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绵阳地区所辖十九县,解放前为剑阁专区与遂宁专区,解放后,并为一区。现将各县的地名考释如下:一、绵阳县(附涪县、潼州、巴西与罗江)绵阳县在汉为涪县,属广汉郡,因城外涪江得名。涪水,发源于松潘县东界的雪宝鼎(海拔五千五百五十五公尺的大雪山),经平武县流入江油县界,三百里间海拔降落四千公尺左右,奔湍喷沫,浮沤腾泛。蜀人谓沤沫为涪,故曰涪水。(《集韵》涪,“蒲侯切”。音桴。今人谓浮沤曰“泡沫”,即古涪沫音变。)涪县故城原在涪江东岸,直到唐代,县城仍在东岸。《元和志》云:“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又云“天池山,在州东北二十余步”。刘备得蜀,立梓潼郡,治梓潼县。刘宋孝武帝徙郡治于此(天池山下)。西魏取蜀,在这里建立潼州。又改郡名巴西,县名巴中,缘左思《蜀都赋))有“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之语,西魏因改涪县为巴中  相似文献   

2.
高戈  江南 《西部观察》2003,(12):52-55
地处四川盆地北沿的剑阁县,古名剑州.是三国蜀相诸葛亮最早在此设立"阁道"的地方.此后为历代州、府、郡、县的治所.据<剑州志>载,蜀相诸葛亮"因大剑山有险束之地,在此凿石架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立剑门,并置尉守之,始称‘剑阁"".晋张载<剑阁铭>有"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名始州;唐贞观元年又改名剑州;剑州的名称一直沿用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方废州改县;剑阁县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3.
华林甫 《江汉论坛》2012,(7):92-108
《隋书地理志考证》是杨守敬研治历代正史《地理志》诸多著作中成就最高的一种,作者归纳其成绩约有七个方面,即校补脱漏的州、郡、县;订正原文讹误;订正引用文献的讹误;校补脱漏、删除衍文;乙正倒文;纠正总管府为西魏所置之误;纠正政区置废时间之误。同时,作者对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做了较为详尽的学术检验,经过分析杨守敬以封爵补政区之例,发现清代以来至今大量存在以封爵来考证梁、陈、北齐、北周、隋代政区的现象,因此作者梳理了《隋书》里所有郡、县封爵与本郡本县沿革的对应关系,基本可以否定清代以来以封爵补政区的传统做法,因此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等书凡以封爵证明、校正、补充、纠谬政区沿革之处皆不足信。  相似文献   

4.
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轮台的地理位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轮台县条说:“唐置县,并置府,后废,即今新疆轮台县。”①新编《辞海》轮台条说“古县名,唐贞观年间置,治所在今乌鲁木齐市与昌吉之间,其后又于此地置轮台州及都督府,唐末地入吐蕃。”②新版《唐诗选》轮台条注说:“唐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封常清曾驻兵于此。天宝十三至十四年,(岑)参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亦多居此。”③王有德《岑参诗中的轮台及其他》一文说:“那么轮台究竟在那儿呢?《新疆图志》轮台县注说:  相似文献   

5.
陆游摄知荣州,赵翼《陆放翁年谱》:“淳熙元年……冬,又往荣州摄事.”陆游寄家蜀州(今崇州市),自成都赴荣,取道青城,经郫县、江原、双流、新津、彭山、眉州、青神、嘉州、井研一路而来,行踪皆有诗作.入荣境后,途经赖牟镇到达州治荣州城.在荣州境内度过的时间,据其《桃源忆故人》词自序“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再据其《别荣州》诗自标“正月十日”,则可知为淳熙元年(1174)十月底至翌年正月十日.陆游在莱州境内这七十余天的日子里作有多少诗词?可断为作于荣州境内的诗,《剑南诗稿》卷六有二十首:  相似文献   

