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熙河、河湟之役后,北宋攻占了熙、河、洮、岷、叠、宕、湟、鄯、鄜等州,为了稳定蕃部,巩固边防,解决兵饷,北宋在新复地区置州军、动甲兵、开营田,展开了全面经营.本文就北宋在西蕃地区的屯田作一论述.一公元842年,朗达磨赞普被弑,吐蕃王朝崩溃.原驻守在河陇一带的吐蕃军队以及随军  相似文献   

2.
王韶《平戎策》及其经略熙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神宗时期,王韶主持的经略熙河,对招抚吐蕃诸部,开发和稳固 我国西部边防,促进甘肃及青海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以 及畅通丝绸之路,加强各民族团结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熙河之役运用历史唯 物主 义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还其史事的本来面目,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藏民族及王 安石变法运动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谓联蕃制夏,即指北宋联合散处在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政权共同抗击西夏军事进攻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存在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宋神宗熙宁间发动熙河战争,收复吐蕃所居之河湟地区,联蕃制夏的策略被弃用。笔者拟就北宋朝野对联蕃制夏策略的非议及其原因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吐蕃与西夏党项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其远祖同属于羌族,唐时,吐蕃浸盛,威逼党项族内迁,唐未,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战争,人民逃离,土地荒芜,牧场废弃,吐蕃王朝逐渐瓦解;居于河陇地区的吐蕃部落“部族衰散”,“自仪(甘肃华亭县)、渭(甘肃平凉县)、泾(甘肃泾川县北)、原(甘肃镇原县)、环(陕西环县)、庆(甘肃庆阳县)及镇戎(宁夏固原)、秦州(甘肃天水)暨于灵(宁夏灵武县西南)、夏(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皆有之”,被吐蕃长期征服和奴役的党项族慢慢得以复苏。宋初,经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散居在河湟地区的吐蕃诸部,逐渐形成了以确厮囉为首的吐蕃政权。河湟地区作为宋与西夏之间的要冲,西夏得河湟,则宋处于辽、西夏、吐蕃的三面包围之中;宋得确氏,则从两方“胁制河西”。而确厮囉政权从一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宋,成为西夏南下的一大障碍。本文仅就北宋时期西蕃与西夏的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马扩述略     
马扩(?——1251),字子充,北宋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狄道,古雍州地,汉置县,唐末陷于吐蕃。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韵克服洮水流域,更名熙州,建置熙河路。所以,也有人说马扩是熙河人. 马扩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在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中,他曾多次作为北宋政府的使者出使辽、金。金人南侵后,他又在敌后组织义军,英勇作战,一时声誉鹊起,算得上一个风云人物。他的外交活动和军事斗争,见于载籍者,虽然前后不到十年,但却如流星闪耀,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宋真宗、仁宗时期,为了对抗辽、夏,北宋竭力经营甘青藏区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迪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藏区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规范,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此法律规范对当时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西山诸羌考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唐代西山为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之泛称,杜甫诗云“西山白雪三城戍”,指此。此山即今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之岷山山脉。 唐代西山一带有众多羌人部落聚居其间。西山地当唐朝与吐蕃地方政权交往之冲,唐、蕃统治者皆欲拥诸羌以自固,而诸羌亦由此与唐、蕃密切交通,累见于史籍,前人不甚了解之此一区域,于唐人视之已十分清晰。西山诸芜之来源,笔者已另文论述,本篇当着重述西山诸羌地望。  相似文献   

8.
从吐蕃说起     
看了电视片《文成公主》之后,不少同学对吐蕃的蕃字读音产生了疑问:“吐蕃的蕃字,在字典上只查到fān、fàn音,为什么电视里读作bō,是否读错了?”回答很简单,这个字古音读bō.公元七至九世纪时,我国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军事奴隶制政权,唐人称之为吐蕃.《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宰野’.”今藏人自称其族为“博特”(Bod).按:“发”、“蕃”二字双声,古可通转.注意:“发”、古读为“拔.”《诗》:“鳣鲔发发,”《释文》:“发,补末反.”“一之日(咸肉)发”《说文  相似文献   

9.
唐末吐蕃王朝解体后 ,历五代至宋初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蕃经历了一个由极端分散 ,各自为政 ,又逐渐走上局部统一的历程。西北地区的吐蕃各部先后建立了凉州六谷部联盟和河湟地区的厮两个地方政权 ,出于抵御西夏的需要 ,这两个政权先后依附于北宋王朝 ,主动与之接纳关系。文章从北宋与西北吐蕃部落间政治、经济交往的过程入手 ,对双方间的关系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四川藏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了中央王朝的建置,到了唐宋时期,对四川藏区的建置有了巨大的发展,设立了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州制度,与吐蕃关系十分密切,双方时战时和。为了加强羁縻统治和维系同藏族各部落的友好关系,宋朝还通过“茶马互市”密切了藏区同中原的政治联系,并使之接受宋朝的松散统治  相似文献   

