现象作了分类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主要是名词、形容词 ,它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化使得其构词方式发生变化 ;其它非词成分向复合词的转化 (即词汇化 )是定中式复合词产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路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部分"AN"形容词性双音节复合词内部存在"形单"语素义凸显和"名单"语素义弱化的特点,我们结合隐喻及认知心理学当中的"图形-背景分离理论"对复合词内部的语义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形单"通过隐喻方式对构词的参与程度,以及"形单"和"名单"结合时与现实中的概念域之间的差异程度,均会对复合词整体的语义重心和词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音节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及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庆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1):68-71
三音节的三语素合成词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不应该受到忽略。其结构方式远比双音节的双语素合成词复杂多样 ,大大超出一般词汇书上所认定的几种结构形式。可分作两个大类 :复合型与缀加型。复合型中以偏正形式为绝对优势 ,偏正式中又以“定+中”型为优势 ,体现出汉语三音节合成词强烈的名词化倾向。由于偏正式在三音节中的特殊地位 ,主要探讨这一类型的各种结构方式及其性质与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艾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85-91
探究单纯词的理据,训诂学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而探究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理据则是一个有待全面展开的课题。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部正面解释复合词理据的词典或专著。不少复合词中语素的意义无法从辞书中查得。探究复合词理据的基本途径大致有增补义项、让语素义与词义挂钩、让内部形式与词义挂钩三种。 相似文献
12.
刘著妍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18-521
比喻造词现象以其生动、鲜明的形象、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赋予语言弹性和张力。比喻复合词的词义并不等于这两个语素意义之和,甚至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意义,由此给翻译理解带来困扰。作为翻译的前提与基础,确立比喻性复合词的词义是关键。判断比喻性复合词的词义不仅要通过其构成形态,同时要探究其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因此,文章将从比喻性复合词词义理据出发,选择其形态理据与语义理据为研究重点,获取比喻性复合词的词义,同时为比喻性复合词的翻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唐文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06-108
把离合词放在动宾合成词里进行研究。对合成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说明,然后重点研究了动宾式动词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并对动宾式动词中的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式非离合词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丰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4)
文章提出汉语叠音词语义平衡性原则 ,尝试探讨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生成叠音词的规律。双音节象声词对不同叠音式的选择 ,首先取决于双音节“AB”的语音结构 ,特别是两个音节韵母间的关系 ;其次取决于叠音词的语义平衡性原则。“B”起加重声音作用 ,无叠音式 ;“B”起延音作用 ,则有“ABB”叠音式 ;“B”为“A”的变体 ,则有“AAB”叠音式。此规律也适用于由四个不同的音节所构成的象声词。 相似文献
15.
蒙古语复合词根词是介于单词和复合词的特殊词类,该类词究竟是归于单词,还是复合词,还是自成一类,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作者量化分析了复合词根词,研究了其演变轨迹,认为蒙古语复合词根词正从复合词演变为单词,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在词汇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冬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101-103
大学生成就动机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实证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将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词的内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艾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70-74
内部形式是合成符号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和 ,理据则是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 ,二者应该区分开来。内部形式的生成是一个历时的现象 ,它在词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汉语是一种内部形式非常发达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5-148
文章通过隐喻认知理论分析现代维吾尔语中人体词的隐喻拓展特征,解释人体域向非人体域隐喻投射的一般规律,并认为隐喻认知是人体词成为多义词的一种认知基础。不同人体词隐喻拓展有一定差异性。眼睛、身体、头、脚的隐喻拓展范围较大,隐喻性指称功能较强,组合范围较广,其不但用来指称具体物,还可指称抽象物。其它人体词隐喻拓展范围有限,隐喻性指称功能相对弱一些,组合范围相对小一些。隐喻投射有的具有连续性、层次性隐喻投射特征(如头、身体、脚等),有的具有跨越性或跳跃性隐喻投射特征(如眼睛、脉搏、胳膊肘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同的研究者对成就动机这一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有不同的解释 ,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通过对有关成就动机的不同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分析、归纳 ,以期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 ,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新范式,为研究隐喻、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隐喻象似性实际上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以身体词为例可以看出存在着具象思维、意象思维、抽象思维三个层面,而且隐喻象似性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和身体哲学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