6.
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八,有一段以州的变迁为主要脉络,概括综述我国古代政区划分的起始及沿革的文字:“郑氏曰:‘分州始于人皇。州统县、县统郡始于周。郡统县始于秦。州统郡、郡统县始于汉。割据之世,置州乃多。隋文析天下为州,炀帝改州为郡,而州郡相等。唐混州郡为一,于建置京邑之州,则始命为府。宋又府州并列矣。’自元建路、府、州之制,州乃益降而小,几与县同列云。” 文中郑氏当指郑樵。《夹漈遗稿,献皇帝书》曰:“其未成之书……在地理,则有《郡县迁革志》。”可见郑氏确曾有对郡县迁革的研究,惜未传世,  相似文献   

7.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唐求,鲜为人知,湮于诗海。这对于唐代诗歌来说,实不免有遗珠之憾。一、生平籍地考证关于唐求,能研究的资料极少,他的诗遗失很多,《全唐诗》仅收录三十首。他的生卒年已无法翔实考出。至于他的籍贯,有三说。一说是长安人,居味江。(《舆地纪胜》),明人杨慎则说:“唐求,嘉州沫江人,所谓诗瓢唐山人也”(《升庵诗话·卷八》)。这两说都不确。今据乾隆《崇庆州志·隐逸三十二》)引宋人《茅亭客话·卷三》有味江山人一  相似文献   

9.
《隋书》卷29《地理志》金城郡金城县条小注云: 旧县曰子城,带金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为金城,置金城郡。 这条史料说明,隋代金城郡治所的金城县是由子城县改名,子城是隋以前旧县,王仲荤先生已指出北周金城郡治子城。(注一)  相似文献   

10.
唐勤州考     
唐朝的勤州在今广东省阳春县北半境,勒州城和勒州所领铜陵富林二县城址,《读史方舆纪要》、《清嘉庆一统志》以及《广东省志》、《阳春县志》之说多属误解。本文根据原始文献资料论证勤州城及其附郭铜陵县应在漠阳江西勒州水的中段大湾曲处,富林县城在漠阳江东,地名云霖。今云浮县西南地名富霖只是明朝的千户所城,非富林县故城。其他《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补梁疆域志》、《补陈疆域志》有关勤州记载上的错误也随处给予订正。  相似文献   

11.
梅县,地处广东东北部,现是客家人居住的腹地。这里的先民有的远自五代以前就迁来了,但为数极少,他们真正大规模地涌入粵东地区还是唐末宋初的客家人第三次南迁。客家先民初到梅县时,当地并非是一块荒无人烟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而是早有土著人——畲族人在那里生息,但为什么梅县后来会成为一个纯客县呢7答案在温仲和的《嘉应州志》上可以找到:“南宋……郡,土旷民惰,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汀赣侨寓者”就是初到梅县的客家先民,由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很快便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元末,客家移民的住地,政府已无法将主客分别立册了,所谓“其后屡经丧乱,主愈弱客愈强,至明初大只无虑皆客”。  相似文献   

12.
一祺州,是辽代东京道所属的一个州。《辽史·地理志》记载:“祺州,祐顺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州,后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女真兵马司。统县一。”又“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密云县,后更名。”州县同治一城,为辽州支郡。《金史·地理志》记载:“咸平府统八县”庆云为其一,“庆云,辽祺州祐圣军,本以所俘檀州密云民建檀州,密云,后更名。有辽河。”金王寂《辽东行部志》云:“戊午早,解鞅于庆云县。县本辽之祺州,皇统间始更今名。”《辽东志》卷一《地理古迹门》载:“庆云县开原城西八十里,有塔存焉。”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辽东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对该都护府置废的原委,府治的迁徙等,国内外的前人都已有专论,其中金毓黻在《东北通史》卷四安东都护府一节作过系统叙述。安东都护府所属府州,《旧唐书·地理志》二载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新唐书·地理志》三所载数目相同。所不同的,《新唐书·地理志》七除谱列九都督府名之外,另有十四州地名,虽于四十二州仅存少数,较旧书所载又稍为详明。这些府州大体都在鸭绿以北。另外,文献记载还有一些别的地名。为了研究唐代辽东历史地理,谨作若干新定地名考释。  相似文献   

