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治理传媒低俗化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低俗化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而带来的一种变异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传媒低俗化治理面临困境.创新传媒低裕化治理思路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谐社会理论、政府管制理论、传媒生态理论、传媒素养理论为基石,在系统治理、制度建设、媒体自律、提升受众传媒素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和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从传媒生态主体、传媒生态调节、传媒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我国的传媒生态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传媒生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媒生态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生态环境对于传媒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对传媒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传媒生态决定着媒介的市场需求、媒介的竞争关系和媒介的生态位。在此基础上,对制约传媒生态系统资源有效循环与利用的政策法律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当重视传媒生态建设,消除制约传媒生态系统资源有效循环与利用的环境因素,从而实现传媒生态系统的优化,促进传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媒生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传媒内部与外部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传媒生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作为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数字化技术对传媒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正日益显现。从传媒内生态和外生态两个视角,考察了数字化对整个传媒生态引发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传媒治理结构是政府单边主导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半行政化的企业行为,传媒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要在“政治”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主导下进行,即在转制改革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一套基本的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规则,同时把传媒视为一个市场性契约组织,达到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降,西方人纷至沓来,在中国创设了近代最早的报刊,传播了西方的新闻传媒理念,促进了其时国人对于近代报刊传媒社会功效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推动了中国报刊史上的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降,西方人纷至沓来,在中国创设了近代最早的报刊,传播了西方的新闻传媒理念,促进了其时国人对于近代报刊传媒社会功效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推动了中国报刊史上的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湘西由于僻处后方,广播、电影、图书、报刊等现代传媒发展较为迅速,现代传媒的发展对湘西地区的民众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是以现代传媒为基础的,现代传媒对"口语词"和"书面词"的统一,是现代报刊媒体通过语言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民族文化中的平民化精神,一种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震动联系在一起的平民意识.同时,现代报刊也以白话语言为人们重塑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梦想.但是,现代传媒带来的汉语审美力量的削弱,引发汉语艺术张力大倒退的现象,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生态治理的内涵及评价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观念、制度与组织、过程和运作效能等4个维度设计出生态治理评价系统的逻辑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出生态治理指标体系,共3个层面、4大方面、30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框架。最后,运用效度和信度概念对生态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求证。  相似文献   

11.
叩问:我国期刊改革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产能比较中,分析传统出版业书报刊的出版发展状况,再从书报刊体制改革的进程比较中,分析得出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落后于图书与报纸。在探其原因的同时,结合我国期刊出版现状,提出扩大总量,科学调整结构;鼓励"抱团",品牌期刊"选择兼并"、同类期刊"引导组合"、部门期刊"跨行牵手";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程,创建新媒体等几项具体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发行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紧密相联。思想多元化、鲜明的时政性促进了书刊报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文化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出版了大量马列主义文献。为抗日战争胜利作了充分思想准备,解放区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书刊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最大的伪组织——新民会通过出版报刊、书籍兜售其卖国理论;展开“社会教育”,欺骗大众;开设学校、青训所,毒害青年。它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实行思想奴化活动的帮凶。  相似文献   

14.
报刊资料是近代报刊业逐步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近代报刊史分为7个阶段:1815-1872年,1872-1915年,1915-1927年,1927-1949年,1949-1976年,1976-1995年,1995年至今;应该加强对近代以来的重点报刊的研究,对报纸的学术版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对报纸的生活版、娱乐版以及时尚类、休闲类、通俗类杂志的研究,对政府内部报刊、企事业报刊的研究,对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小报”或“文革小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刊资料具有记录内容的全面性、资料存量的丰富性以及新闻性、文献性等特点。利用报刊资料应该注意7个问题:对报刊史、过期报刊的收藏状况和检索方法应有一定了解;注意核实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献资料;对报刊上的新闻资料,注意遵循新闻学的某些规律来看待它的真实性;注意核实报刊发表的新闻资料,以免采用失实的新闻报道;在评估史料价值的时候,适当注意新闻的倾向性因素;注意字号、化名、笔名、网名的使用问题;注意互联网和网络资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已远远超出了个体精神创造的意义,通过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不可或免地被纳入团体、政治和商业等制度控制之下。这些制度与大众传播网络的合谋,造就了现代作家创作的特殊生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出版事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晚清印刷业对于小说事业的兴盛发生了重要影响。进入19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机械印刷术的输入,我国的印刷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活版铅印和石印为主要方式的近代化印刷体系已经开始建立。较之古代的手工抄写和木刻线装,规模化的机器复制方式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了近代化的印刷事业作基础,发行量一天天扩大的近代化报刊和平装书的大量产生才会成为可能,以报刊和平装书为主要载体的晚清小说事业才可能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7.
论五四时期浙江报刊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迎来了浙江报刊的第二个出版高潮.五四时期的浙江报刊具有如下特征:相当数量的报刊是反帝反封建与开启民智的进步报刊;少数进步报刊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学生报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专业性报刊增加迅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存在时间很短;地域上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报刊所具有的政治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编著结合是充分发挥社会政治功能的有力手段;报刊要发挥政治功能必须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加强党对刊物的领导是保证政治功能发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陕西报刊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报刊快速发展 ,成绩喜人 ,具有明显优势 :人员结构较为合理 ,编辑队伍朝气蓬勃 ;各报刊善于把握时代潮流 ,注重社会效益 ;办报办刊观念逐步转化 ,精品意识不断增强 ;报刊种类较为齐全 ,受众群体较为固定 ;报刊社内部管理有序 ,改革意识深入人心。但陕西报刊在改革发展中亦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如工作人员道德水准有待提高 ,办公现代化设施急需改进 ,报刊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报刊经济效益亟待提高。陕西报刊要在新世纪求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强化报刊个性特色 ,增强精品意识 ;强化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媒介间交流合作 ,实现各媒介优势互补 ;积极设立培训部门 ,开展报刊从业人员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报业大战”、“收视率争夺战”的烽烟在我国传媒业市场上滚滚涌起。国内期刊间的竞争之激烈也不亚于报业与广电业 ,作为社办期刊的《读者》 ,在与众多的拥有改革优势的非社办期刊及其他社办期刊的竞争中 ,脱颖而出 ,其成功有着典型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分析《读者》的编外意识入手 ,特别是对其“编外意识”的三个方面———超前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及服务意识在期刊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