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由于文本偏少而基本处于搁置阶段,山西题材电视剧以其起步早、质量高从而使研究有了可行性。以文化学为类型建构依据,将山西题材电视剧分为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和其他题材五个系列,以求对山西乃至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湘绣创作离不开题材的选择,为了给湘绣创作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参考,有必要对湘绣题材的 功能形成进行探讨,对众多已出现的湘绣题材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文化内涵。理论上,湘绣题材的选择 范围相当广泛,但在湘绣的实际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是决定湘 绣题材选择的隐性因素,实际用途是影响湘绣题材选择的显性因素。从其用途上看,湘绣题材可分为 祈福禳灾、赏心悦目、怡情悦性、修身养性四大类型,并且每一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代表性 作品。  相似文献   

3.
历史题材是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热门题材。历史题材影视剧丰富了影视剧的题材范围,繁荣了当前的文艺创作;但有些历史题材影视剧存在违背历史、格调低俗、思想落后等问题,引发了观众和文艺理论界的讨论。从揭示历史题材一直以来受到观众和创作者喜爱的内在原因入手,着重从艺术与历史的关系、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和寻找体现时代精神的历史关注点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更好地创作历史题材影视剧。  相似文献   

4.
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间顺序,简要论述唐诗中各类女性的形象及其变迁,指出:初唐女性题材诗歌以描写宫廷女性的上官体、历史美女题材为主;盛唐时期,除宫廷女性题材、历史美女题材继续大行其道以外,思妇、怨妇、弃妇、征妇、勇妇题材盛行起来;中唐时期,由于战争频仍,有关思妇、怨妇、弃妇、征妇的诗歌题材更多更广,贞妇烈女及妓女题材也有所表现;晚唐诗人不仅关注女性的外貌之美,更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有唐一代,除男性诗人关注女性,写下了有关女性题材的大量优秀诗作以外,不少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从关注自身的角度出发,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5.
贯穿西方抒情诗始终的基本情感是自我情感,虽然这种自我情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这种自我情感所决定的题材主要是内在心灵性题材,如爱情题材、哲理题材、宗教题材等.这是与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有关情况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唐、宋两代猛兽题材绘画作品及相关画史画论记载,从这一时期猛兽题材绘画创作主题与技法拓展,画虎名家高下之辨与猛兽题材绘画品评理论的成熟两方面,集中讨论唐宋时期猛兽题材绘画创作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长期以来,我国文艺界曾把“写重大题材”作为一个创作口号加以提倡。特别是,林彪、江青一伙发动对所谓“反‘题材决定’论”的批判,恣意夸大重大题材对创作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竟然发展到鼓吹只能写一个题材,即写同所谓“走资派”作斗争的题材。至此,“写重大题材”作为一个创作口号,可谓登峰造极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戏曲就总体而言偏重历史题材(历史题材在这里是一个与现实题材相对的广义的概念)。为数众多的戏曲题材是在继承与变异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从纵的方面看,古代史传文学、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的题材,在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清代地方戏中,都可以找刘它们的发展线索。从横的方面看,相同的历史题材表现在同时代并存的戏曲样式或众多的剧种中。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以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大体相同的题材,从而反映出不同的意义,这利,题材的继承性对我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仅就这个特征的形成及其原因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水彩画的表现力与题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的,水彩画表现力的提升,得益于画家对水彩画传统观念的认识与突破。文章针对水彩画认识的三个误区,概述了水彩画在表现力和题材选择上的进步,表现力的提升,使画家更有兴趣去拓展题材,寻找好的、更有深度的题材去表现,画家对题材的深入研究和选择,也促使画家去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也必然促进画家对表现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写相同题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题材相同,而面目各异的小说,却不是很多的。或者说,写相同题材的小说,各以自己的特色嫓美的不太多。似曾相识、相互雷同的小说却不少。因此,在提倡题材多样化的同时,研究写相同的题材,如何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却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写相同题材也有个多样化的问题。诚  相似文献   

11.
"客体"与"对象"在词义上存在混用,法学中的"客体"与"对象"应参照哲学认识论作同义理解。刑法的客体理论基础存在逻辑上的失恰性,刑法客体与对象之分作为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之争的论据并不充分。民法中的权利客体结构实为一种双重构造体系,"平面"罗列式扭曲的权利客体难堪重任。从知识产权权能构造层面来看,知识产权客体也是一种双重构造体系,包括知识产权的支配、使用客体(信息)和知识产权的处分客体——知识产权(利益)。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之争实际上演变成形式逻辑与历史(经验)逻辑之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诉讼标的物的确定具有重要的诉讼法上的意义。从指出诉讼标的物的确定———这一问题的存在着手,本文对停止侵害请求诉讼之诉讼请求中的诉讼标的物的确定、损害赔偿请求诉讼之诉讼请求中的诉讼标的物的确定、请求原因事实中的诉讼标的物的确定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施启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宇宙统一于信息吗?———与王存臻、严春友同志商榷》一文,对“宇宙统一于信息”这一命题提出种种诘难。其实,施先生误解了这一命题。所谓“宇宙统一于信息”,不过是说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属性,这一命题是对恩格斯关于物质同一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宇宙“统一于信息”与“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一命题以后一命题为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后一命题的具体化,它揭示了物质统一性的具体方式。互联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全息统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全息论正是把中国某种古典思想嫁接到现代科学发展之树上而出现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水文化产生于人类的水事活动,水利实践是水事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使中国当代水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当代中国近60年水利事业的新面貌,不仅体现为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水利精神的开拓、创新。这既是对优秀水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水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胡仁乌力格尔曲调分类被音乐角度的唱腔分类法所独居,这种分类法虽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曲调的流变性以及胡尔奇的即兴特点使得这种分类暴露出缺陷。而剧本文学的相对稳定性,使得题材分类法研究变得具有可行性。这种分类法清晰易懂、便于普及、逻辑严密、易于归纳。以题材为视角,通过百余首乌力格尔曲调脚本的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结构类、政治类、落难类、战事类、颂赞类、思念类、亲情类、神话类八种曲调。题材分类法是乌力格尔曲调的新分类法。这种分类法的研究意义在于缕清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本体的脉络,明晰其艺术结构,以便易于了解和掌握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16.
《高兴》是贾平凹新近的又一部反映"三农问题"题材的作品,其在主题开掘、文章结构、环境营造、语言智慧、特殊小说写作技法等的运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作为一部比较成熟的文本,它是当下陕西文坛乃至西部文坛涉农题材创作上的一大收获,同时也是当下文学创作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新的《企业破产法》和《物权法》颁布之后,取回权有了新的内涵。它在性质上属于在破产程序进行中行使的实体法上的财产权,是取回权人可不依破产程序直接从管理人处取回自己财产的权利。在相对人破产的程序中,应认定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对标的物享有的所有权、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让与担保中担保设定人对担保物的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般取回权,同时排除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人的一般取回权。一般取回权,在标的物毁损灭失或标的物因添附被破产人取得所有权时转化为一般破产债权。特别取回权除法律规定的出卖人取回权以外,还应包括行纪人取回权和代偿取回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湖畔”诗社发起人之一的应修人,他创作的诗篇数量虽不多,但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的清新淡淡之味却永值得后人留恋。这种清淡,不仅在诗人的性格内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在题材以及新式装旧意等格式的转变中。  相似文献   

19.
童庆炳教授内容形式关系论的重要论文《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存在着严重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对内容、形式、题材概念的界定,二是他认为文学作品内容、形式概念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三是形式与题材的关系,四是以"对立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本上是整一的,形式征服题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