14.
九、新都县蜀王鱼凫氏都郫。开明氏才自郫徙邑于天隳山(今云天回山)外沱江之北,称为“新都”。开明氏九世曰开明帝,始徒国邑于成都;其死仍葬于新都附近。今年二月,新都马家公社发现战国时的棺墓,疑是开明王墓。秦灭蜀,置新都县,与成都、广都皆用蜀国旧称。汉置广汉郡,以新都隶之。晋初属梁州新都郡,后属广汉郡。西魏废郡留县。隋改县名“兴乐”,后与新繁皆省入成都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县,仍叫新都(《隋志》)。迄今未改。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李涉《涧州听暮角》诗:“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唐诗选》注末句之“海门”作“今江苏省海门县”。此为不察镇江地理之误。盖“海门”为山名,在镇江焦山之东,因两小山相对如门,且古人以此为海口而得名。《至顺镇江志》:“焦山,或亦谓之浮玉山,上有罗汉岩,旁有海门二山。金焦相距十五里。”可证。如作飞往海门县,于情理不合。又三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海日生残夜”之“海”,也应与“海门二山”联系起来为好,绝非泛言。《至顺镇江志》(北固山)“多景楼”注曰:“盖…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客家的形成《嘉应州志》(下文均简称《州志》)卷7《方言》载:嘉应州及所属兴宁、长乐(五华)、平远、镇平(蕉岭)四县,并潮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连平、永安(紫金)、龙川、河源、长宁(新丰)、和平、归善(惠州)、博罗一州七县,其土音皆可相通,广州人谓以上各州县人为客家,谓其话为客话.梅州之人,多来自汀赣.《州志》卷8《礼俗》谓:“今之土著,多来自元明,大抵多由汀州之宁化,其间亦有由赣州来者,其传次约在二十余世.”又云:“考宋之前土著日少,而汀赣侨寓者日多.考《长宁县志》方言有二,一客家音,一水源音.相传建邑时,人自福建(汀州)来此者为客家,自江右(赣州)来者为水源.”而今已不分,统称客话.  相似文献   

17.
三、冉駹类型的奴隶制 冉駹之名,最初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然仅知其地在筰之东北,蜀之西,白马西南。武汉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冉駹请求内属置吏,以之为汶山郡。当时的汶山郡辖县有五,即绵虒(汶川)、汶江(茂汶南部)、蚕陵(茂汶北部)、广柔(理县)湔氐道(汶川与灌县之间)。大致相当于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岷江上游的理县、汶川、茂汶数县之地。  相似文献   

18.
啰豓强     
啰兀,汉文史籍中又称罗瓦、罗兀、娄。城址在今陕西榆林县南镇川堡七里榆溪河西石崖地上。《宋史·地理志》载:“嗣武寨,旧啰??属延州,元丰四年置,寻废。崇宁三年修复,赐名。东至清边寨二十里,西至镇边寨二十里,南至米脂寨三十里,北至龙泉寨二十里。”从地理位置上看,啰?俏挥谒斡胛飨木路纸缦吆嵘?当时亦称“山界”)的东路,绥州(今陕西绥德)与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之间。横山地区对宋、夏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北宋历任边防将帅都把经营横山作为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记载这时期的史书,主要有三部:一是《隋书》,二是《旧唐书》,三是《新唐书》。这三部史书都有《地理志》:《隋志》三卷,以九州为分域,按郡列县,记述了梁陈齐周隋五代的地理沿革,头绪纷繁,亦多乖舛,《旧唐志》四卷,以十道为区划,主记唐代地理,对前朝沿革虽有追述,但不详尽,且多抵牾;《新唐志》七卷,也以十道为区划,所记  相似文献   

20.
寿亭侯     
《三国蜀志·关羽传》:记关羽随曹操破袁绍于白马,斩绍将颜良之后,曹操“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东汉时封候分县、乡、亭三级,亭侯最小。袁曹官渡之战,两军一接触,关羽就斩了袁军主将,军威大振。曹操论功,以亭侯封关羽,这和建安元年(196),因刘备拒袁术于(?)眙、淮阴有功,曹操表封刘备为宜城亭侯(事见《蜀志·先主传》),事例正同。后来蜀群臣上汉帝表进刘备为汉中王时,所列衔名就有“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汉寿是东汉荆州武陵郡属县名,在现在湖南常德市的东北,这个汉寿亭是否就在汉寿县内?或另在一地,已无可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