11.
前言北宋时,凉州通常称为西凉府。这个地区,自唐末经五代到宋初,始终由属于吐蕃族的部落所盘据,他们的历代统治者对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由于李继迁的不断侵挠,北宋朝廷逐渐认识到这个民族的重要作用,遂对其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咸平四年(1001年),封潘罗支为西凉府六谷大首领,统辖吐蕃各部,形成一支牵制夏州政权的强大势力。本文拟对与李继迁针锋相对的潘罗支政权的成立经过及其结构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统治的五十多年中,都实行开边政策,与生活在今甘、川、青地区的吐蕃,党项羌族进行过多次的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宋神宗熙宁五年,玉龙开熙、河,在进攻吐蕃部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后上奏宋政府说:“拓地千二百里,招附三十余万口。”说明吐蕃部落与党项羌部落散居在我国西边地为数不少,区域辽阔.对于宋代散居在我国西北边地的吐蕃族等族帐,似乎还没有同志对它作过一番考证和研究。本人不揣浅  相似文献   

13.
墀松德赞是藏族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赞普,在许多藏文史籍中均称其为松赞干布之后吐蕃政权的“第二名王”。实际上,这些评价多半是出于墀松德赞倡行佛教事业的“功绩”。我们从墀松德赞时的内外政策和吐蕃的社会状况来看,在他统治的四十三年间(755年至797年),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吐蕃奴隶制的统治制度,加重了对本部和属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而且对外扩张战争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吐蕃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唐朝的河西、陇右、剑南等地长期处于战乱和吐蕃奴隶主阶级的掠夺和控制之下。因此,墀松德赞时期是吐蕃政权以及整个吐蕃奴隶制社会由强盛走上衰落的过渡时期,对藏族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 ,西北吐蕃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对北宋的依附以及文化心理上对中原王朝的认同 ,是宋朝经制吐蕃而吐蕃也愿意归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凉州六谷蕃部联盟是五代宋初凉州嗢末势力与吐蕃部落为发展自身实力和抵御外敌入侵而联合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萌芽于五代后汉隐帝乾佑年间,至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最终形成,在潘罗支执政时期进入鼎盛阶段,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被党项攻灭,历时60余年.起初,它的辖地仅限于凉州地区,后来安多其他地区反对党项的族部也加入进来,性质即成为安多各部抗击党项的大联盟.它的建立是中国西北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安多地区吐蕃部落的第一次大联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交通的畅通,影响着宋朝与党项战争的胜负.其解体后大量部族成员投归河湟吐蕃,而对安多吐蕃第二次大联合——宗哥青唐政权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云南八国”解释作因大理国八个行政区划而有“八国”之称 ,此系误传。它应该是“云南”和“西山八国”的合称 ,泛指西川南边和西边的少数民族诸部。自唐末五代以来 ,大渡河成为中原政权和前后蜀国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分界线 ,由此形成宋朝西南疆界的基础。北宋与大理国之间长期阻绝 ,间或通过黎州发生交往。至徽宗之前 ,没有形成“册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蒙古军入藏前西藏地区态势 西藏,古称吐蕃或土蕃。吐蕃是藏族人在今西藏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奴隶制政权,公元9世纪时。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导致吐蕃政权的崩溃。吐蕃地区的统治者们为争权夺利不断混战,使得吐蕃地区“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十家,无复统一矣。”“大政权与小政权,众多部与微弱部,金技与玉叶,肉食者与谷食者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吐蕃地区进入各自称王,各霸一方的分裂时期。  相似文献   

18.
还在唐朝时期,吐蕃向甘陇、西蜀和云南西北部一带发展势力之时,藏族人口即以今西藏为中心,散及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一些地方。而元、明、清时期藏族的分布状况,基本上沿袭唐朝时期未变。 元朝时期,藏族的汉文书面记录名称仍作“吐蕃”。明朝时期作“西蕃”,称藏族主要聚居区的西藏为“乌思藏”。而云南西北部的藏族却被称为“古宗”。清朝时期称西藏的藏族为“藏番”,又因其地在祖国之西,故称“西藏”。而《卫藏通志》卷十五则说:“唐古忒,旧为图伯特国,在工布江达之西,又称为康、卫、藏。康即今之察木多(今昌都);卫即今之前藏(以拉萨为中心);藏即今之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也。”  相似文献   

19.
王艳 《南都学坛》2012,32(6):37-40
宋朝朝贡额外赏赐的物品较为丰富,有衣带、银、帛、马匹、戎器、茶、药等物。宋政府意欲通过朝贡贸易中的额外赏赐达到其政治、军事目的。一方面,宋朝朝贡贸易中的额外赏赐在西北、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中颇见成效,因战略需求,北宋政府将丰厚的回赐作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手段,拉拢回鹘、吐蕃等部族,与之结成军事联盟,分化、瓦解和抵御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宋朝朝贡额外赏赐的实施效果相当有限,宋朝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20.
金代曷懒水及与其相关的曷懒甸、公崄镇等问题,数十年前日本学者及更早一些的朝鲜李朝实学派学者都曾作过详略不同的考证辨析。但是,今人仍时有误指,故作此文进一步辨正。曷懒水之名始见于辽代。《辽史·兴宗纪》载,重熙十五年二月丙寅,“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户来附,诏抚之”,四月甲戌“蒲卢毛朵曷懒河百八十户来附”。金代则称这条河为曷懒水。《金史·世纪》、《金史·斜卯阿里传》都曾提到这条河。金在东北所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